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十五课《凡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
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凡卡》课文朗读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师小结:契诃夫: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他出生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
欧登塞。因家境贫寒,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但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安徒生立
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师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契诃夫的资料。
2.认识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和背景。
师小结:《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
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
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穷苦劳动人民的悲
惨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背景,初步体会凡卡的感受。
3.板书课题《凡卡》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生锈 摩平 揉皱 玛卡 蘸墨水 毒打 撇嘴 抽噎
搓烟叶 匣子 喳喳响 吭声 安娜 伊人 打搅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摩 弄 撇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2段):讲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等人去做礼拜的机会,准备偷偷地写信。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讲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联想,反映了凡卡的悲惨境遇。
第三部分(第16-21段):主要写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梦。
师问:通过我们对课文具体部分的分析,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课件出示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举手回答。
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
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学习第一部分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
师问:通过这一句话,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提示,引导学生回答。
指生回答
师小结: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凡卡·茹科夫,他还是个9岁的孩子,就去当学徒了。这
时可以引导学生去结合自己的9岁。
生举手回答自己9岁时都在干什么?(同学们都会答在上学)
引导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俄国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们的悲惨生活。
课件出示句子: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
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师问:你从红色字“等……就”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学生去感受等后面是条件,就后面是凡卡要做的事,从而可见凡卡很着急。
师小结:可以看出凡卡写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信,并且害怕被人发现,
这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小练笔:引导学生用“等……就”造句,从而感受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指几名学生回答,例如:等我有了钱,我就给妈妈买她最喜欢吃的东西。
(2)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
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师问: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引导学生从神像、架子、楦头等地方可以看出是环境描写
师问:从“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这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凡卡当时写信时的心情是
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提心吊胆的意思
师小结:从“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外看了几眼”可以看出,凡卡写信是体现掉胆的,生怕被人
发现。
师问:那这句话中的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从“昏暗”这个词中感受到环境的不亮堂,也可以理解成压抑。
师小结:“昏暗”“神像”“架子”“楦头”等词,突出了凡卡生活环境的死气沉沉,这样的
环境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这种环境描写与当时凡卡的心情很相配。
课件出示句子: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师问:你们平时叹气嘛?你们知道什么时候会叹气?
引导学生展开小讨论,谈谈自己都会在什么情况下叹气。有的会说不高兴时,有的会说感到疲
惫时等等
师小结:我们都已经上六年级了,都十二、三岁了,我们还不会经常叹气呢,更何况是一个九
岁的孩子,他应该是开心快乐的,应该还是玩的年龄,可是小凡卡却会叹气了。
师问:从凡卡“叹了一口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凡卡的生活背景去感受他叹气的原因。
师小结:对于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通过我们提前预习
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写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
他痛苦万分。所以我们对凡卡的遭遇是不是有多了几分同情。
3.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
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师问:这句话是凡卡写的信的开头部分,那从信的开头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指生回答:凡卡没爹没娘
师小结:这里引用信的开头部分,让我们知道了凡卡的身世。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孩子,是个
孤儿,只有爷爷一个亲人,所以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凄惨的感情,让读者感到心酸。
师带着感情朗读第3段,然后让学生再自由读一遍第3段。
(2)指正朗读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
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师问:这几句话属于什么描写?都写了爷爷的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答出外貌描写,以及晚上守夜的动作描写。
师小结: 这几句话描写了爷爷的外貌(指生回答描写外貌的句子,“瘦小的老头”,可以看出
爷爷也是个穷苦的人)、年龄(指生回答65岁,可以看出爷爷已经老了)、性格(指生回答描
写性格的句子。“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可见爷爷性格很开朗)和动作(指生回答描写动
作的词。“睡觉”“穿上”“敲着”“走来走去”,可见爷爷是个守夜人,而且对工作十分认
真负责),可见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使爷爷这个人特点鲜明,形象生动。
课件出示句子: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
所以叫它泥鳅。
师问:通过红色字“像”我们可以知道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答:比喻
师问:这样具体地写狗,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感受到没有人陪伴爷爷,只有两条狗跟着他,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的孤独
师小结:通过比喻写出了公狗泥鳅的形体特点。这样具体地写出狗的特点,说明爷爷是一个孤
苦伶仃的人。同时也让学生把爷爷的孤独和凡卡的孤独联系起来。
课件出示句子: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
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师问:通过红色字,我们可以知道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齐答:拟人
师问:这里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里写的是冬天的夜晚的景色,而且通过“快活”这个词感受到景色的美丽和
气氛的欢快,可是凡卡的心情也是欢快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对比
师小结: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冬夜充满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
对比。气氛是欢快的,可是凡卡的心情是沉重地,因为他很孤独,又遭受着虐待。
师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从第3段开始,就开始写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了,可是写
完开头后,就没有再接着写信的内容,而是想起了爷爷。这种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做插叙,
那请同学们想想这里插叙了哪些内容呢?
