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九年级(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3.2016年4月4日(清明),万名海外华人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5.《史记 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8.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该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是通过颁布(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9.“拿破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反对旧制度,后来却做了皇帝…”能说明拿破仑是一个“复杂”人物的是( )
①宣布废除黑奴制 ②1860年当选总统 ③实行军事独裁 ④制定法典,加强法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11.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
,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13.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役长达五个世纪。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浪潮蓬勃兴起,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事件是( )
A.纳米比亚独立
B.埃及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原因错综复杂,其关键是( )
A.巴以冲突
B.耶路撒冷问题
C.苏伊士运河问题
D.宗教冲突
15.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一幅画作以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描绘战争的恐怖、痛苦和兽性,控诉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暴行。这幅画作是( )
A.《记忆的永恒》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最后的晚餐》
16.2015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7.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美国一家小型公司,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的市值达5000亿美元。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新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是( )
A.重工业
B.制造业
C.信息产业
D.金融业
18.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19.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玻利瓦尔﹣﹣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B.尼赫鲁﹣﹣印度独立
C.卡斯特罗﹣﹣古巴革命
D.章西女王﹣﹣非洲独立运动
20.托马斯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7分,共计30分)
21.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的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依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3)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三中的“危急存亡”?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22.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之所以肯定先秦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先秦的“百家争鸣”一方面表现在政治上逐步突破了宗法“礼治”的桎梏,另一方面是表现在思想上逐步地摆脱宗教天命观的束缚。伴随着这个转变,形成了哲理性的天道观,从而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都呈现出缤纷绚烂、丰富多彩的局面。
﹣﹣《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百家争鸣”其中一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这两幅作品都宣扬了什么思想?
材料三
18世纪遍及欧洲各国和美国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把人们从偏见和迷信(特别是从被确立了的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将之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事业。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3)材料三中“思想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何共同影响?
23.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和平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 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2)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这一“战争”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世界格局的“过渡期”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24.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被连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也传到了欧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历史事件把“互相隔绝的地区连通起来”,从而促进了各大洲的经济交流?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
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
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4)材料四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机遇。
材料五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化工公司的污染问题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苹果的另一面》编制
(5)综合上述五则材料,你认为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九年级(下)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中依次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轮.故答案选D.
2.《国语 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古代中国牛耕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解答】材料中“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意思是宗庙祭祀的祭品(当时叫做“牺牲”,主要包括猪牛羊)
现在作为田间的劳动力.题干问的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新的耕作方式,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故选B.
3.2016年4月4日(清明),万名海外华人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A.尧
B.舜
C.禹
D.黄帝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陕西省黄陵轩辕广场”可知是本次公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D.
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史记 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史实.
【解答】商君指的是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ACD和商鞅无关.
故选B.
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老文字的有关知识.应重点掌握甲骨文的有关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所以答案选B.
7.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建筑成就.旨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解答】A.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位于成都平原,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灵渠是秦始皇在统一岭南时,为了运送粮草也修筑的一条人工运河;
C.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筑的;
D.长城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南下而修筑的防御工事.
故答案选A.
8.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该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是通过颁布(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考点】《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解答】A.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B.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C.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D.美国独立战争后,在1787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司法三权分立原则.
故选C.
9.“拿破仑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受新思想的熏陶,反对旧制度,后来却做了皇帝…”能说明拿破仑是一个“复杂”人物的是( )
①宣布废除黑奴制 ②1860年当选总统 ③实行军事独裁 ④制定法典,加强法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相关知识.
【解答】①、②项,林肯在1860年竞选总统,于1862年在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的领土上的黑奴应享有自由,废除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因此,并非是拿破仑的事迹.故①、②项错误.
③、④项,1799年,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以法律形式肯定大革命成果,并成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的蓝本.他一方面称帝,另一方面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体现了其复杂性.故③、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故选D.
10.《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
【考点】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的知识点.
【解答】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1871年,巴黎工人发动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D.
11.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由题干中“1861”“美国”“《反联邦脱离法》”“林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国南北战争.
【解答】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政府最终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61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开始时间,林肯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维护国家统一.
故选B.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
,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切入点考查考查明治维新.
【解答】据题干“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是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描述.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商业,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故选C.
13.非洲遭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役长达五个世纪。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浪潮蓬勃兴起,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事件是( )
A.纳米比亚独立
B.埃及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考点】非洲独立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纳米比亚独立,考查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
【解答】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故选A.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动荡原因错综复杂,其关键是( )
A.巴以冲突
B.耶路撒冷问题
C.苏伊士运河问题
D.宗教冲突
【考点】动荡的中东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东问题.一战后,获得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的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解答】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尖锐起来.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
故选A.
15.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一幅画作以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描绘战争的恐怖、痛苦和兽性,控诉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暴行。这幅画作是( )
A.《记忆的永恒》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最后的晚餐》
【考点】现代文学和美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的识记.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1937年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绘画作品,是21世纪艺术的精品.这幅作品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故选B.
