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 )
A.重视农业
B.创立科举
C.善于纳谏
D.精简机构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
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
A.《水经注》
B.《隋律》
C.《齐民要术》
D.《唐律疏议》
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 )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7.
“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大臣廉洁奉公
B.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
D.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
8.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错误的叙述是( )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
(2)鉴于以上认识,该帝王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以避免“覆舟”?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个“载舟”使得统治兴盛和“覆舟”导致统治灭亡的帝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BDA
6—8:ACA
二、材料分析题:
(1)唐太宗
魏征
(2)(3)略(共3张PPT)
科举制度
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产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
完善:
作用:
1.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2.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政府办事效率。
3.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与创造精神。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再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考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内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共2张PPT)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人。
李世民手下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秦叔
玉
程咬金
李靖
长
孙无
杜如晦
房玄龄(共25张PPT)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
1
贞观新政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2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感悟盛唐雄风的深刻内涵。
一、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______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________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
2、纳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_________。他鼓励臣下直言,______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_________。
3、用人:他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贞观新政
1、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626
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从谏如流
一面镜子
魏征
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隋朝兴亡
2、措施(新政内容):
(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____制。三省中,________替皇帝起草政令,________负责审核,最后交由_________执行。_______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_______________,规定_____________的方式代替服役,使__________逐渐松弛。
(3)法律上:唐朝在_____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
。
(4)文化上: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唐朝科举分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国力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
三省六部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尚书省
百姓服劳役天数
可用交纳实物
人身束缚
隋律
明经
进士
清明
恢复和发展
强盛
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
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探究
一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公元626—649年在位,年号“贞观”。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是
唐太宗
魏征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认识到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材料一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二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原因: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
魏征
(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秦叔宝
杜
如
晦
李
靖
程
咬
金
(1)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2)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3)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贞观新政
探究
二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2)经济:
(3)法律:
改革赋役制度:减少服役,以实物代役
修订法令,《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1)政治:
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 帝
中书省
吏部
(起草政令)
(审核)
尚书省
门下省
(执行)
三省六部制(隋唐)
唐太宗说:
法乃天下之法,
非朕一人之法。
(4)文化: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考
核
内
容
明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
:包括策问、经史、杂文等。重在
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孙中山
《五权宪法》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史料
回顾
通过材料: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
文化
名师解惑
缓和阶级矛盾,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
个人
政治
为各阶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成长成才的机会。
“贞观新政”的影响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加强中央权力
完善科举制度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B
【2】“三省六部”
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C
【3】“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B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贞观新政。
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师生共同探讨:
1.材料一
魏征
唐太宗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
材料二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持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为何感到“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说明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师展示魏征的图片,简要介绍。
探究二:贞观新政
1.师生共同探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此材料出现的原因?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师总结。
2.师详细讲述“贞观新政”的内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方面。
师展示三省六部简表,边讲边讲述,易于学生理解。
3.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
《五权宪法》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思考科举制度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师生共同探讨“贞观新政”的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影响:为唐朝的繁荣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本课课件小结:隋唐时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唐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所景仰。我们生活在祖国腾飞的新时代,更应从中感觉祖国的辉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