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2.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
B.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C.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
D.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大炼钢铁运动
4.“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出自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日内瓦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7.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8.“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有企业改革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完成
9.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10.右图是小强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1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2.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6.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7.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①开展“大跃进”运动
②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颁布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材料三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现在南海周边国家由于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争议和分歧而形成的地区性问题。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新亚太战略,此后多次插手南海事务,积极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就是要抑制中国的崛起,防止其成为美国在谋求世界和地区霸权道路上的有力对手。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什么条约?(1分)是在哪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1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中国赴朝作战军队的名称是什么?(1分)总司令是谁?(1分)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针对中国的南海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去解决?(2分)并说明理由。(2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2分)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2分)
(4)从周恩来经历的以上事件中,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0.(12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进取劲头,创造热情与顽强毅力,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B
A
B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A
B
D
C
B
B
非选择题(每题12分,三题共36分。)
18.(12分)(1)《马关条约》;(1分)甲午中日战争。(1分)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2)中国人民志愿军。(1分)彭德怀(1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分)
(3)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问题。(2分)理由: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符合南海周边各国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12分)(1)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分)(若答完整给2分,不完整给1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分)(3)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特点:平等、友好、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2分)
(4)一心为国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无私奉献;维护和平;团结协作;爱国主义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20.(12分)(1)土地改革;一;1956。(3分)(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2分)(4)邓稼先;原子弹;(战略)导弹部队。(3分)(5)要坚持党的领导;要自强不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