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8 23: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质检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3.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4.某年北京的街道上,一群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标语,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游行.集会。这是下列哪一事件中的场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5.“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胡锦涛)。“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6.有一段发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发言应放置在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学
8.2013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遵义会议会址②泸定铁索桥③红军过草地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纪念碑,应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9.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0.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建立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①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A.张謇
B.荣宗敬
C.荣德生
D.范旭东
1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百日维新
D.保国会的成立
13.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C.拆毁大沽炮台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
15.
去年的“两会”很重视“民生”问题,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变法和改革是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有位平民因为勤劳耕作,生产出诸多粮食受奖励,由此推测是下面哪个变法时期的事件: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7.现在很多人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如果时光倒流两千多年,你认为下列哪个人最适合当这个栏目的主持人?
A.孙膑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18.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东汉灭亡
19.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改穿汉服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货币
20.“水旱不从人,不知饥馑,实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的推广
B.大运河的修建
C.都江堰的修建
D.长城的修筑
21.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B.在中央设置六部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22.“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3.今年是中印建交63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24.在现在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古代
A.秦朝圆形方孔钱
B.汉朝的五铢钱
C.北宋的“交子”

D.南宋的会子
2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6.(共11分)“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2分)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4分)
(3)“从文化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2分)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3分)
27.(14分)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材料二:下面是一幅历史图片,请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中写下的诗句,那么长征的原因是什么?(2分)
(2)长征的出发地点和三军会师的地点分别在哪里?(4分)
(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2分)
(4)材料二中的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个事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解放军由防御到进攻)的事件是什么?(6分)
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质检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B
B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B
B
A
C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C
C
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6、(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
(4)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探索
27、(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瑞金、会宁
(3)遵义会议
(4)重庆谈判、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
班级:
姓名:
座号: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座号:
……………………………………装……………………………………订……………………………………线………………………………………
命题人:庄老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