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2、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4、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的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5、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
①
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明州
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哪个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
(
)
A.东京
B.杭州
C.广州
D.景德镇
7、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8、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9、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
C.景德镇
D.哥窑
10、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
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前期
二、看宋代耕获图(故宫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画册》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描绘《耕获图》画面上情景。
2、这《耕获图》有何价值?
3、放大镜:一人一牛比一人两牛节省了一牛。为什么能节省一牛呢?关键在哪?
4、宋代水稻生产规模大是什么原因呢?
5、挖掘《耕获图》蕴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农业得到发展的几个原因。
6、占城稻是籼稻,你吃过没有,好吃么?不好吃,为什么地主还要大量生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B
5、
B6、A
7、C8、A
9、C
10、D
二、
1、青山下,一条小河流淌,两岸稻田连着一片。小河东岸,北面是庄园大门,门前岸边有一架翻车,南面是一片稻田。小河西岸,南面是仓场,北面是一片稻田。在东岸稻田和西岸仓场之间,有一座小木桥。在庄园门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前来视察的庄主。在木桥东头田埂上,有一个手持遮阳伞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劳动的监工。其余的人都是佃客。他们正在从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筑场、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脱粒、簸扬、舂米、入仓、堆秸等不同的劳动。
2、描绘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重点反映了种植水稻的佃客从耕田到收获的全过程。《耕获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状况难得的形象材料。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产技术水平。
3、答:关键在犁具。宋代先进的犁具,辕进一步缩短、弯曲,是真正的曲辕犁,比唐代的曲辕犁构造更简单,体积更短小。
4、答:大规模引种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占城稻早熟而耐旱,为水稻一年两熟制创造了条件。种占城稻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粮食。南宋舒璘说:占城稻“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之”。看来,平民百姓特别欢迎占城稻。《耕获图》上描绘佃客们种植和收获的水稻,大概就是这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
5、第一,青山绿水,片片肥田,江南温暖湿润的气候,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第二,佃客们的劳动场面和庄主悠闲自得情景,只有在社会安定的条件下才能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出现翻车,出北方人迁移南方,不仅为南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劳动人手,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农业发展的速度。第四,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超过了北方。第五,江南一年两熟的双季稻生产情况。宋代江南形成较为稳定的一年两熟制,
6、答:米质稍差,不如粳稻米好吃。广种早熟耐旱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目的是追求产量高,得米多。列表概括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提示: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外贸易
原因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田水利方面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政府的鼓励政策
表现
水稻种植普遍推广,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铁、铜等金属的质量和数量都大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瓷器畅销世界
城镇的出现;城市的繁荣、纸币的出现
“蕃客”“蕃坊”“蕃市”“蕃学”的出现;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市舶司的出现;外贸范围广
中心
苏湖地区
五大名窑、景德镇等
汴京
杭州、泉州、广州(共35张PPT)
经济重心:
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1、人口量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
2、南方贡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绝大多数比例
经济重心南移的判断标准
五代开始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
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相对安定
人口南迁
经济萧条
经济发展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经济重心南移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我国经济发展重心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两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开始
1.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南方比较安定。
2.西晋后期,匈奴等族乘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
机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南迁浪潮。
3.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
我国劳动人民大规模南迁主要有三次
三次南迁都是为了躲避战乱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是什么
1.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社会相对安定。
3.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4.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5.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移到
长江流域有哪些表现?
1
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
2
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1.宋代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一亿。
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改进,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3.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占城稻由两广推
广到江淮地区
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两宋时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
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
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宋人《农耕图》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秧
马
秧马的作用?
棉花种植的推广
北宋
南宋
两广
福建
长江
流域
2.宋代手工业
1.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庄绰:《鸡肋编》
2.
铁、铜等金属冶炼业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3.
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兴盛的采煤业
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
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
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
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
者。
下一页
哥窑冰裂纹碗
哥窑鱼耳炉
钧窑青瓷
汝窑青瓷
哥窑瓷器
定窑白瓷
定窑孩儿枕
钧窑
哥窑
定窑
汝窑
官窑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个至今闻名的瓷都,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景德镇青白瓷
宋代手工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
宋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版
三、商业和海外贸易
宋代商业的发展状况(表现)
1.城镇的兴起;
2.
“交子”的出现;
3.海外贸易的繁荣。
临安(今浙江杭州)
杭州西湖
南宋都城临安,湖光山色,
街市繁华,人口达百万。手工
业和商业种类繁多,非常兴旺。
下一页
纸币的出现
南宋纸币
金朝纸币
北宋交子
三、商业和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1.蕃坊、蕃市、蕃学的建立;
2.市舶机构的设置;
3.海外贸易范围东到朝鲜、日本
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北宋的战船
朝鲜、日本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临安
明州
泉州
广州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繁荣?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第10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2.
思考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培养学生谦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宋代,我们脑海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生答略)教师总结:尽管宋代,特别是南宋,留给人们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宋代的经济却继续发展,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宋代,共同去感受宋代经济的繁荣。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重心南移
1.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过渡:由于宋代南方的稳定,宋代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南方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就连外国人都非常的羡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宋的社会经济。
我们通常在学习古代经济的时候,一般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学习,今天我们也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两宋的社会经济。
首先我们来看农业,两宋时期我国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二)农业和手工业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1.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原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兴修等;
表现一是水稻--占城稻种植面积扩大,成为粮食的主产品;米成为人们的主食;二是水稻插秧使用秧马;三是出现农业中心:苏湖地区。
2.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碳是开采是居世界第一位,钢铁的冶炼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居世界第一位。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
让学生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出现了瓷都:景德镇。
(三)商业和海外贸易
1.城镇的兴起
商业繁荣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一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纸币“交子”;
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纸币"
二是城镇压的兴起;三是城市的繁荣;代表的商业中心:汴京、临安等。
应让学生理解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
2.纸币的出现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纸币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可参考课本所提供的吴泳《鹤林集》中的材料)
比较古今纸币的异同。
3.提问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一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二是周边少数民族的兴起,三是航海与造船技术的发达,四是政府的支持。
海外贸易的表现:一是蕃学、蕃市、蕃坊、蕃客的出现;二是政府建立或成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三是外贸的范围广。
提问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政府支持;自身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
三、课堂小结:
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动了商业的繁荣与海外贸易的兴盛,这都表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北方,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移到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