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下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8:55:4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十六课《鲁滨孙漂流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词,理解“梗概”“教化”“知足安命”“聊以自慰”等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
度。
【教学重点】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教学难点】
了解鲁滨孙到荒岛后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笛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鲁滨孙漂流记》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师小结:笛福:英国作家。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
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
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
师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笛福的资料。
2.课件出示黄岛图片。
师解释:本文是书的缩写,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黄岛是指荒无人
烟的小岛,鲁滨孙一个人在荒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
师问: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同桌讨论,自由发言,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3.课件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的动画短片,让学生对本文感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思考鲁滨孙是
怎样生活的?
4.板书课题《鲁滨孙漂流记》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梗概 畏惧 苇秆 简陋 蓄养 圈养 停泊 自慰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3.多音字
课件出示多音字:蓄 闷 圈
A.教师领读
B.男女比读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梗概和精彩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8段):概括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9-17段):写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师问:通过我们对课文具体部分的分析,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课件出示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举手回答。
师小结:《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
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
生活了二十多年。
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梗概吗?
引导学生理解概括的意思。
师小结:梗概就是大略的内容。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它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
我们先来学习梗概部分。
2.学习第一部分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
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师问:读完第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师边做提示,学生根据提示找到答案,举手回答。
师小结: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鲁滨孙,他是英国人,他的爱好是航海和冒
险,他的性格是不畏危险,他的志向是走遍天涯海角。
师问:那你通过略读课文,知道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吗?下
面就请你根据课文,加上自己的总结,我们一起填个表格吧。
课件出示问题和表格。
指生回答,老师小结
师小结:鲁滨孙第一个遇到的困难就是住在哪里?然后他根据周围的环境,开始选址建房,这
点就需要他具有建筑方面的能力;他搭好帐篷后,面临的第二个困难就是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食
物快吃光了,要想在岛上定居下来,就得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吃什么呢?他通过打猎,种养
畜牧来解决这个困难,这就需要他具有狩猎等能力;后来他发现还会受到野人的攻击,所以他
还要具备防御的能力。看来他要想在岛上定居下来,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分
析课文。
(2)师问:鲁滨孙是怎样到荒岛上的?
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总结出是在船上遇险才到的荒岛上。
指生回答
师小结:因为鲁滨孙在途中遇上了大风,桅杆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了,只有他被大浪
冲到了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上。从而开始了他的荒岛之旅。
师解释: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就像我们平时
缩句似的,把修饰词都去掉,剩下的部分。(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缩写是怎么回事。)
(3)默读第3至8自然段
师问: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
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
引导学生去感受鲁滨孙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坚强的活下来,从而总结出坚韧不拔的意
志。
师小结:因为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所以他才能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
那么长时间。
课件出示问题:文中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引导学生从4至7自然段中概括出几件事(师提示,坚韧不拔是表现了鲁滨孙不怕失败,可能
概括的不准确,但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指生回答,师总结
课件出示三件事
师小结:第一件事是,鲁滨孙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搭建帐篷;第二
件事是他为了自己的生存,寻找食物,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第三件事是鲁滨孙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就出星期五。通过这三件事,我
们可以体会到鲁滨孙没有想着依靠别人,而是自己动手走出困境,勇敢地生存下去,因为只有
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离开荒岛。
课件出示问题: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从4至7自然段中概括出几件事(师提示,丰富的生存之时和技能是指鲁滨孙的聪明,
所以从鲁滨孙的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考虑,可能概括的不准确,但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
的能力)
指生回答,师总结
课件出示三件事
师小结:第一件事是选址建房,鲁滨孙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
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鲁滨孙的自我保
护意识很强,而且他具有建筑的知识和能力;第二件事是他打猎、捕鱼,种养畜牧,从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鲁滨孙具有狩猎能力,时令节气的知识以及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件事是
他打退了野人的进攻,平定了大船上的叛乱,可见鲁滨孙还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集
一身的人。所以我们说鲁滨孙具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鲁滨孙是怎样在荒岛上生存的吧。
课件出示句子: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
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师问:从搭建帐篷中,可以看出鲁滨孙怎样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从鲁滨孙在考虑在哪搭建帐篷时,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荫、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
感受到他的聪明和考虑周到的特点。
师小结:搭建帐篷说明鲁滨孙解决了在荒岛上生存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居所。从中可以看出
他遇事冷静、考虑周到、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师:文章的第6自然段主要讲了鲁滨孙打猎和种麦的事。
课件出示问题:从第6自然段的描述中,你能看到鲁滨孙怎样的特点?
指生回答,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养羊种麦”说明鲁滨孙解决了生存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食物。从中可以看出他的
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表示了主人公丰富的生活经验。
师:第7段主要写了鲁滨孙是如何打退野人,如何就下星期五的,在地7段最后,写道
