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0 10: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届中考备考语文二轮专项训练——文学常识(二)(含解析)
整理改编:飘鸥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给巴特勒的信》表现了雨果对英法两国火烧圆明园的极大愤慨。
B.《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通过阿廖沙这一形象,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全文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为线索,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B.《一双手》原是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的一部分,这篇散文透过人物的手的描写看他的精神追求,从他的劳动成果——创造绿色宝库来看一位工人的爱绿之情。
C.《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的历史作用。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主要的表现手法是风、雅、颂,主要内容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合称“六义”。
3.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边城》和话剧《茶馆》等。
D.《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宋江等都是英雄好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白《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B. 鲁迅的散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情趣。
C.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戴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D.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登飞来峰》。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弗朗士、斯科特、若瑟夫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奥地利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法国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B.《隆中对》选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主要叙写了诸葛亮为刘备所定的计策;《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民初的罗贯中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赞美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同为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D.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叙写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有的沉重,如《呐喊》中反映社会病态的《故乡》《孔乙己》。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
A.《蒹葭》选自《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305篇。
B.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在《论美》中谈到了美貌与美德的关系,告诉我们:只有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C.茅盾的《百合花》是一篇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安排精巧合理;二是通过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
D.《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
B.《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中不仅赞美泰山的雄伟秀美,而且表达诗人的宏伟的抱负。由诗的尾联“一览众山小”可知,杜甫当时登上了泰山。
C.游记散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便是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景色之美依次展开,如《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苏州园林》均属于这种文体。
D.季羡林先生在散文《幽径悲剧》中为我们呈现了藤萝不同寻常的美,谴责令人痛心的愚氓灭美的恶行,表现了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8.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里什文,苏联作家。他在《林中小溪》中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B.《囚绿记》选自陆蠡的散文集《囚绿记》。作者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C.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给我们塑造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如在生活中变
得麻木迟钝、与“我”有深深的隔膜的闰土,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杨二嫂,粗俗迷信但又淳朴善良的长妈妈。
D.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
秀美含蓄。他写的《白鹭》就属于后一类。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B. 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C. 古代兄弟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D. 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代表神妖。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他的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呐喊》。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本文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中的一篇。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故乡》都是叙事性散文。
B.《醉翁亭记》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C.《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12.下列句子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词派的开创人。
B.《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C.史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B.《陋室铭》《马说》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和韩愈。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D.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1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韩愈字退之,欧阳修字永叔,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家,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
D.《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1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囚绿记》是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思路来谋篇的。
C.文学史上的“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D.《捕蛇者说》的主旨句是“苛政猛于虎也”。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他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其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描写了优美的田园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
C.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最后一课》和《我的叔叔于勒》。
1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 )
A.《关睢》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 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茅盾,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白杨礼赞》和《骆驼祥子》。
C.《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文学家。
D.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木兰诗》《黔之驴》。
19.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20.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雨说》作者郑愁予,被称为“浪子诗人”。他的《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B.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比如《沁园春·雪》。
C.《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他的诗集有《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纪念碑》等。
D.《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济慈,俄罗斯诗人。
2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C.《隆中对》节选自东汉安阳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题目中的“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D.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2.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刿论战》选自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跟现代杂文相似。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威尼斯商人》是他“四大悲剧”之一。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 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2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2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和曾经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呐喊》。《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情景。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是雨果,《最后一课》的作者是都德,他们都是法国文学家,。21世纪教育网
C.《敬业和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在文中作者先后谈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认为有业是做人之本。
D.我国史传文学源远流长。《隆中对》 选自晋朝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范进中举》选自明朝小说家吴敬梓撰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他的作品。
