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2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4-08 07:32:57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课题4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课件1NaClO Ca(ClO)2 Ca(ClO)2 NaClO 次氯酸 课题二知识·回顾区不正确的 若溶液不显中性,则H+或OH-被稀释,测出的不是溶液中H+或OH-对应的pH 酸碱滴定 课题二知识·回顾区不 成酸 成碱 碳、氮、 硫、磷 钾、钠、 钙、镁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探究西红柿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 100g 0.1 mol·L-1酸或碱 负值 正值 pH 酸碱滴定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B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A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氧化 漂白 NaClO 碱 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现象是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约为10 比未加稀硫酸的品红溶液漂白效 果强 出现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是 溶液的pH变小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现象是溶液变为血红色 出现黄绿色气体,离子方程式是 现象是溶液变蓝色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强氧化性 爆炸燃烧 腐蚀 刺激 性浓 度 使用量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D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碱性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pH试纸或pH计 酸碱滴定 总 酸 酚酞 脱色 pH计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饮料的研究 抗坏血酸 还原 I2 尽快 氧化 新煮沸并冷却 淀粉 蓝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加水稀释 较大 醋酸 要快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D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
溶液变为稳定的蓝色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活塞锥形瓶中的溶液 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课题二学习·探究区A 课题二自我·检测区D 课题二自我·检测区A 课题二自我·检测区课题二自我·检测区课题二自我·检测区课题二自我·检测区氯水与NaOH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本节内容结束。
课下完成课时作业课题二课件54张PPT。
探究西红柿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 不 成酸 成碱 钾、钠 100g 0.1mol·L-1酸或碱 负值 正值 食物灰化后水溶液 酸碱滴定 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 褪色 NaClO 弱 饮料的研究 pH 酸碱滴定 抗坏血酸 6 还原 I2、O2 I2 碱性 HAc “84”消毒液的性质、作用探究及实验注意事项 饮料中Vc含量的测定 课件24张PPT。《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件3 一、背景材料分析 (一)从现行教材看子课题 1 原电池实验子课题 2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子课题 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拓展课题 干电池的模拟实验教材资料:锌-铜-稀硫酸为材料的原电池。
专题作业:从理论上分析用铝-铜-氢氧化钠为材料,
能否形成原电池。《化学2》第39~40页
《化学教学》2007(10)4页《化学教育》2007(2)53页(二)从学科指导看基本要求:
通过原电池实验,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发展要求:
能根据已知的电池总反应式,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书写电极反应式。
说 明:
电极的极化作用对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影响只作一
般了解。
课时安排:
1 课时,(总 2 课时,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和析氢
腐蚀、吸氧腐蚀拟放在第二课时) (三)从实验视角看必修2第38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活动与探究” 一是电流微弱,
用灵敏检流计检测; 二是供电时间短暂,
电池的放电效率低; 三是锌极板有大量气泡,
干扰铜极板现象的观察。 (三)从实验视角看选修3第12页“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活动与探究”克服了锌极板有大量气泡的现象 盐桥能说明内电路中离子的迁移 电流密度依然较小,不足以使小灯泡发亮 提出课题——用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来证实
具有实际价值的电池探究电池效率的因素,
放大电池的电流密度,
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
。。。。。。。二、实验基本原理电子迁移电池反应 Zn + Cu2+ = Zn2+ + Cu离子迁移实验表明:
电池的电流密度的大小与电极的表面积、极板之
间的距离和介质等因素有关;
无论何种材料制作的原电池,电池的极化作用都
是很强的,极化作用会使电极的放电反应变得迟
钝,影响电池的工作时间,而去极化剂(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和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由于有效
降低了电极的极化作用,提高了电池的放电效率。
为此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铜锌原电池三、实验操作要点1.装置的组装
取一块锌片(6cm×3.3cm)和一块铜片
(6cm×3.3cm),两者之间放一块海绵(厚度2cm),
用橡皮筋固定好,用导线把小灯泡(2.5V 0.3A)和
锌片、铜片连接起来,插入放有50ml蒸馏水的100ml
小烧杯中,组装这样的装置多个备用。 2.去极化剂的选择 向三个装置中分别加入 10ml 的稀硫酸,编号为甲
乙、丙,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向甲装置中加入 5ml 3% 的双氧水,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重铬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
向丙装置中加入 0.5 g 的高锰酸钾晶体,振荡溶液,
记录小灯泡发光的时间和亮度。2.去极化剂的选择 3.电极材料的选择 电极材料:Zn-C(直径1.1cm),与Zn-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硫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电极材料:Al -C (直径1.1cm),与Al-Cu对比
溶液介质:稀盐酸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3.电极材料的选择 4.溶液介质的选择 电极材料:Zn - C(直径1.1cm) ,Al - C
溶液介质:加入约 10 g 氢氧化钠固体
去极化剂:重铬酸钾晶体
按照上述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实验
现象。 四、实验注意事项1.电解质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立即加水配制成溶
液,由于它们溶解放热,形成热的介质,加快了电
极反应。
2.如要灯泡持续发亮,不断振荡是关键。可以用电极
搅拌溶液。海绵比两极板稍长,以防碰破烧杯底。
锌片和铜片先用碱液处理,再用酸液处理,然后用
蒸馏水漂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