引导学生从第4到第6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中总结插入的内容,
举手回答,老师总结
师小结:这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插入了两个内容,一个是爷爷是个守夜人,他晚上守夜的情景;
另一个是第6自然段的冬夜的美景。
师问: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写爷爷守夜是为了突出凡卡的爷爷的想念,以及和爷爷在一起时的快乐;写冬
夜的美景是为了和凡卡现在的遭遇形成对比。
师小结:这里讲述了乡下生活的快乐,与凡卡受尽虐待、欺凌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
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3)指生朗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师问:凡卡为什么又“叹了口气”?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是凡卡写信过程中第二次叹气,是因为前面是他回忆起的快乐时光,而现在
的生活很糟糕,所以叹气。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再次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光是凡卡现在的处境和家乡的美好形成对比,还考虑写爷爷的好和谁
能构成对比?
引导学生回答出:老板,爷爷的好和老板的凶狠形成对比
师小结:这是凡卡写信过程中第二次叹气,他回忆起了家乡冬夜的美好和快乐,而现在所处的
鞋店的气氛却令人压抑、窒息;爷爷的慈爱与老板的凶狠形成对比。凡卡非常想念爷爷,盼望
着离开鞋店,回到爷爷身边。
师问:这次是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产生的幻觉,那通过这次的幻觉,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幻觉中出现了圣诞树,圣诞树是圣诞节时出现的,是小朋友们快乐的时候出现的,
可见小女孩非常渴望快乐。多义他又“叹了口气”。
(4)课件播放第8自然段的朗读视频
课件出示问题: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师提示三个方面,
指生回答出:挨打、挨饿、还睡不好
师问:那每个方面都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
引导学生找到文中出现的相应的字词或是句子。
指生回答
师小结:表示凡卡挨打的动词有揪、拖、揍、戳,通过这几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凡卡受到的虐
待;挨饿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是“吃的呢,简直没有”,可见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不仅是肉体上
的虐待,还有食物虐待;在睡觉方面是让凡卡“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就别想睡觉,
只好摇那个摇篮”,看来老板还不让凡卡睡好。同学们是不是更加对凡卡同情,和对老板憎恨。
(5)生齐读第9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师问: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生齐答:动作
师问: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抽噎有哭的意思,可见凡卡写道自己受的虐待,很难过,都哭了。
师小结: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指生朗读第10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第10自然段描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段话写了凡卡求爷爷带他走。
指生回答出凡卡对爷爷的哀求。
师问:从这些哀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本段中找到凡卡对爷爷都承诺了哪些事。
生举手回答承诺的事情。
师小结: 搓烟叶、擦皮鞋、放羊、长大后照顾爷爷,甚至让爷爷打一顿都行。凡是凡卡能够想
到的,他都一一作了承诺,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够做出这样的承诺,足见他的学徒生活确实悲惨
到了极点。
(7)指生朗读第11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第1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莫斯科的繁华。
师小结:这里主要写了凡卡在莫斯科的一些见闻。
师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把莫斯科的繁华与凡卡现在的处境形成对比,从而感受到凡卡现在学徒生活的凄惨。
师小结:这段文字引用的是凡卡给爷爷的信的一部分,在这里,凡卡向爷爷描述了他在莫斯科的
见闻,莫斯科的豪华与美丽恰恰反衬了凡卡的孤独与凄惨。
(8)指生朗读第12、13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师问:这句话中凡卡又叹口气,这是他第几次叹气?
生齐答:第三次
师问:那这次是为什么叹气呢?
引导学生去感受凡卡刚刚在信中写了莫斯科的繁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遭遇,所以又叹了口气。
师小结:这是凡卡第三次叹气,写出了凡卡对现状的无可奈何及害怕被老板发现的紧张心情。
师问:前面文章在写完凡卡的信的开头时,插入了爷爷的守夜情景和冬夜的美丽景色,同学们
还记得那就什么写作手法吗?
引导学生再次熟悉插叙的写作手法
生齐答:插叙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第13段,在写完凡卡叹气后,有插入了什么内容呢?