B.《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塑造了众多革命英雄形象,如:成岗、许云峰、江姐、刘思扬……这些人都是当时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因而才起来革命的。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是要告诉弟子:尽孝,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2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B.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通过描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囚绿记》中作者借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
D.《草莓》的作者是苏联的伊瓦什凯维奇,文章通过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
27.下面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他的《醉翁亭记》。
B.《读<孟尝君传>》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短文。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塑造了范进等一大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D.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收录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
28.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出师一表真名世”是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盛赞。“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他们都是北宋时期豪放词派的代表。
C.《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
D.《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29.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收获心灵的成长。西汉史学家 (作家名)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叙述了陈胜年轻时曾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让我们更懂得不满足于现状,志存高远;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小说《孤独之旅》中记述了 (作品人物名)经历了孤独最终成长的故事,让我们学会坚强,勇敢面对困境;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在短篇小说《 》(作品名)中,反复写道“我”心中默念叔叔两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贵重,世态的凉薄。
30.“无巧不成书”,“巧遇”可以改变人物的命运,决定人生的走向。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概说他的某段“巧遇”,并简要论述对他的意义。
A.骆驼祥子 B.林冲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3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史不分家”,很多文学作品浸渍着历史的痕迹。西汉(填写作者)的巨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现代作家鲁迅在短篇小说《故乡》中描写的填写人物)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城镇小市民的沦落;法国作家都德的《》则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感表现了普法战争后法国人民爆发的强烈爱国心。
(2)32.根据名著,回答下列问题。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王伦、、。请选择这三位中的任何一位,结合他们的性格写出你认为他之所以能当上梁山寨主(或不能继续当寨主)的原因。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33.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往往具有相似性。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始终不屈地奋斗,成为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让我们联想到曹文轩笔下的的___(填写人物),在一场暴风雨之后突然长大;清代长篇小说《____》(填写作品)中的范进醉心功名利禄,引出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让我们联想到孔乙己深受科举毒害,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契诃夫作品《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让我们联想起法国作家___(填写作者)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也同样具有的“变色龙”的特征。
34.名著中人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写上一段你对这位人物的评论。
鲁智深:“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格列佛:“我水远不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
简·爱:“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影,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
35.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英国作家 在《格列佛游记》里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 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老舍先生在《 》中讲述了男主人公为当时社会所迫,一步步从一个老实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流氓无产者故事。
(2)“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话是 (人物)的名言,它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和精神追求?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B: 《马说》作者是韩愈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B
【解析】
5.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A项《社戏》是一篇小说,出自《呐喊》。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C《百合花》的作者是茹志鹃。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相关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判断作答。A中作者是法国;B中并不一定能说明杜甫登上泰山;C中《苏州园林》不属于游记,D正确,故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C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A错,《故乡》是小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C
【解析】
16.C
【解析】
试题分析: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
【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B
【解析】
试题分析:B.《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分析各项表述的知识点,根据所学所积累,判断正误。C错,说明文顺序有三种,“总分顺序”包括在“逻辑顺序”中。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D错,济慈是英国诗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隆中对》节选自西晋安阳人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题目中的“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考点:文学常识
22.C
【解析】
试题分析: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4.D
【解析】
试题分析:D中应是“《范进中举》选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撰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B中这些人都是当时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因而才起来革命的。错误,故选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6.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D项中《草莓》是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所写的散文。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7.C
【解析】《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所以C错。
28.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B项错,辛弃疾是南宋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9.司马迁 杜小康 我的叔叔于勒(3分,各1分)
30.示例:
A.骆驼祥子的拉车梦总是巧遇不幸。第一次车被逃兵抢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敲诈了;第三次因为给虎妞办丧事,把车卖了。在遭遇种种不幸后,最终堕落,成为了一个社会病胎。
B.林冲看守草料场时因大雪压塌住处,暂住山神庙,因此才凑巧听见陆谦等人对自己的谋害。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最终奋起反抗,投靠梁山。
【解析】
29.
【解析】
(1)31.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的优缺点。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33.杜小康 儒林外史 莫泊桑
34.鲁智深:在得知郑屠欺凌金氏父女后,怒不可遏,最终三拳打死郑关西。从怒斥郑屠,痛恨欺负弱小的言语中,可见他是一个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的人 。
格列佛:在小人国拒绝皇帝想征服对手的野心,不愿意沦为皇帝的工具。从直言不讳陈述自己的观点中,可见他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正义感,是一个为人坦诚,尊重对手的人。
简·爱:虽出生贫苦,相貌平凡,倍受歧视,但她并不以此自卑,敢于抗争。从与罗切斯特的争论中,可见她顽强的个性和美好的追求,是一个从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祥子: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他自尊自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与命运的抗争再一次以惨败告终,他愤恨、失望、伤心,可见他拉车生活的艰辛和遭遇的悲惨。
【解析】
33.
35.
(1)乔纳森·斯威夫特 海难 《骆驼祥子》
(2)简·爱(1分);简爱自尊自爱,坦率真诚,敢爱敢恨;(答出1点1分)她追求平等自由,人格独立,勇于追求幸福等(答出2点即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列佛游记有文学常识的掌情。《格列佛游是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一杰的记讽刺小说,里梅尔 列佛(长的气叙述周游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小人国、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18世纪前期治阶的腐败和罪恶。
(2)本题考查对名著《简 爱》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联系原著内容可知这段话是简 爱对罗彻斯特说的,由这段话中对平等的强调可知简 爱的性格。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卷第2页,总2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