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
年级
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
A
B
C
D
2、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诞生,这部法典诞生的背景是(
)
A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象形文字的产生
D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世界文明大多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海洋的是(
)
A.古代希腊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
A.陪审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会议
D.元老院
5、“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希腊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人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下列能支持后者观点的是(
)
A等级制度
B宗教自由
C民主政治
D军事独裁
6、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和首位皇帝是(
)
A公元前49年
凯撒
B公元前27年
屋大维
C
27年
屋大维
D
49年
凯撒
7、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强对市民的剥削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形成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8、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
(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根据民间故事,汇集成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C.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9、世界三大宗教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且风格迥异的建筑文化。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
希腊帕特农神庙
巴黎圣母院
洛阳白马寺
麦加大清真寺
A
B
C
D
10、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产生于亚洲
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
C、都有相应的创始人
D、客观上都有利于本地区的统一
11、某历史网站论坛上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题,网友们展开了热烈辩论。下面四种观点,你认为精辟地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是
(
)
A.文艺复兴是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艺形式和新的艺术大师
B.文艺复兴是复古,运动名称中的“复”字说明了这一点
C.文艺复兴是复古,当时的人们特别爱读古希腊、古罗马人的作品
D.文艺复兴是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开展的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12、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访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他”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4、下列图片和文字表达的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
A.人文主义
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
D.基督教统治世界
15、15世纪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国王的否决权变成一项有名无实的虚权”。这种变化首先出现于下列哪一事件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17、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18、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入口处摆放了一块大煤块,其用意在于(
)
A.
显示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B.
说明煤已是蒸汽时代的重要能源
C.
说明英国当时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
D.
倡导节能环保
19、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改良蒸汽机,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有(
)
①
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出现
②
英国采煤业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程度上升
③
工厂在城市中大量出现
④
英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在泰晤士河航行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21、下图是美国“奴隶制的扩张”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这一矛盾的焦点是:(
)
A.国内市场能否扩大问题
B.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对待美国领土扩张问题
D.对发展北部工商业问题
22、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
A.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
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
D.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3、“美国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
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
纪。”下列符合美国“独创性的发展之路”说法的是
(
)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
C.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
D.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24、19世纪最后的30年里,美国迅速崛起,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小华同学分析其崛起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
①
南北战争北方胜利,为美国经济崛起扫除了障碍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处于领跑地位
③法、荷等欧洲国家的大力支援
④美国远离一战战火,有一个较和平的发展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5、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背景:欧美列强入侵,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B.前提:倒幕派武力推翻幕府的反动统治
C.措施:加强集权,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D.结果:日本从此成为一个热爱和平、民主的国家
26、19世纪下半期,推动资产阶级统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①第二次科技革命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下列有关17到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B.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D.都颁布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重要文件
28、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致辞中说:“火药是干的,箭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后来哪一事件引燃“火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三国同盟形成
B.马恩河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德国突袭波兰
29、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是因为
(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0、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章惠梅同学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
(
)
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B.殖民地的争夺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大战带来了惨重的灾难
D.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马恩河战役
第二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题(13分)、世界历史过程中,专制逐渐被民主取代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极少数人,而是被全体人民所掌握。——伯利克里
材料三: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这样演讲: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这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
材料四: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776年7.4日颁布的某一文件
问题一: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的建筑物是哪些人权力的象征?图二上刻的条文是为了维护哪些人的利益?我们把这些条文合称为什么?(3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描绘的现象发生在哪个城邦国家?如何正确理解伯利克里所说的?(3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英国国王不能随意进入某间房屋,这是因为英国确立了哪一政体?该政体是由哪一文献确立?(2分)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选自哪一文件?分析材料,你认为文件中的制定者们受到了哪一思想运动中的哪种思想主张的影响?(3分)
问题五:结合所学知识与以上材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权力归属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
32、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世界性大国相继出现,使世界中心也不断变化,上演了许多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需要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此时的它,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各种合力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五:“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2分)
问题二:西班牙有人说:“以前我们是世界的边缘,现在在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结合材料二说说给西班牙带来这种改变的因素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人类发展产生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它”指谁?“它”在政治领域的社会变革是什么?材料中“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指的是什么?(3分)
问题四: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个国家的崛起?这个国家在18,19世纪为本国经济发展相继扫清了哪两大障碍?(3分)
问题五:日本新领导人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
问题六: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哪些条件?(2分)
33、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3分)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信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得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造福人类的同时,又可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图说历史:
材料五:
2016年9月4日,倍受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这次会议习近平书记谈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证明,创新发展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内生动力,又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问题一: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1分)根据材料一,这件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美国“突然获得大发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1分)此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什么?(1分)它将美国带入什么时代?(1分)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谈谈科技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有怎样的重大意义?(1分)
问题四:材料四左图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结合材料二,说说为什么德国要向英国挑衅?(1分)为此德国英国分别组成什么集团?(2分)列举此次战争的惨痛事件?(1分)
问题五:通过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谈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分)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如何对待科技创新?(1分)
2016-2017-1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A
B
C
B
D
A
A
D
D
A
A
C
B
题次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B
D
B
A
C
A
D
D
B
C
B
D
31题(13分):
问题一:法老或古埃及国王;奴隶主利益;《汉莫拉比法典》(3分)
问题二:雅典;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只有男性成年公民才享有政治权利。(3分)
问题三: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分)
问题四:《独立宣言》;启蒙运动;天赋人权。(3分)
问题五:国家权力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国王独裁逐渐归属于民主。
(14分)
问题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
问题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分)
问题三: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3分)
问题四:美国;一、殖民主义对美洲的压迫,二、黑人奴隶制度。(3分)
问题五:明治维新;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2分)
问题六: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等(2分)
33、(13分)
问题一: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分)
问题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3分)
问题三: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1分)
问题四: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凡尔登战役。(4分)
问题五: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意思接近即可)鼓励创新,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2分)
考号
姓名
班级
试室号
座位号:
但丁
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