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19.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19.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7 12: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爱莲说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学法指导
清除障碍,顺畅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
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今江西星子)太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2)“说”:古代的重要文体有“铭”“说”“记”“书”“序”“表”“传”“散曲”“民歌”等。“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一般篇幅不长,往往言简意赅。《爱莲说》就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3)对比、烘托、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衬托,以次要的人或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表现主要人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牡丹来
莲,其中菊花属于
,牡丹属于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古今异义
①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栽种
②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新鲜、鲜美
③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应当
(2)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①不蔓不枝
原意:枝蔓,这里指
;原意:枝节,这里指

②香远益清
原意:距离长,这里指
;原意:清澈,这里指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原意:远处,这里指

(3)将有“之”的句子分为两类
①理解为“的”有:
②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花之富贵者也
E.花之君子者也
F.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G.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H.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翻译句子。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为: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为:
4.
背诵课文后默写句子。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文意理解: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合作探究
探究一:研读首段
1.请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探究二:研读尾段
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本文以莲为写作对象,文中又写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什么手法呢?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呢?
3.《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探究三:拓展延伸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收获
学了本文后,我要在心中常植一株莲,
19.爱莲说
自主学习
1.(3)衬托
正衬
反衬
2.(1)竖立

当然(2)①牵牵连连
枝枝节节②远播
显得清幽③从远处
(3)①ACDE
②BFGH
3.(1)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
A(“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探究一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探究二
1.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2.衬托
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突出莲的高尚正直,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污浊世风的鄙弃。
3.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探究三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