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机械效率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5 机械效率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4-10 08: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五节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综合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新课引入(2’)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
N重的砂子运到6
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或装在袋子里,人提上去。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还可以用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提出问题倾听学生
学生讨论讨论后汇报
问题导入引人入境
进行新课(28’)
二、新课教学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请大家讨论。这是一个利用滑轮组提升砂子的装置图,请观察和思考:1.
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2.
砂子升高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3.
把100
N重的砂子运上6
m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4.
通过滑轮组,绳子末端用了40
N的拉力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5.
想一想,这两个功为什么不相等?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
N重的砂子运到6
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二)机械效率(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没有)(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越少越好)问题: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有用功多。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电脑模拟动画图引入额外功的概念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机械效率概念
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通过比较得出:提砂子上楼时也要把桶、动滑轮提上去,还要对桶和动滑轮做功;另外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注意观察并思考问题认识机械效率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规律。学习新知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自己经历学习的过程,印象深刻掌握并理解机械效率定义、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题。
课堂训练(7’)课堂总结(2’)作业布置(1’)
三、知能应用,规律总结1.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功,对水做的功是   功。2.
每个滑轮的重为225N,重物G的重量为1275N,绳索重及摩擦均不计。则:(1)人在匀速提升重物时所用拉力为多大?(2)重物被匀速提起1m的过程中,人所做的总功为多大?(3)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2、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对应资源评价习题。
巡视请学生总结
完成课堂练习总结知识点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节
机械效率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如何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钩码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用的表格;5、结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