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 28 课
北宋的统治复习回顾知识体系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三
强权措施与留下的隐患1、“突如其来”的皇位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历史重现1、“突如其来”的皇位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汴梁)宋北宋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国 号:
史 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宝宝心里苦,烦恼多多”2、皇帝烦恼之天下分裂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979年,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注:并非统一全国,北方没有。)病症:五代十国的
分裂局面药方: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逐一攻灭疗效:3、皇帝烦恼之武将权大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病症:药方: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赵普开“药方”:“……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直接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疗效:强化了中央集权担心武将权力过大4、皇帝烦恼之宰相权大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病症: 在众将之外,朝臣当中最有权势的就是赵普。这位太祖故人,和太祖关系极好,连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也对其极为尊敬。而赵普也确实有才,精于谋略,在赵匡胤一生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对待这位权臣呢?
有一次,赵匡胤和众大臣商议改变年号,一开始是想改为乾德,赵匡胤自己说,这个年号从古到今从没有用过。赵普在一旁称赞。而卢多逊则说:“不,这是伪蜀曾经用过的年号。”赵匡胤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史官检索,果然如此。赵匡胤非常生气,拿起毛笔在赵普脸上涂抹,生气说:“你怎么比的上他!”赵普回家,一晚上不敢洗脸,到第二天对奏的时候,赵匡胤下令才敢擦去。
其实,决定年号,说年号从没人用过的是赵匡胤自己,赵普不过是随声附和,但是赵匡胤却在赵普脸上抹黑,一是掩饰自己的羞愧,二我想也有乘机压一压赵普的意思。担心宰相权力过大药方:(1)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
(2)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疗效: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5、皇帝烦恼之地方权大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病症:担心地方权力过大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药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代替节度使,三年一换,控制行政权)
(2)设置通判(分割权力,相互牵制)
(3)设置转运使(控制地方财权)疗效:削弱地方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一
黄袍加身与皇帝的烦恼对比分析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拥兵之重,无调兵之权转运使强化中央集权1、吸取教训还是矫枉过正?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重文轻武1、吸取教训还是矫枉过正?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先来看军费。宋朝的军费开支长期占去岁出一半以上,战争时期高达十分之七八甚至更多。
接著是军人、武官待遇。不但全家生活有保障,而且士兵还能额外得到赏赐、装钱、特支等。所以被召募为厢、禁军者,有时『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
再来就是武备生产与研发。宋朝皇帝对武器制造颇为留心。宋代弓弩技术为中国历朝之冠。宋朝步兵配备中国历代防护力最强的铠甲。火器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及应用。
关於宋朝的武备及军人素质,可以参看以下一段话∶「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
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兼世界第一部热兵器制作工艺书——《武经总要》,出现於宋代。
中国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军校——武学,也出现於宋代。重文轻武,
轻武是为了抑制武将权力,
而非轻视武备。2、习武还是从文?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五代十国的武将VS北宋时的武将
后汉将领史弘肇认为:“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毛笔,笔杆子)焉足用哉!” 寇准看不起武将出身的枢密副使曹彬。他公开表示对曹彬的轻蔑:“君一武夫耳,岂能解国家大体耶?” 五代十国的武将与北宋时的武将地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重文臣、轻武将——从文2、习武还是从文?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依据表格信息和教材内容说说宋代科举制度有什么新发展?1.严格了考试程序;
2.增加了录取名额;
3.提高了进士地位。
重科举、纳人才——从文2、习武还是从文?二
重武轻文与文武的选择依据材料内容说说宋代文教事业的新发展? ……官学收期待朝廷任命的诸生,教以儒家经术及礼仪,据贾志扬(美籍历史学家)说,在宋徽宗时期,官学共占地一万零五亩地,可供二十万诸生廪给。 ——摘自《中国新史》费正清 在宋朝,孔子的地位被一再提升,儒学也受到空前的推崇。1055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首次被朝廷封为“衍圣公”,以后历代沿袭。重文教、兴儒学——从文三
强权措施与留下的隐患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中央:分割相权地方:设置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发展科举制度,重视文教事业。(控制军权)(集中财权)(强化皇权)(重文轻武)1、强化集权的措施三
强权措施与留下的隐患重用文官,压制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吸引文人进入官僚队伍。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州学、县学;私人书院迅速发展;孔子和儒学地位一再提升。2、重文轻武的国策重文臣、轻武将重文教、兴儒学重科举,纳人才2、留给后世的隐患三
强权措施与留下的隐患思考:如何评价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利:(政治)避免了五代以来的军阀割据、武将夺权的局面出现,也巩固了国家的政权,有利于政治的稳定。(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文化)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全国各地书院的兴办,直接推动了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弊:机构重叠、官员冗滥、军队指挥不灵。(冗官、冗兵、冗费)拓展延伸立足于今天我国的发展,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第 28 课
北宋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