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2.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3.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4.《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一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书法的出神入化 D.绘画的意象化
6.《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7.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8.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1.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12.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3.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14.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15.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 )
A.言行体现了雄辩的艺术性
B.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16.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21·cn·jy·com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 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 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www-2-1-cnjy-com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19.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20.《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1.苏东坡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描述的是壮观的钱塘潮。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景象(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2.电的诞生、电气技术的兴起, “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
A.发电机 电影 B.电灯 电报
C.电动机 电话 D.发电机 无线电报
23.近年来,多部古装影视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花千骨》热播后,人们则用“洪荒之力”来形容难以克制的情感或情绪;《琅琊榜》热播后,“琅琊榜”成为人们对社会上很多现象进行排序的代名词。这些现象表明( )
A.近年来国产优秀古装剧的数量越来越多
B.电视艺术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C.电视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D.电视艺术不断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24.1907 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崩溃
B.立体主义全盘颠覆了艺术传统
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洲与非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25.“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下列可以填入题中“**”的作品是( )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在人间》 D.《战争与和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同时期科技成果对比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清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材料四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2-1-c-n-j-y
27.思想的演进和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
“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材料四 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对学校作用的认识。指出他与孟德斯鸠相似的思想主张。并分析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3)材料三中“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28.以下两幅美术作品分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和网络时代的。完成下列要求。
欣赏美术作品,试从作品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对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等角度,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版权所有:21教育】
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21*cnjy*com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的比较.解题的关键是对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的比较,得出共同点.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其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强调社会现实的变革符合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关注社会现实是各家共同关注的焦点,故B项正确.
ACD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焦点,应排除.
故选B.
2.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秦朝由于法家思想的严酷,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成为秦亡的一个原因,汉初董仲舒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吸收了法家、道家等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被汉武帝接受,最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解答】材料表明的主旨是认为仅仅运用法律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故D项符合题意.
秦朝贯彻了法家的思想,故A错误,排除;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是在文景之后的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在题干无从体现,故C排除.
故选D.
3.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高考中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②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影响.
【解答】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4.《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了解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注意掌握各派思想主张中的政治主张.21*cnjy*com
【解答】材料中“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与所学知识中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相似,故B符合;【来源:21cnj*y.co*m】
儒家强调治国上“为政以德”“仁政”,与材料不符,故A排除;
墨家的政治主张是“非攻”“尚贤”“节俭”,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C;
法家强调社会改革,实行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材料不符,故排除.
故选B.
5.“一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书法的出神入化 D.绘画的意象化
【考点】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并正确理解戏曲的艺术特色.
【解答】A.小说的浪漫风格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戏曲的虚拟性表现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等方面.
C.书法的出神入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D.绘画的意象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6.《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考点】明清小说.
【分析】本题以“三国演义”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明清小说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火药运用军事发生在唐朝末年,故结论是错误的,并且《三国演义》属于小说,带有文学色彩,证明性低,且没有其他证据作为考证;
故选D.
7.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考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明清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梁启超的思想.
【解答】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只能说明小说在古代文人眼里不入流,故B项错误.
小说在维新思潮之前就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
梁启超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是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去说的,故D项正确.
故选D.
8.19世纪末,严复为中国引进了赫胥黎和斯宾塞的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思想。他腰斩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形成《天演论》,在翻译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白己的看法,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第一大潮,成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前最重要的思潮。严复的学说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
C.《天演论》的科学性
D.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的需要
【考点】维新思想;严复的民主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
《天演论》系统地介绍和宣传“优胜劣败”自然演化的进化论学说.本书的功绩不仅在于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用自然界生物进化和演变规律阐述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激发起人们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新观念,向世人敲响了国家危亡的警钟,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先导.
【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天演论》一度盛行的主要原因能提醒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机,故A项正确;
B.洋务思潮破产,维新思潮兴起与《天演论》盛行的原因无关,故B项错误;
C.《天演论》的科学性不是严复学说在当时中国盛行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D.《天演论》并没有强调要保持中华民族优越性,且当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D项错误.
故选A.
9.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解答】由材料中的“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可以排除AB,看出D符合题意,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C的内容,排除.
故选D.
10.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考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切入,结合中国近代化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所以属于变革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属于改变政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的目的属于达到有形的物质.从材料“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11.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分析】本题以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材料中涉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共产主义的纲领主要指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
A、三民主义中没有涉及北洋军阀的信息,故排除;
B、材料未涉及全民族抗战的有效信息,故错误;
C、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因此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故正确;
D、材料的重点指的是二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处,而不是为了宣传新三民主义,故错误;
故选C.
12.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1919年4月后”切入,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A、B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
故选C.
13.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考点】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肯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解答】“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说明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14.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考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考查“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因此“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和外交无关,故AC两项错误.
D项是20世纪5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故选B.
15.柏拉图把智者斥为“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他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明智者学派( )
A.言行体现了雄辩的艺术性
B.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
【考点】智者学派.
【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题干所给材料中“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
【解答】A.言行体现了雄辩的艺术性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B.题干所给材料中“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表明,智者学派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C.十分重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D.奠定奴隶主民主派的理论基础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16.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考点】文艺复兴.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解答】依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艺术家采用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考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始于16世纪德意志的欧洲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它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对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加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还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从神学角度动摇了天主教的权威,故B正确;
AD材料未体现,排除;
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上帝,故C错误.