课件出示句子: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师问:你知道鲁滨孙淡定的原因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从鲁滨孙现在的状况考虑,现在他已经适应了岛上的生活,已经与外面隔绝二十七了。
师小结:“淡定”的原因是鲁滨孙已经完全适应了荒岛上的生活;更主要的是鲁滨孙在岛上生
活了二十多年,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感到绝望了。
师问:1到8段都是梗概的内容,那“梗概”主要写了什么呢?
指生回答
师小结:“梗概”主要写了一个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 遇险,只身漂流到一座荒
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七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的
故事。
3.学习第二部分
快速默读精彩片段部分
师问:在表达上,精彩片段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受精彩片段比梗概更具体。
师提示从人称上去分析,梗概是第三人称,而精彩片段用的是第一人称
师小结: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
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师解释: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
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
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
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
来兴味盎然。)
(2)课件出示问题: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举手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师问:那精彩片段中写鲁滨逊心态上发生了从什么至什么的转变呢?
引导学生去体会鲁滨孙刚进入岛时和之后的对比
师小结:鲁滨孙刚进岛时就他一个人,所以他很孤独,后来就变得越来越乐观;开始他对自己
的生活和对野人的攻击都感到很恐惧,到后来的勇敢面对这一切;还是他感到很无助,后来他
变得越来越勇敢。正因为有了这些心态上的转变,所以鲁滨孙才会在岛上定居下来。
师问:你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鲁滨孙心态的句子吗?
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出发人深思的话语。
师:那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吧。
课件出示句子: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师问:怎样看待“忧郁而寂寞的生活”?
引导学生感受到鲁滨孙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状况,去体会那种忧郁和寂寞。
师小结:这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
寞的。一人置身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
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寂寞,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所以第二部分,精彩片段就写了鲁滨孙
回忆自己是如何在孤岛上生活的。
在精彩片段中,作者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通过列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那请你
想一想,“好处”与“坏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什么对比?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好处与坏处其实与“我”的心情有关
小组讨论
师小结:“好处”与“坏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好处欣慰,想到坏处无
奈。这也反映了鲁滨孙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目前的情况。
介绍完“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作者又提到
课件出示句子: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我
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师问:这里面提到的“消极的东西”和“积极的东西”分别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把消极与不幸和坏处联系起来,把积极的东西与幸和好处联系起来,去理解,
师小结:“消极的东西”指鲁滨孙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积极的东西”指比起葬
身大海的伙伴,他还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师问:从中表现了鲁滨孙怎样的思想?
引导学生从“感谢”这个词中感受鲁滨孙的思想。
师小结:从中表现了鲁滨孙知足安命的思想。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孙用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中的磨难。
课件出示句子: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
安慰的事情。
师问: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从“聊以自慰”这个词中去感受鲁滨孙的遭遇,同时和我们现在的生活联系起来。让
同学们感受到我们也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解释:聊以自慰的意思是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师小结:鲁滨孙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
花,从而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鲁滨孙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
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4.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问题: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写作人称上思考。
师小结: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
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
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
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
盎然。
(2)师问:通过学习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大胆发言
师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
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名著导读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小说从初版至
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各种文字。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
个成长中的青少年。
【设计意图】意在激起学生课后去阅读原著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写了“遇
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精彩片段”写
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孙在恶劣的生存环境
中,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畏惧——( 恐惧 ) 流落——( 流浪 )
简陋——( 粗陋 ) 野蛮——( 粗野 )
郑重其事——( 一本正经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畏惧——( 勇敢 ) 简陋——( 豪华 )
野蛮——( 文明 ) 忧郁——( 开朗 )
六、作业布置
1. 会复述本文的故事。
2. 课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
简介人物(1) 不畏艰险
梗概 机智坚强
(1-8) 荒岛历险(2-8) 聪明能干
16.《鲁滨孙漂流记》 生活情况(9-14)
精彩片段 困难重重
(9-17) 理性思考(15-17) 乐观积极
【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16课,本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梗概”主要讲了鲁滨孙是如何在荒岛上历险的,通过这部分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精彩片段”主要讲了鲁滨孙回到英国后回忆他在孤岛上的生活情况以及对自己的思考,这部分表现了鲁滨孙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但是他都能乐观积极的去面对。
本文是《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的缩写,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所以在讲授课时,要向学生渗透我们应该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不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还要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鲁滨孙漂流记》
激趣导入
笛福:英国作家。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
资料屋: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标注自然段落。
阅读要求:
3. 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词语赏析
词语欣赏
gěng
梗 概
wèi jù
畏 惧
wéi
桅杆
lòu
简陋

