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课件+素材(2份打包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课件+素材(2份打包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4-06 09: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
变化及乳化现象9.1 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 溶液1课堂讲解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2课时流程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1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知1-导问 题(一)常见的溶于水时放热或吸热现象的物质有哪些?知3-导问 题(二)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知1-导【例1】〈德州〉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
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
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知1-讲B 知1-讲导引:根据题意可知: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容
器中的压强必须增大,增大压强的途径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反应中产生气体;二是反应或物质溶解时放出大量
的热,使空气受热膨胀。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
低,容器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小,不符合题意;铁和
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后分别产生氢气、二氧化
碳,使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分别
和水混合后放热,也会使容器中的压强增大,都符合题
意。知1-讲方法规律:化学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中较常见的一
种是化学反应与气体压强相联系,如化学反应中产生
气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碳酸钙等与酸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物质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氧化钙等),
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镁与稀盐酸反应)使密闭容器中
压强增大;化学反应中消耗气体,或物质溶于水时吸
收热量(硝酸铵)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液面或气球体
积发生变化。解答这类题型时要学会逐步分析,找出
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知1-练1.选择题
(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
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2知识点乳化现象知2-导问 题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知2-导【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知2-导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
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
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问 题(一)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知2-导问 题(二)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知2-导1.汽油去油污是利用溶解现象,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
现象。
2.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洗头发(洗发露);洗澡(沐浴露);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制农药【例2】〈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洗去残留在试管内壁的碘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知2-讲C导引: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因此可用汽油除去
衣服上的油污;碘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溶液,所以可
用酒精洗去残留在试管内壁的碘;用洗洁精除去餐具
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盐酸能除去水
垢,是利用盐酸能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
溶于水的物质。知2-练4.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
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一、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
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
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
化现象。
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1.放热 2.吸热
小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
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请完成练习册剩余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