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第13段的内容
师小结:插叙了凡卡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快乐”生活。
师问:这样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去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生活的快乐和他现在的处境形成对比,感受到现在的孤独和痛苦
师小结:尽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看来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足以
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指生朗读14、15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问:这段话是凡卡对自己悲惨生活的总结,他为什么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
引导学生感受到凡卡是来当学徒的,当学徒意味着是来学本领的,可是凡卡遭受到的是挨打、
挨饿、睡不好,这与他当时美好梦想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他自认为是没有指望了。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
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儿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儿被打死,“连狗都
不如”;本指望在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会容易些,可是这里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
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
师问: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凡卡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回答出绝望和痛苦
师小结:这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4.学习第三部分
(1)指生朗读第16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
了一个戈比买的。
师问:这句话写了凡卡写完信后,是怎样处理信的,从中你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红色字中感受到凡卡的小心和重视。
师小结:凡卡小心地把写好的信塞进信封,那里面有他的希望,因此他显得格外郑重。因为凡
卡好不容易才把信写完,所以他很珍惜这封信,很希望这封信能让他离开这里。
(2)指生朗读第17-20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
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师问:凡卡现在的心情应该比较高兴,因为他把信送出去了,可是同学们想一想,凡卡的信爷
爷能收到吗?
生齐答:不能
师解释:寄信时,收件人的地址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邮票也不能少
引导学生体会出爷爷不能收到的原因,一是没有邮票,二是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只有爷爷的
姓名是不够的。
师问:如果最终爷爷收到信了,你们认为他会来接凡卡吗?
引导学生去感受爷爷如果可以接他,当初就不会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了,因为
爷爷也很穷苦。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 凡卡的信没写清收件人的地址,也没贴邮票,这样的信,他的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凡
卡的爷爷即便能收到信,也不可能来接他。因为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没有能
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所
以,即使爷爷收到信,也不会来接凡卡的,这让我们更加同情命运悲惨的凡卡。
课件出示句子: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
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师问:这段话写了凡卡的梦,那凡卡的梦能实现吗?
生齐答:不能
师解释:所以这个梦暗示了凡卡的愿望已经破灭了。暗示是一种写作手法,所谓暗示就是不明
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所以这里,凡卡的梦很美好,但这毕竟只是梦而已,它没
有明说凡卡所梦到的不会实现,而是让我们去领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使用了暗示,更
能表达其中的思想感情。
师问:课文结尾使用暗示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改变不了了,同时也增加对当时社会的憎恨。
指生回答自己的看法,老师做点评
师小结:凡卡的美丽愿望知识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也,甚至更加悲惨,
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这样写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
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四、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
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五、课堂练习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担心——( 担忧 ) 抽噎——( 哭泣 )
快活——( 快乐 ) 捉弄——( 戏弄 )
慈悲——( 慈善 ) 指望——( 盼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 明亮 ) 模糊( 清晰 )
慈悲( 残忍 ) 甜蜜( 痛苦 )
六、作业布置
1. 会复述本文的故事。
2. 课下在搜集契诃夫的童话故事,讲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写信前(担心) (1-2)
想念爷爷21教育网
诉苦 受尽折磨
15.凡卡 写信时 没有指望 21cnjy.com
(3-15) 爷爷守夜
回忆
一起砍树21·cn·jy·com
写信后(希望)(16-21)
【教学反思】
《凡卡》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15课,本文记叙了年仅9岁的凡卡被爷爷送到城里做学徒,受尽了折磨。圣诞节前夜,凡卡带着对现实的绝望和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偷偷地给爷爷写了一封信,哀求爷爷接他回去。可是最后凡卡的希望破灭了。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对凡卡的悲惨遭遇倍感同情,同时又对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深感痛恨。www.21-cn-jy.com
因为上课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讲了一个在黑暗社会下悲惨生活的小女孩,让我们深感同情,这课中的主人公凡卡也是一个生活在穷苦环境中有着悲惨命运的小男孩,这两个人人物都让我们感到同情的同时对当时的社会感到憎恨。所以在讲授时要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到主人公的处境中,亲身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凡卡的遭遇。在讲授时多采用学生讨论和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方法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凡卡
激趣导入
契诃夫: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他出生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因家境贫寒,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但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安徒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激趣导入
