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7 17: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一多元开放的社会风尚 1.“胡风盛行”概况:
唐代文化__________,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________”的景象。 兼收并蓄胡风盛行2.表现:
(1)服装与舞乐:唐人爱穿胡服,胡舞、胡乐风靡一时。 (2)饮食:蔗糖、胡椒、菠菜等从外国先后引进,从西域传入的葡萄酒、胡饼流行一时,长安城中开设胡人酒肆,丰富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宗教:大多数唐朝统治者推行______的宗教政策,允许信徒建寺传教,使唐代的宗教文化呈现______的特点,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开明多元3.宗教、文化 景教为基督教的一支,在唐贞观九年(635年)从波斯传入中国。该碑刻于781年,详细记录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4.妇女地位:
唐代社会风气比较_______。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婚姻方面也比较独立自主。开放 1.元稹有诗说“胡音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结合本目图片,你能从中感受到唐朝的什么社会风尚?多元开放,兼收并蓄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风尚? 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交流频繁。李白杜甫白居易二、五彩纷呈的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__________,诗歌创作空前繁荣。黄金时代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①诗歌内容: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
②特点: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充满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盛唐高扬的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③尊称:“诗仙”。1.代表人物:
(1)李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①诗歌内容: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
②特点:诗歌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③尊称:“诗圣”。(2)杜甫“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
——《杜陵叟》 ①诗歌内容: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认为诗歌反映现实,写了大量的讽喻诗,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②诗歌特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3)白居易2.唐诗总体特点:
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唐朝诗歌为何如此繁荣?经济:唐朝经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政治安定,国家统一。
文化:文化政策比较开放。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及与少数民族交流频繁。
其他:科举制的影响和统治者的喜好。一探究点:唐朝的四位书法大师 1.颜真卿和柳公权:
他们都擅长楷书。颜真卿的字字体饱满,用笔肥厚粗拙,但内含筋力;柳公权的字法度严谨,棱角分明,以骨力劲健著称。他们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 2.张旭和怀素:
都是草书名家。张旭创造了“狂草书”,字体变化多端,率意自如,被誉为“草圣”。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写得更加流畅,挥洒自如。1. 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A.骆宾王  B.王维 C.李白  D.杜甫
2.郭沫若先生说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指的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甫CD3. 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4.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5. 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的是下列哪两位书法家( )
①柳宗元 ②颜真卿 ③柳公权 ④张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