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欣赏(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五 中国古代诗歌阅读欣赏(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07 17: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五 中国古代诗歌阅读
题型预测
作为高考必考题,中国古代诗歌鉴赏题以选择和主观问答题为近年常考题型。近年的考题内容以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三个方面为主。www-2-1-cnjy-com
备考指瑕
在备考中,不注重对基础性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准确分析诗歌字面意思,不注重分析题干。其结果是:答非所问,不能规范答题,得分率不高。
【“泡”理析三步法】
“泡”就是通过对诗歌题目、文后注释、字句分析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及所包含的情感思想。题目常能显示出诗歌的体裁、所用题材、诗歌线索、描写对象、情感等。所以读诗首先要读题目。比如《咏柳》,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咏物诗,描写对象是“柳”,表达方法可能是借物抒情,借物咏志等。注释是对诗歌难点和背景的注解,注释的内容具体包含:背景介绍、疑难词句的解释、文化常识的解释等,有了注释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所以读诗必须看注释。对诗词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开始,字面意思就是展示“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一首诗放在面前我们首先就要知道诗歌所写的事、景、人、情等,知道诗歌先写什么后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理解了字面意思,我们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除过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外,我们还要对题干进行分析,要知道题干问什么,如此我们才能答什么,特别是题干中有时也给我们一定的提示,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帮助。
【真题回放】
1.(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想要完成这两道题,我们首先要对诗歌的题目,诗句进行充分理解。题目是“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从题目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季节是夏季、时间是中午、事件是闲居睡起、情感状态是“闲”、体裁是“绝句”。由此,我们能推知作者要写的题材是夏季里的景物事,抒发的是闲情逸致。后面没有注释说明本诗并不难理解,从四句诗来看果然写到了夏季里的物象:梅子、芭蕉、柳花等,所定的事是“日长睡起”、“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些意象充分显示了夏季的特点,人的行为也能看出其“闲”,从而我们能看出本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就是闲情逸致。
(1)本题考查了对“物象”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错误地表述为“梅子的酸”“芭蕉的绿”“孩子捉柳花”等。www.21-cn-jy.com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常见答题步骤是:①指出该字;②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该字放在诗中再现画面;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并指出其妙处。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学以致用】
1. (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版权所有:21教育】
【注】 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①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②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 ①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②刳(kū):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启东中学测试)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 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通期末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 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 竹
(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②泪,羞入上宫③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就是构筑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知识体系。古代诗歌一般要从形象、情感、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去欣赏。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所以我们要知道古诗语言组成的特点,比如它要有韵律、为了符合韵律常常要倒装,律诗中间两联一定是对偶句等。还要知道写古诗常用到一些表达技巧,如常用到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更需要知道,诗歌中所描写的事景物都是意象,是这些意象构筑成一种意境,而这些都能表现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不同经历和心志的诗人他们的语言风格又大不相同,在备考中要积累一些欣赏语言风格的专业词汇。备考过程中还必须了解近几年高考的动向,考查的内容是什么,考查的方式是什么,如何规范答题才能得到高分等。以上几个方面如果能够厘清,构建一个知识系统,古诗欣赏题就不会难到你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真是回放】
(济南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21·世纪*教育网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题干,“景”和“情”的关系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可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这是对表达方式的考查。描写和抒情总是连接在一起的,写景就是为了抒情,什么样的景语就传达什么样的情语。如果考生能在备考中把这些都掌握了,解答此题并不难。 上阕写登上超然台所见到的城中的景色。头两句点明季节特色,春虽已到,但尚未老。三、四两句直叙登台远眺所见。最后一句以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结。这五句全是写景,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作者因景生情。先是点明了作者登超然台的具体时间,那就是寒食清明时节。清明节又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作者从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乡之愁,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样的日子。但他无法回家乡,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叹息一番,无奈地说:不要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倒不如用新火煮新茶来聊以自慰吧!“休对”“且将”,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实际的一种解脱办法。最后诗人发出了“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里“年华”与前文的“春未老”又相呼应。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骜不驯,所以只好用旷达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闷!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因景生情,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乡思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21·cn·jy·com
【答案】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21*cnjy*com
