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能力提升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4-06 21: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能力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2.(苏州)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3.(河南)哈勃望远镜使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电子显微镜使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深邃关于宇宙和粒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体之间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B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
C人类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D用光年表示宇宙时间,用纳米量度分子大小
4.(南通)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说明物体能自发产生电荷
B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C炭笔画出的连续的线放大后不连续,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5.(乌鲁木齐)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6.(济南)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20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是图中的
(
)
7.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
8.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在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9.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棒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1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右下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12.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B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C
用丝绸摩擦玻璃杯,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
 
D
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二、填空题
13.(昆明)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发生了_______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14.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玻璃棒_______;此轻小物体_______(肯定/可能)是带电体
15.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17.又到了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
运动;挂满芒果的枝条被压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18.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19.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___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21.全国所有城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
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22.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
。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

23.“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简答题
24.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25.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
26.图中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
甲图:

乙图:

27.展望新世纪,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会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将不再是人类的幻想。请你根据地球上人类生存的环境,设想建立的太空城市要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探究题
28.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有多大?小强想要测量分子的大小,而测量分子的大小需要十分精密的仪器。没有高度精密的仪器怎么办?小强的设想是:油分子不溶于水,油可以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层油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小球,就能测出分子的直径。请你帮小强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器材:
步骤:
29.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经发现还有8大行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卫星,表中是太阳系行星的部分近似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水星的公转周期是
天。
③天体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星球到太阳的距离满足公式a=(0.4+0.3×2n-2)×a0(其中a0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n=2的行星是

④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km,太阳光传播到木星需要多长时间?
太阳系行星的部分近似数据
行星
直径为地球的倍数
距离为太阳到地球的倍数
公转周期为地球倍数
水星
0.39
0.39
0.24
金星
0.97
0.72
0.61
地球
1
1
1
火星
0.53
1.52
1.88
木星
11.2
5.20
11.9
土星
9.5
9.53
29.5
……………
计算题
30.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那么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若将1cm3的水分子平均分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全世界人口60亿),每人可得到多少个水分子?以上数据说明分子有何特点?
31.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kg/m)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B
6D
7B
8B
9B
10B
11C
12B
13.运动 间隙 斥力
14.
带了电 可能
15.
细丝会分开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6.
宇宙 电子 气态.扩散 引力2电子 质子
中子
17.无规则
形变
18.B
气体逐渐变色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9.同;排斥
20.核外电子
质子
21.不属于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只要合理即可)
22.宇宙
电子
气态
23.无规则运动
升高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4.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而带电,当带电的玻璃棒靠近通草球时,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两者接触时,通草球与玻璃捧带上了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者又分开.
25.铅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了引力起作用的距离,而玻璃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分子间引力还没起作用。
26.甲图表明分子间有空隙
乙图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7.氧气、水、食物、适当的温度
四、探究题(第35小题5分,第36小题7分,共12分)
28.器材:浅盘、略大于浅盘的有机玻璃板、200mL稀释的油酸溶液(已知浓度)、量筒(10mL)、几何坐标纸、水彩笔、细粉笔灰(或痱子粉)、滴管等。步骤:⑴用滴管把油酸溶液滴入量筒中并数出1mL约多少滴,根据浓度算出1滴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⑵在浅盘中注入水,水深约1cm,将细粉笔灰(或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不要触动浅盘);⑶用滴管将1滴油酸溶液滴入盘中,将有机玻璃板轻轻盖到盘上,用水彩笔在有机玻璃板上描出油酸溶液的轮廓;⑷把有机玻璃板盖在几何坐标纸上求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⑸由计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
29.分析:①会观察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太阳系各大行星直径有大有小,它们的分布无规律可循,因此,不能以行星直径作为参照;太阳系八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再观察公转周期也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因此,我们可以定性地得出结论:距离太阳越远的星球,公转周期越长。②首先,要清楚知道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那么就容易计算水星的公转周期了,它是地球的公转周期的0.24倍,即0.24×365天=87.6天,约88天。③把n=2带入公式a=(0.4+0.3×2n-2)
×a0
(0.4+0.3×20)
×a0
=(0.4+0.3×1)
×a0
=0.7a0,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星球到太阳的距离a=0.7a0,只有金星到太阳的距离最接近0.7a0,故该行星为金星。④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km.
根据木星到太阳的距离为太阳到地球的5.2倍,可知木星到太阳的距离为s
=5.2×1.5×108km=7.8×108km;光速υ=3×105km/s,再由公式t=s/υ=7.8×108km/3×105km/s=2.6×103
s,约0.72h。
五、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0.3×10-26kg
5.6×1012个
分子的体积很小,数目很多
31.先求出一滴油的体积:V===0.003cm=3×10m再计算油膜厚度,即为这种油分子直径:d===7.5×10m
A
B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