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7 18: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隋唐时代、繁荣开放)第 27 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复习回顾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知识体系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天宝危机清楚原因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外重内轻
藩镇崛起玄宗怠政
政治黑暗安史之乱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想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了解经过安史之乱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的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在763年被平定。了解经过安史之乱一、由盛转衰:天宝危机与安史之乱感知影响《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一:“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郭子仪列传》
材料二: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藩镇割据看图说史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招还散亡,治城邑甲兵,自署文武将吏,私贡赋,天子不能制。——《新唐书》宦官专权历史重演二、危机加剧:藩镇割据与宦官专权 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廿二史札记》黄巢起义走进黄巢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黄巢起义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背景: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2、人民赋役繁重,
  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概况:
   875年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起义军将领朱温投降唐朝,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大起义。
884年兵败。
影响: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比较归纳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评价安史之乱和黄巢大起义它是一场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它是一场农民起义,是一场反抗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战乱使唐朝社会遭受了空前浩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朱温灭唐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朱温907年朱温灭唐,
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1、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五代十国的根源: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五代十国三、再陷分裂: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进一步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拓展延伸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第 27 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