《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写作背景: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标注自然段落。
阅读要求:
3.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词语欣赏
xiù
生锈
mā
摩平
róu
揉皱
mǎ
玛卡
zhàn
蘸墨水
dú
毒打
piě
撇嘴
yē
抽噎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cuō
搓烟叶
xiá
匣子
chā
喳喳响
kēng
吭声
nà
安娜
yī
伊人
jiǎo
打搅
mó 摩托
初读感知
弄
nòng 戏弄
lòng 弄堂
摩
piě 撇嘴
撇
mā 摩平
piē 撇开
多音字
精读感悟
一(1-2)讲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等人去做礼拜的机会,准备偷偷地写信。
二(3-15)具体讲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联
想,反映了凡卡的悲惨境遇。
三(16-21)主要写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做的
梦。
精读感悟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精读感悟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
第一部分
年龄:
9岁
姓名:
凡卡·茹科夫
身份:
学徒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可以看出凡卡写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信,并且害怕被人发现,这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从“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外看了几眼”可以看出,凡卡写信是体现掉胆的,生怕被人发现。
环境描写
“昏暗”“神像”“架子”“楦头”等词,突出了凡卡生活环境的死气沉沉,这样的环境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对于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在写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精读感悟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引用信的开头部分点明凡卡的孤儿身份。
话语凄惨,读来让人心酸。
第二部分
精读感悟
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
这几句话描写了爷爷的外貌、年龄、性格和动作,特点鲜明,形象生动。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精读感悟
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写出了公狗泥鳅的形体特点。这样具体地写出狗的特点,说明爷爷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
比喻
精读感悟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写出了冬夜充满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拟人
精读感悟
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
爷爷守夜的情景
乡下冬夜的美景
这里讲述了乡下生活的快乐,与凡卡受尽虐待、欺凌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精读感悟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这是凡卡写信过程中第二次叹气,他回忆起了家乡冬夜的美好和快乐,而现在所处的鞋店的气氛却令人压抑、窒息;爷爷的慈爱与老板的凶狠形成对比。凡卡非常想念爷爷,盼望着离开鞋店,回到爷爷身边。
凡卡为什么又“叹了口气”?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挨打
挨饿
揪、拖、揍、戳
第8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睡不好
吃的“简直没有”
睡在过道里,摇摇篮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撇撇嘴”“揉揉眼睛”“抽噎”这一系列动作标明了凡卡备受折磨后极度难过的心情。
动作描写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第10自然段描写了什么?
凡卡对爷爷的哀求。
搓烟叶、擦皮鞋、放羊、长大后照顾爷爷,甚至让爷爷打一顿都行。凡是凡卡能够想到的,他都一一作了承诺。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够做出这样的承诺,足见他的学徒生活确实悲惨到了极点。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第1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一些见闻。
这段文字引用的是凡卡给爷爷的信的一部分,在这里,凡卡向爷爷描述了他在莫斯科的见闻,莫斯科的豪华与美丽恰恰反衬了凡卡的孤独与凄惨。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
这是凡卡第三次叹气,写出了凡卡对现状的无可奈何及害怕被老板发现的紧张心情。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第13段中插叙了什么内容?
凡卡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快乐”生活。
尽管在冰天雪地中砍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看来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足以衬托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凡卡来大城市做学徒,本指望学会做鞋,有个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可来这里做的事跟学做鞋没有一点儿关系;本指望从此有吃有住,却“饿得要命”,差点儿被打死,“连狗都不如”;本指望在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活下去会容易些,可是这里依然没有穷人的活路……饥饿、孤独、痛苦,彻底打碎了凡卡的梦想。
反映了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
凡卡小心地把写好的信塞进信封,那里面有
他的希望,因此他显得格外郑重。
小心
第三部分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凡卡的信没写清收件人的地址,也没贴邮票,这样的信,他的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凡卡的爷爷即便能收到信,也不可能来接他。因为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凡卡的美丽愿望知识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也,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这样写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暗示
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灭。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担心——( ) 抽噎——( )
快活——( ) 捉弄——( )
慈悲——( ) 指望——( )
慈善
担忧
哭泣
快乐
戏弄
盼望
课堂练习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 ) 模糊——( )
慈悲——( ) 甜蜜——( )
残忍
清晰
痛苦
明亮
作业布置
1. 会复述本文的故事。
2.课下在搜集契诃夫的童话故事,
讲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写信前(担心)
(1-2)
15.
凡
卡
写信时(伤心)
(3-15)
写信后(希望)
(16-21)
诉苦
受尽折磨
没有指望
想念爷爷
回忆
爷爷守夜
一起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