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蜘蛛
学习目标
1.了解蜘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品味生动说明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学法指导
1.以自学为主,通过诵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和依据学习到的说明文知识来了解课文介绍的蜘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中生动、活泼的说明文语言,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及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一)了解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蜘蛛》是一篇科普小品,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昆虫知识说明文。
(二)作者简介
周建人(1888-1984),生物学家,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著有《生物进化浅说》,译有达尔文《物种起源》。
(三)蜘蛛的相关知识
蜘蛛:节肢动物,蛛形纲,蜘蛛目动物的统称。外形特征是8只脚,身体呈圆形或长圆形,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中间有细的腹柄相连,并长有触须。蜘蛛有3.5万多种,遍布于全世界,中国已发现的有2000多种。
(四)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内容
1.给加点字注音。
屋檐(
)
蚋(
)
缚(
)
怅然(
)
蚊蚋(
)
蜾蠃(
)(
)
剌剌(
)
再行(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缚:
②兜:
③怅然:
④剌剌:
⑤幸免:
⑥再行:
合作探究
探究一:感知课文
1.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作者将蜘蛛比作诸葛亮,这个贴切的比喻暗含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2.第1段的谜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
3.蜘蛛“捉飞将”有哪几种情形?试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
4.第2段说明蜘蛛怎样捉飞将时,先说捉蚊蚋,再说捉飞虫,最后说捉带枪的,这是用的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又是按照什么次序说的呢?
探究二:品味语言
1.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了蜘蛛的生活习性呢?
2.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找出你认为生动活泼的词语和句子。
3.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好?
我的收获
学习了本文,用简洁的语言来谈谈你的收获吧!
2.
课文以谜语开篇,引人入胜,请你仿照示例编写或找一条谜语说明某一事物。
示例: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花生)
14.蜘蛛
自主学习
(四)借助工具书,完成以下内容
1.Yán
ruì
fù
chàng
ruì
guǒ
yíng
là
xíng
2.①捆绑
。②
揽,拢
。
③失望。④拟声词。这里形容蜾蠃振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⑤侥幸逃脱。
⑥指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合作探究
探究一:感知课文
1.喜爱
2.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3.有四种情形,一是克敌制胜,二是势均力敌,三是无可奈何,四是反遭暗算。它对“蚊、蚋等小虫”施展的是擒拿法,对“带枪的飞将”使用的是捆缚法,对“披甲飞将”用哪一招都不灵,而面对自己的天敌“蜾蠃”则只好束手就擒。
4.分类别。按照捕捉的难易程度来写。探究二:品味语言
1.(1)分类别:第2、3自然段结合蜘蛛捕食的三种情景,介绍了三种捕捉食物的方法。
(2)举例子:第3自然段中“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披甲飞将的难捉。
2.
①对动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例如:有着与人相似的动作,“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有着与人相似的心理。蜜蜂被网粘住时,“蜘蛛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他的标枪投着”;披甲飞将从网里滑脱时,“蜘蛛只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
②生动地比喻,例如:“好像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是的,不费力气。”“有时捆缚的细密得像一个布袋”
③一系列的形容词和副词。例如:“它静悄悄的忽然来了,振动着翅膀,剌剌地向网上一撞,急又离开”,“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蜘蛛用腿抱住,迅速退去。”
文章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帮助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使我们对蜘蛛的生活习性有了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3.喜欢。作者怀着对蜘蛛的无比热爱之心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去写作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热爱之情。因为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这个妙趣无穷的生物世界。
我的收获
1.(略)2.示例:穿着盔甲爱钻洞,全身是宝大家爱(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