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5 空城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5 空城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7 12: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空城计
学习目标
1.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蜂拥、隐匿、失色、骇然、笑容可掬、旁若无人。
2.学会概括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了解小说的三要素,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故事情节。指导学生采用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①四小说文体简介: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
②作者及《三国演义》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写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
③背景简介
由于诸葛丞相向用人失当,错用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违背丞相命令致使街亭失守,因此导致蜀军不能继续进军,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继续向蜀军屯粮重地西城进军,诸葛亮为挽回败局,将城中将兵悉数调出,城中只剩下两千多老弱残兵,由于诸葛丞相料定了司马懿疑心重,因而敢于使用空城计这一险招,最终成功。
2.你能写出四大名著及其作者吗?
(1)
(2)
(3)
(4)
3.给加点的字注音。
司马懿(

鹤氅(

纶巾(

麈尾(

旌旗


抚掌(

远遁(

言讫(

蜂拥而至(

妄行出入


笑容可掬(

4.词语积累
蜂拥而至:
失色:
笑容可掬:
旁若无人:
谨慎:
神出鬼没:
妄行出入: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初读课文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请用四字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探究二:析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孔明的
“三笑”
真笑或假笑
人物心理
人物形象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
抚掌而笑
足智多谋
拍掌大笑

从孔明的
“三笑”可以看出孔明是一个
的人。
2.小说中还写了众官的表现及语言,这对刻画孔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
司马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第二课时
探究一:再读课文
孔明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施“空城计”的?如何实施?能施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拓展迁移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个吗?
200字左右。
我的收获
1.
课文通过描述了
的故事,
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的

2.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
5.空城计
自主学习
2.
1)《水浒传》
施耐庵
2)《西游记》
吴承恩
3)《三国演义》罗贯中
4)《红楼梦》
曹雪芹
3.

ch ng
guān
zhǔ
jīng

dùn

yōng
wàng

4.
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形容很多人一齐拥上来
失色: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
笑容可掬:形容笑容满面。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掬,双手捧取。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一面
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神出鬼没:神灵鬼怪都不能揣度,极言事情的隐秘奇异。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则,随便出入。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开端:兵临西城;
发展:临危时机;
高潮:司马中计;
结局:孔明释计。
探究二:
1.孔明的
“三笑”
真笑或假笑
人物心理
人物形象
笑容可掬

故作轻松
临危不惧
抚掌而笑

高兴、庆幸
足智多谋
拍掌大笑

嘲笑、自豪
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2.通过对比,侧面烘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3.通过
“亮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的人。
第二课时
探究一:
孔明是在“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的情况下实施空城计的。
实施空城计的步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空城计的成功,缘于诸葛亮对敌方统帅的深入了解和准确分析,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探究二:
例: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七擒孟获等。
我的收获
1.诸葛亮面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
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