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二中初中部2016-2017(下)
初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某王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它是在(
)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唐太宗时期
2.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指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3.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全民族抗战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该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70年前,日本输掉的这场“战争”,长达14年之久,它应该从何时开始?(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九 一八”事变
D.“七 七”事变
5.“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两个“天安门”分别是(
)
A.鸦片战争、北平和平解放
B.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北平和平解放
D.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7.毛泽东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此我国不得不推迟了大规律经济建设的时间,打了一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战争,它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8.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曾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下列能体现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革命
④一五计划
⑤三大改造
⑥港澳回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9.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
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B.三大改造的教训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1.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情况走势图,
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大跃进运动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2.“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某地的这首词称赞的人物是(
)
A.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B.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C.铁人王进喜
D.敬爱的周总理
二、改错题。(每题2分,共6分)
13.“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错误:
订正:
。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公有制。
错误:
订正:
。
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浮夸风、共产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错误:
订正:
。
三、综合题。(共20分,16题9分,17题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场战争的名称?(1分)中国军队出兵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摘自《中国向农村的贫困开战》)
(2)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如何解决农村问题的?(2分)其性质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件大事件所发挥的共同作用?(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毛泽东所说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材料二:读图
(2)这幅图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3分)
材料三: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
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可以说,
它的精神暴力在人类历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有那些经历这
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这场持续十年的政治运动”的最大受害者是谁?(1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头20年取得的非凡成就与严重失误,我
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3分)
………………………………装………………………………订………………………………线………………………………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