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契丹族起源—青牛白马的传说
一、契丹族一、契丹族隋唐时期:
唐朝末年:
9世纪后期:
10世纪初:联系密切汉人北迁生产生活发展建立政权(辽)一、契丹族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10世纪初( 916-1125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契丹(有时又称辽)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耶律阿保机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契丹文铜镜契丹文字及大字银币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二、党项族二、党项族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元昊西夏党项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兴庆(今宁夏银川)11世纪前期1038-1227西夏铜牌西夏文石碑拓片西夏文字西夏印花形金盏托西夏瓦当西夏王陵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辽 西夏 北宋916年 1038年 960年耶律阿保机 元昊 赵匡胤上京 兴庆 东京发展生产, 订制官制、军制和法律, 强化中央集权,
创制文字。 发展农牧经济,
还创制了西夏文字。三、辽与北宋 辽与北宋:
辽太宗,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宋真宗,和战占领燕云十六州,冲突加剧。保持友好关系。宋采取防御政策。辽大举攻宋,……
东 京澶 州东 京开封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宋真宗寇准和平 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四、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文字辽西夏五、交融与发展 印章辽西夏 器物辽西夏 钱币辽西夏内容整合西夏北宋辽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元昊出兵宋夏议和共同开发北方地区探史明理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 于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寻踪辽夏: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拓展延伸: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CBC基础巩固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BAA基础巩固
7. 如果你想考察辽和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
A杭州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B辽宁省和银川市
C杭州市和银川市D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8.宋辽、宋夏议和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积贫积弱?
12.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DBC综合提升
17.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政权:北宋;少数民族:契丹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文献”:“澶渊之盟”。
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给辽岁币。????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辽统治者在模仿汉族制度的同时,还不会收取老百姓过多的赋税。
(1)契丹和党项后来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2)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辽和西夏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 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方面:仿制唐朝制度(重视儒学;开设科举);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积极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