21 小石潭记(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小石潭记(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22 15:19:16

内容文字预览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2、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柳宗元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21cnjy.com
二、出示活动任务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
作者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www.21-cn-jy.com
3、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2·1·c·n·j·y
4、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篁huáng竹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差cī互 悄qiǎo 怆chuàng 幽邃suì
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1、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2、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篁竹:竹丛。
洌:清澈的样子
全石以为底:整块石头成为(它的)底。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石头。
岩: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连结。
披拂:拂动,吹拂。
可:大约。
百许:一百左右。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迅疾的样子。
斗折蛇行:形容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游动时那样蜿蜒。
明灭:或现或隐。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悄怆:忧伤,寂寞。
幽邃:幽深。
清:凄清,冷清。
3、疏通文意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1-c-n-j-y
译文:
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1*cnjy*com
原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来源:21cnj*y.co*m】
原文: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出处:21教育名师】
原文: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版权所有:21教育】
原文: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活动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活动三:积累文言文知识
1、古今异义。
(1)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2)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1)全石以为底 介词,用。
(2)卷石底以出 承接,“而”不译。
(3)以其境过清 介词,表原因。

(1)全石以为底 动词,当“作为”讲。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形容词,清澈。
(2)以其境过清 形容词,冷清。

(1)参差披拂 形容词,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 动词,交错。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明灭可见 可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隶而从者 跟从。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2)同游者 游览。
3、词类活用
(1)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爬行的蛇一样。
(2)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4)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5)日光下彻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 请说明理由。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写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 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1教育网
4、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1·cn·jy·com
活动五:读文章,体会文章之美
1、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21·世纪*教育网
4、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www-2-1-cnjy-com
活动六:课外积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课堂作业
模仿本文写景的方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水:清澈见底
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出示活动任务
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作者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作品背景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作品背景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2、体裁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3、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篁 竹 清冽 坻 嵁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 怆 幽邃
huáng
liè
chí
kān

chù


qiǎo
chuàng
suì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1、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2、重点词语的意思
 
篁竹:
洌:
全石以为底:
坻:
屿:
嵁:
岩:
翠蔓:
竹丛。
清澈的样子。
整块石头成为(它的)底。
水中高地。
小岛。
高低不平的石头。
崖。
翠绿的藤蔓。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2、重点词语的意思
 
蒙络摇缀: 
披拂:
可:
百许: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
俶尔:
覆盖,缠绕,摇动,连结。
拂动,吹拂。
大约。
一百左右。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2、重点词语的意思
 
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
幽邃:
清:
迅疾的样子。
形容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游动时那样蜿蜒。
或现或隐。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忧伤,寂寞。
幽深。
凄清,冷清。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原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译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原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译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原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译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原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译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原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译文:
1、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活动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活动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1、古今异义: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1)去
(2)小生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1)全石以为底
(2)卷石底以出
(3)以其境过清

(1)全石以为底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介词,用。
承接,“而”不译。
介词,表原因。
动词,当“作为”讲。
动词,“成为”。
2、一词多义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以其境过清

(1)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明灭可见
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冷清。
形容词,长短不一。
动词,交错。
大约。
可以。
2、一词多义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隶而从者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同游者
自。
跟从。
游动。
游览。
3、词类活用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1)斗折蛇行
(2)犬牙差互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爬行的蛇一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3、词类活用
活动三:积累文言知识
(4)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彻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 请说明理由。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 请说明理由。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写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 请说明理由。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3、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4、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活动五: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1、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活动五: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2、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活动五: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3、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4、文中的“景”与“情”
活动五: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
4、文中的“景”与“情”
活动五:读课文,体会文章之美
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s
活动六:课外积累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课堂小结
模仿本文写景的方法,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