蓄养
juàn
圈养

停泊
wèi
聊以自慰
xù 蓄养
初读感知

mēn 闷热
mèn 沉闷

quān 圆圈

chù 牲畜
juàn 圈养
多音字
精读感悟
一(1-8)概括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
二(9-17)写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精读感悟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精读感悟
梗概就是大略的内容。
《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精读感悟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梗概
主人公:鲁滨孙
国籍:英国人
爱好:航海和冒险
性格:不畏危险
志向:走遍天涯海角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困难 解决办法 所用到的能力
选址建房
打猎、种养畜牧
打退野人的进攻
建筑的能力
狩猎的能力
防御的能力
住在哪里?
吃什么?
会遇到什么攻击?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因为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
鲁滨孙为什么会在荒岛上生活二十七年多,他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文中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精读感悟
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选址建房
打猎、种养畜牧
知道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狩猎的技能、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打退野人的进攻
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搭建帐篷说明鲁滨孙解决了在荒岛上生存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居所。从中可以看出他遇事冷静、考虑周到、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养羊种麦”说明鲁滨孙解决了生存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食物。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表示了主人公丰富的生活经验。
从第6自然段的描述中,你能看到鲁滨孙怎样的特点?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淡定”的原因是鲁滨孙已经完全适应了荒岛上的生活;更主要的是鲁滨孙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感到绝望了。
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为什么?
精读感悟
天真、活泼、顽皮。
“梗概”主要写了一个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 遇险,只身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二十七年,最后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的故事。
“梗概”的主要内容:
精读感悟
精彩片段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精彩片段
精读感悟
鲁滨逊心态上发生了从什么至什么的转变呢?
孤独
乐观
恐惧
勇敢
无助
信心
精读感悟
“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这是鲁滨孙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从未听说过的,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孤岛,可以说,鲁滨孙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寂寞,是他在岛上活下去的关键。
精读感悟
想一想,“好处”与“坏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什么对比
“好处”与“坏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好处欣慰,想到坏处无奈。这也反映了鲁滨孙能够理智地对待自己目前的情况。
精读感悟
总的来说,事实证明,我当前的不幸处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可是,即使我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消极的东西”指鲁滨孙孤身一人,流落荒岛,艰险重重。“积极的东西”指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他还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知足安命
精读感悟
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鲁滨孙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鲁滨孙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拓展延伸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通过学习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鲁滨孙漂流记》写于1719年,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各种文字。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
名著导读
课堂总结
本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
组成。“梗概”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写了“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孙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险、机智
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畏惧——( ) 流落——( )
简陋——( ) 野蛮——( )
郑重其事——( )
一本正经
恐惧
流浪
粗陋
粗野
课堂练习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畏惧——( ) 简陋——( )
野蛮——( ) 忧郁——( )
文明
豪华
开朗
勇敢
作业布置
1. 会复述本文的故事。
2.课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
板书设计
16.
《鲁




记》
梗概
(1-8)
精彩片段
(9-17)
简介人物(1)
荒岛历险(2-8)
生活情况(9-14)
理性思考(15-17)
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
困难重重
乐观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