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二、宴权臣,收兵权
欣赏课堂剧《杯酒释兵权》宴群臣,收兵权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29—33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记好要点。
1、请用一句话概括北宋的建立。(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及都城)
2、宋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北宋统治者订立了怎样的国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究点一、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都城:东京(今开封)东京(开封) 979年,北宋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吗?宋朝统治者是怎么做的?
方镇太重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合作探究2.中央集权的强化在地方:(1)行政上:①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三年一换。②还设置通判与知府、知州共同管理。
(加强行政权)(2)经济上: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的财赋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外,其余收归中央。
后又设立了转运使,把财权收归中央。
(加强财政权)2.中央集权的强化“杯酒释兵权”(3)军事上: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建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加强军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皇帝三司使2.中央集权的强化在中央:加强皇权随堂练习1、宋朝的一位皇帝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 )
A 宋太祖 B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高宗
2、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丞相的权力不断削弱
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AB小试身手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当时的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探究点二、重文轻武的国策1.原因: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
2、内容:“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3、表现(措施) ①选用文官任要职,压制武将权力;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②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糊名”制),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③重视文教事业,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州学、县学,传授儒学。私人创办的书院在两宋时期迅速发展。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年。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风景区岳麓山东面山下。
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内的孔府建筑群,始建于宋,明朝移建于今址。探究点三:究得失,留后思思考: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合作探究材料一
赵宋王朝,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化方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为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唐宋八大家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消极影响: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等诸多弊端。
随堂练习1、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的政策的朝代是( )
A 西汉 B 隋朝 C 宋朝 D 清朝
2、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
A.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
B.形成了尚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C.推行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
D.文官在军政体制中形成主体
CB小试身手拓展延伸——集思广益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同时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征战中屡遭失败。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发?我国的发展,能不能“重文”“轻武”呢?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民众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导致了宋朝军事力量薄弱,为后来对西夏、辽用兵频频失败埋下了伏笔。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