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仔细审题、理清思路、规范答题、及时涂卡、字迹工整、相信自己、我定成功。
第Ⅰ卷(客观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3.《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李四出售价格昂贵的青花瓷4.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陕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省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这段材料表明宋代的商业
A.商品种类繁多
B.打破时空限制
C.纸币广泛流通
D.开始出现草市
5.
2014年11月10日晚,国家主席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水立方设国宴,招待出席APEC会议贵宾。所用餐具是自江苏高淳定制的帝王黄珐琅瓷,流光溢彩,令人惊叹。珐琅瓷和粉彩瓷是我国某一时期瓷器代表,该时期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大街小巷叫卖食品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小市”。上述现象最早有可能出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的洛阳
C.
北宋开封
D.
南宋临安
7.下面是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城市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①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有严格的“坊”“市”界限
②北宋时东京出现了“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现象
③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④北宋时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8.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
A.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B.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D.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
9.“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西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1.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12.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3.右图是近代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商标,
该商标内容主要反映出
A.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B.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成效明显
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14.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28~1936
年,
我国实有的经过登记注册的公司数量从
394
家增加到了
2702
家,
其
实收资本总额也从
1.75
亿元上升到了
7.97
亿元。国内出现了更多实力较强、信用良好的民族股份公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外国商品和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16.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7.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18.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19.1953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在一本故事书中写道:“媳妇女儿全能干,两年收到万斤粮。老孙一家人四口,吃的穿的全变样。”这反映了
A.农业互助合作促进生产
B.人民公社符合人民愿望
C.改革开放改变农村面貌
D.计划经济优化资源配置
2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全国大办人民公社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1.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彻底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一:“人民公社好”
B.图二:“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图三: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图四: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22.(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
A.筹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B.在粤、闽沿海设经济特区
C.筹划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3.在浙江省温州市,1
( http: / / www.21cnjy.com )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技术开放区
D.沿海港口城市
26.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索与实践,下列与此相关的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解放生产力
B.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8.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繁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这一现象
A.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
B.说明上海居民普遍接受西方服饰
C.源于辛亥革命彻底批判传统文化
D.与上海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有关
29.“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
B.
航海事业
C.
航空事业
D.
电报电讯
30.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曲辕犁的使用表明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发
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2、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业发展,确保了赋税的征收。伴随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消失。
33.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便利了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4.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35.“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Ⅱ卷
主观题(共30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材料问答题:(10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分)
(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
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指出除材料三所述之外的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地缘群体?(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并回答经济政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4分)
37.近现代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先进的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前仆后继,先后走过了“日本人的路”、“美国人的路”、“苏俄人的革命道路”、“自己的革命道路”、“苏联的建设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二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我国通过“一五”计划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使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指出当时的工业发展战略方针是什么?列举这期间我国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企业的名称。(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4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2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世纪80、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D
C
C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A
D
C
D
B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C
D
D
D
D
D
D
二、判断题
31
32
33
34
35
B
B
A
B
B
三、材料解析题
36.(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1分)
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繁荣奠定基础。(1分)
(3)新现象:出现商帮;另一个:徽商。(2分)
(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
消极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37.(1)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名称: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2分,任答两点得2分)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分)
(3)含义: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认识: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1分,任答一点得1分)
四、问答题
38.(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2分)
(3)原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法令、辛亥革命的推动、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3分,任答3点得3分)
(4)机遇: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分)
影响:带动江苏省经济的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