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黔之驴 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9 黔之驴 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5 21:21: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4张PPT。黔之驴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19课 文 导 入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黔驴技穷”这个成语?“穷”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寓言故事《黔之驴》,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课 文 朗 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点我读一读作 者 简 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xiè,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背 景 透 视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他为了告诫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创作了寓言故事《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讲 授 新 课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采用拟人手法说明某种道理。短小精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
讲 授 新 课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拉封丹寓言》、阿拉伯寓言《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 等。讲 授 新 课好事者  益狎 虎大骇 远遁
跳踉 大?àoxiáhàidùnliánghǎn讲 授 新 课qián( )之驴 shì( )己
yìn yìn( )然黔憫噬讲 授 新 课(一)一词多义
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然:憫然,莫相知 (……的样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可是)
益:益习其声(逐渐)稍近益狎(更加)
因虎因喜(因此)因跳踉大?ㄓ谑牵?
之:黔之驴(的)放之山下(它,指驴)虎因喜,计之曰(指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大:庞然大物也(形容词,与“小”相对)虎大骇(副词,很、非常)
讲 授 新 课(二)古今异义
1.尽其肉,乃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2.稍出近之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3.以为且噬己也  古义:将要 今义:而且;尚且
4.益习其声 古义:逐渐 今义:好处;增加
(三)词类活用
1.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名词作状语,用船
3.稍出近之  形容词作动词,接近
4.尽其肉  形容词作动词,吃完
讲 授 新 课(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载”后省略宾语“之”。
(2)以为神。 “以”后省略宾语“之”。
(3)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放之”后省略介词“于”。
2.判断句
庞然大物也。 “……也”表判断。
讲 授 新 课(五)成语积累
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2.黔驴之技:比喻拙劣的伎俩、有限的本领。
3.庞然大物:泛指又高又大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东西。
(六)名句积累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因跳踉大??掀浜恚?∑淙猓?巳ァ?
讲 授 新 课译文:
黔地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下。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
原文: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课文翻译品 析 课 文课文翻译原文: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 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掀浜恚? 尽其肉, 乃去。品 析 课 文课文翻译译文
有一天,驴长鸣一声,老虎(听了)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老虎)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老虎)渐渐又靠近(驴)一些,态度更加随便,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品 析 课 文思考回答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
事线索。【答案】见驴——惧驴——识驴——吃驴。品 析 课 文思考回答 2、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写出了驴的什么特点?【答案】
体态、声音、动作。
驴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品 析 课 文思考回答3.老虎认识驴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
什么性格?【答案】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
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
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虎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老虎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
象。品 析 句 子思考回答1.开头“黔无驴”三字对故事发展有何作用?【答案】
文章开篇即言“黔无驴”,交代了黔地没有驴这一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情况,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迷惑的情节,也就没有后续故事了。“黔无驴”三字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品 析 句 子思考回答2.第2段最后这句主要对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有
怎样的作用?【答案】本题第二问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和神态描写作用分析法。主要描写了虎的心理、动作和神态。“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蔽”“窥”则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稍出近之”是对老虎并不甘心,打算进一步摸底心理的进一步暗示。“憫然”是神态描写,突出了老虎的小心谨慎。这些描写刻画出老虎做事谨慎,不轻易冒险的特点。  品 析 句 子思考回答3.“黔驴之技”有哪些?【答案】本题运用提炼信息法。黔驴之技一:鸣声吓人;黔驴之技二:发怒蹄之。这是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品 析 句 子思考回答4.分析老虎吃驴子的动作特点。【答案】 “跳踉大?薄岸掀浜怼薄熬∑淙狻薄澳巳ァ钡扔锞洌?涫郊蚨蹋?谧嘞拭鳎?闯隼匣⒏纱嗬?洹⒅镜靡饴?那樘?F? 析 课 文疑难探究【答案】黔驴:庞然大物,却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
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是一个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家伙。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克敌制胜,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1.驴、虎两个寓言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品 析 课 文疑难探究【答案】本题运用内容是否离题分析法。没有离题。因为这则寓言主要是采用衬托手法进行写作的。文章着力描写了老虎的行动和心理,表现出老虎的机智勇敢。老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己知彼,最终一举成功。但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驴的貌似强大,实则虚弱无能,蠢笨透顶。
2.这则寓言的题目是“黔之驴”,而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老虎的形象,这是不是离题了?为什么?品 析 课 文讨论回答 1.这则寓言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的外强中干。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你认为本课的主旨是什么?讨论并回答。品 析 课 文讨论回答你认为本课的主旨是什么?讨论并回答。2.“黔之驴”是作者借驴说事,以警世人: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强势,佯装“有才有德”,不出其技,有时不失为一种应对技巧、一种生存艺术。
品 析 课 文讨论回答你认为本课的突出艺术特色是什么?讨论并回答。1.详略得当。
在这篇寓言里,驴作为外强中干的形象,作者着墨不多。作者着力刻画了老虎的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这样处理详略,主要是运用反衬的手法。文中以老虎来反衬驴,活画了驴徒有其表的形象。品 析 课 文讨论回答2.叙写生动。
本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驴和虎这两个动物的形象。驴的外表强大,是结合虎的反应来写的。虎是百兽之王,但是,乍见驴这个庞然大物时,竟然“以为神”,只敢“蔽林间窥之”。当驴鸣叫时,虎不仅“大骇”,而且“远遁”“甚恐”;虎的畏形畏声有力地烘托出了驴表面强大的特点。在此,抑制虎也就拔高了驴。为下文出人意料的结果蓄势。板 书 设 计惧驴:庞然大物?以为神
识驴:一鸣?甚恐
蹄之?喜,计之
吃驴:技穷?断喉尽肉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黔之驴习 题 讲 解课后习题一、成语有: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写一段话:示例:学习了柳宗元的《黔之驴》一文后,我对“黔驴技穷”这一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遇到恶势力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被表面强大的庞然大物吓倒,而要小心谨慎地与之周旋,进而捕捉契机,出其不意,战胜恶势力。 
注意:本题考查同学们积累与运用的能力,如果想不出成语,该题则无从下手,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多读书多积累。习 题 讲 解课后习题二、(1)惧驴。老虎刚一见到驴,“以为神”,所以只能“蔽林间窥之”,这反映了老虎迫切希望了解驴、认识驴的心理,又反映了它的小心谨慎。(2)识驴。这里有三个过程:一是“稍出近之”,表示虎的胆子大了一些,去接近驴。但“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写老虎虽已习惯驴的外形,但并没有听过驴的声音,经过这次试探,虎终于在感性方面了解了驴,这是其二。三是老虎还是不敢确定驴的真正本领是什么,故未采取“搏”的行动,而是“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这是进一步挑逗、戏弄的试探行为,驴终于忍不住,使出了用蹄踢这一绝招。至此,老虎终于产生了“技止此耳”的心理活动。
(3)吃驴。既然老虎已认清了驴的本质,于是果断地采取了“跳踉大??掀浜恚?∑淙狻钡男卸?O? 题 讲 解课后习题三、
1.船:用船,作“载”的状语。
2.稍:渐渐。
3.蹄:用蹄子踢,名词活用作动词。
4.止:只,仅。耳:罢了,句末助词。
5.尽:吃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注意:明确文言文中词语的活用现象,应注意积累,积累多了,阅读水平也就提高了。
四、略。 
注意: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分层熟读成诵。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