【学以致用】
1. (银川一中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青岛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 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以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就是赏析。赏析要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比如抓关键句和词,通过意象分析,通过意境分析,通过文章的结构分析等。诗歌因为体裁不同可能结构不同,但是每种体裁的格式是相对固定的,在哪里描写在到哪里抒情基本是固定的。比如律诗一般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绝句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议论,词上阙写景叙事下阙抒情议论。而多数诗句常是卒章显志的,所以最后一句常常是理解诗歌言外之意的关键。从语言表达上看,古诗常有诗眼,我们能找到诗眼就能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理解诗歌的主旨后,就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来源:21cnj*y.co*m】
【真题回放】
(安徽宿州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21*cnjy*com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及手法掌握情况。考生如果平时能够掌握住抓关键词赏析诗歌的技巧,有系统的诗词知识,比如上阙叙事写景下阙抒情议论的诗词结构,常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等,做此类题并不困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上片要抓住“携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
(2)以花好无人同赏,写出对朋友离去的伤感、怅恨,写作角度巧妙。答题时要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案】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学以致用】
1. (山东济南2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孳①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①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2-1-c-n-j-y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出处:21教育名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杭州学军中学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 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泡”
1.答案: 《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爱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21cnjy.com
解析:本题涉及到对比阅读,两个文本都是元散曲小令。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几个口语词汇都有注释,只要对照注释就能知道散曲的内容是什么。既而也能清楚第一首散曲是描写一个表演者大肆吹嘘的说谎者的形象。第二首散曲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一个贪得无厌吝啬小气的可耻形象。理解了字面意思,后面的问题就不能回答了。
2.答案: “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
解析:本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后面有对“沈郎”的注释。针对注释我们知道了词人此时“多病”,所以面对春景也是伤感有加,兴致不足,特别是下阙运用了“鸿雁”“鹧鸪”意象更显示出作者内心的悲伤还有对什么人的挂念。由此我们能够推测出“此情唯有落花知”中的“此情”是什么。知道了“情”也就知道了“沈郎”的形象了。
3.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
解析:两首诗都在描写同一个对象,但是作者运用竹子表达的目的不同。我们首先要理解每一首诗的字面意思,王诗中运用竹子是为了构筑一个幽静的环境,表达一种醉心自然的情趣;而刘诗则通篇写竹,借竹表达自己的崇尚。题干要求说明的是竹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我们可根据内容作答。
“理”
1.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主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考生如果能在备考中把表现手法的一些知识准确掌握,象这类语言质朴的诗歌是不难理解的,后面的问题也不难回答。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2.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21教育网
解析: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水国指的是蔡州。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尾联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无望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情。
3.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解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首先弄懂诗句的意思,然后读懂题干所问。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地点、季节、和人的行为“思”。那么我们由惯常的“秋思”可知作者此时的心情。再看题干的说明和要求,从说明中看,此诗写思外之景,以景衬情,这就是不着一字,而景语又都是情语,这就是尽得风流。诗的情感落在最后的一句,分析的关键词是“堪”,在这里情和景形成了一种反衬。我们如果备考中能知道一些有关题材的常识,此题是不难回答的。
答案:(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多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
(2)词的上片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的理解能力。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能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而其言外之意常常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传达的。分析这两道题时,必须先要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及作者情怀等。
在古代诗歌意象中,杜鹃的啼声是悲切的,诗人往往借杜鹃啼鸣写自己悲愁痛苦的心情;“还”则表明不是第一次,后面的“一十四番回”就表明年年如此。
(2)从写作角度分析,整个时代社会的悲剧通过夫妻的离散来表现,抓住这一点,就能较好地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
3.答案:“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
解析:本诗从题目看借物抒情的,作者通过写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里面能够显示作者心情的关键词必然成为欣赏此诗的关键,题干中所提到的三个词都能暗示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所以在此处你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对梅的理解和你自己的体验,对三个词进行恰当分析即可。
答案:(1)不一样。前者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苦;后者以春天的“二月花”来比喻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黯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
(2)点明时令是秋季,从花开到花落的时间长,说明相思之久;用“残”字渲染出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出愁苦的心情。
解析:本词从字面意思看并不难理解。只是第一题用一个比较,第二题主要是对意象的分析。备考中如果能够多记一些意象,那么对于菊花这个意象的理解并不难,而枫叶、菊花都是秋天的特征性物候,所以它的作用既能表示时令,也能表达情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就不难知道作者涉此意象的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