16.2015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C.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考点】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
【解答】通过题干中的材料:“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莫斯科是个英雄城市”.联系所学知识:莫斯科保卫战.
A.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两国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进攻苏联,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
D.指的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故选B.
17.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美国一家小型公司,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的市值达5000亿美元。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新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是( )
A.重工业
B.制造业
C.信息产业
D.金融业
【考点】战后的美国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新经济的相关知识,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解答】据所学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新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所以新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是信息产业.
故选C.
18.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考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掌握情况.
【解答】作此题要抓住共同点是关键,据题意要求,备选项中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是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点.组建区域经济组织适合西欧,故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选C.
19.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玻利瓦尔﹣﹣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B.尼赫鲁﹣﹣印度独立
C.卡斯特罗﹣﹣古巴革命
D.章西女王﹣﹣非洲独立运动
【考点】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A.玻利瓦尔领导了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尼赫鲁领导了印度独立,担任了印度第一任总理,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领导非洲独立运动,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选D.
20.托马斯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考点】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题文中托马斯 弗里德曼的话“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中“相连”两个字就已经暗示出答案是A.因为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快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造成的.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7分,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7分,共计30分)
21.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注重各项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任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的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依据材料二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3)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三中的“危急存亡”?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考点】商鞅变法;苏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2)本题以《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知识.
(3)本题以《罗斯福就职演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
(4)本题以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共同作用的知识.
【解答】(1)材料“坏井田,开阡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材料“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由材料“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的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材料三“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出自《罗斯福就职演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材料三中的“危急存亡”.新政时期,为加强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4)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等.因此说商鞅变法、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等.
故答案为:
(1)措施: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影响: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列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工业复兴法》.
(4)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22.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之所以肯定先秦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先秦的“百家争鸣”一方面表现在政治上逐步突破了宗法“礼治”的桎梏,另一方面是表现在思想上逐步地摆脱宗教天命观的束缚。伴随着这个转变,形成了哲理性的天道观,从而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内都呈现出缤纷绚烂、丰富多彩的局面。
﹣﹣《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百家争鸣”其中一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这两幅作品都宣扬了什么思想?
材料三
18世纪遍及欧洲各国和美国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把人们从偏见和迷信(特别是从被确立了的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将之用于社会和政治改革事业。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3)材料三中“思想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何共同影响?
【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
【分析】(1)本题解题关键是从材料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思考解答.
(2)本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文文艺复兴进行思考解答.
(3)本题解题关键是从
18世纪遍及欧洲各国和美国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启蒙运动进行思考解答.
(4)本题解题关键是从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何共同影响切入,结合所学知识点思想解放的作用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主流是总结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主要派别(百家争鸣)及其代表人物包括: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孙膑.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两幅美术作品,都出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大师达 芬奇之手.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反映人性的光辉,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3)17﹣﹣18世纪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被成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在其影响下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包括抨击教会,宣扬资产阶级平等理念与主张君主立宪制.
(4)据材料和所学知,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日本等国资产阶级性质革命的发生,推动了两国的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其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等.
故答案为:
(1)儒家;孔子或孟子.
(2)达 芬奇;人文主义.
(3)启蒙思想运动;起着动摇封建统治的作用,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政治蓝图.
(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3.近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和平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 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2)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这一“战争”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世界格局的“过渡期”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世界格局多极化;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以一战后为切入点,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本题以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的话为切入点,考查冷战政策.
(3)本题以图片形式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多极化.
(4)本题以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为切入点,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由材料一“一战后”“英、法和美国”等关键词,可知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体系.
(2)依据所学,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因此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冷战政策.美国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由图可以看出,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了美国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印度、欧盟、日本、俄罗斯多极并存的局面.因此材料三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因此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故答案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体系.
(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实力.
(4)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24.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被连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也传到了欧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历史事件把“互相隔绝的地区连通起来”,从而促进了各大洲的经济交流?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
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当代的科技进步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
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4)材料四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机遇。
材料五
:美国苹果公司在中国化工公司的污染问题
曝光企业
代工产品
曝光内容
武汉某公司
电子元器件
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
苏州某公司
触摸屏
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苹果的另一面》编制
(5)综合上述五则材料,你认为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欧盟的成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措施.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欧盟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图片的能力及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做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解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把“互相隔绝的地区连通起来”,从而促进了各大洲的经济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的发展.
(2)据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可知,欧盟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4)据材料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可知,材料四漫画的寓意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从中获得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经济建设;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科技等.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
(2)欧盟的建立.
(3)科学技术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
(4)寓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其他类似的答案亦可)机遇: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从中获得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其它表述正确也可)
(5)中国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经济建设;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科技等(两点即可,其它表述正确也可).
2017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