故选B.
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 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 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A.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考点】卢梭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解答】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故选D.
19.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康德的思想主张,题眼是“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解答】根据材料“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知其目的并非是获取言论自由,故A项错误;
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故B项错误;
“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说明了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
“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表明康德并非是为了争得自己的自由,故D项错误.
故选C.
20.《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21cnjy.com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解答】A项属于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主张;
从材料中“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介绍…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说明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故排除CD项.
故选B.
21.苏东坡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描述的是壮观的钱塘潮。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景象(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考点】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万有引力定律是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是物体(质点)间由于它们的引力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所遵循的规律.
【解答】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景象的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B.
22.电的诞生、电气技术的兴起, “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有助于成功扮演这两个角色的重要发明分别是( )
A.发电机 电影 B.电灯 电报
C.电动机 电话 D.发电机 无线电报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题干所给材料中“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
【解答】A.电影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神经的”不符.
B.电灯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动脉”不符.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就在现代社会扮演了‘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角色”并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动机、电话分别扮演了“动脉”、“神经的”的角色.
D.发动机与题干 所给材料中“动脉”不符.
故选C.
23.近年来,多部古装影视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花千骨》热播后,人们则用“洪荒之力”来形容难以克制的情感或情绪;《琅琊榜》热播后,“琅琊榜”成为人们对社会上很多现象进行排序的代名词。这些现象表明( )
A.近年来国产优秀古装剧的数量越来越多
B.电视艺术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C.电视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D.电视艺术不断地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考点】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主旨.
【解答】题干的意思是古装影视剧促进社会流行语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词汇和精神生活,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故C选项正确;ABD三项题干没有体现.
故选C.
24.1907 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崩溃
B.立体主义全盘颠覆了艺术传统
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洲与非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考点】现代主义美术.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1907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可知,说明了毕加索的创作灵感来自欧非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故D项正确.21教育网
题中的作品仅仅是个案,不能说明欧洲文化霸权地位崩溃、立体主义全盘颠覆了艺术传统、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故ABC三项错误.
故选D.
25.“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下列可以填入题中“**”的作品是( )
A.《人间喜剧》 B.《悲惨世界》 C.《在人间》 D.《战争与和平》
【考点】现实主义文学.
【分析】本题以关于作品的描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人间喜剧》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与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相符,故正确;
B、《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与材料中“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不符,故错误;
C、《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与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不符,故错误;
D、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与材料中“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不符,故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同时期科技成果对比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清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
苏联
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材料四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2·1·c·n·j·y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现代科学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分析】(1)结合材料以及历史发展,可以分析中国科技水平所处地位发展状况,依据课本知识可以分析中西之间在科技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
(2)依据材料以及课本知识点,可以从促进文化交流、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等角度进行解答;
(3)结合材料可以看出科技中心从中国到英国到美国,启示应当结合科技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常识进行有效分析;【出处:21教育名师】
(4)结合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大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科技发展的有效条件.
【解答】(1)第一问:变化为领先到落后;不同在于中国科技服务农业,注重实用,多为经验总结;西方服务工业,注重理论,多依靠科学实验;
(2)影响应当结合造纸术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信息进行历史分析;
(3)科技中心由中国转移到英国,再转移到美国,启示应当结合政治经济中心随着科技中心的转移不断转移;
(4)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结合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教育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
(1)变化:由领先到落后;不同:中国:服务于农业;西方:主要服务于工业.中国:实用性强; 西方:重理论;中国:依据经验,多是经验总结;西方:依靠科学实验;
(2)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紧;
(3)转移:科技中心由以中国为中心;转到以英国为中心,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
启示:围绕科技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4)条件: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③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
27.思想的演进和科学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走向滥用权力,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
“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材料四 他们(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对学校作用的认识。指出他与孟德斯鸠相似的思想主张。并分析他们各自的思想主张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3)材料三中“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考点】启蒙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主张.其主要思想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最早实践的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
(2)本题考查黄宗羲对学校作用的认识,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4)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的社会影响,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解答】(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表明分权制衡.
(2)第一小问,“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学校不仅要培养治国人才,还是评议天子是非,议政辅政的场所.第二小问,“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限制君主的专制权力.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3)第一小问,“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指的是理性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故答案为:
(1)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2)认识:学校不仅要培养治国人才,还是评议天子是非,议政辅政的场所.
倾向:限制君主的专制权力(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影响: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3)理性主义.
构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
(4)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28.以下两幅美术作品分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和网络时代的。完成下列要求。
欣赏美术作品,试从作品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对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等角度,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考点】文艺复兴.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解答】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三幅美术作品,看法和认识主要应在各个时代作品产生的原因或背景(或时代特征)、对作品本身价值的思考等层面上予以分析和说明.
故答案为:
图片一 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反对宗教神学统治的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图片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图片三展示的《蒙娜丽莎》形象正是网络时代高度互动、信息双向传受的反映,是网络时代人们宣泄个人情感、自娱自乐的表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017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