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1127年,赵构定
都临安,历史上
称南宋,赵构就
是宋高宗。
南宋建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
河南汤阴人。南宋著名
抗金将领。
岳母刺字
1127年
燕京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抗金战斗中所向披靡,金军中流传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岳z抗金
宋高宗赵构像
政权部族
⑥都城
其他城
要作战地
蒙
古
上京
西
黄龙府
西
中都
兴庆回夏
东
开封
蕃
大散关
二、哪城未仙
荡
诸
建康
部
临安
南
宋
泉州。
大
理
广州
∠商
叫
STAbi
到(共5张PPT)
为什么说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11世纪,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黑水靺鞨
女真
女真猎人
女真骑兵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黑龙江阿城)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陵
金都遗址—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请康之变
女
真人
气(共6张PPT)
1、女真族杰出首领
率众抗辽,于1115年称
帝,建立金国,定都
。1125年,金灭
。
2、1126年,金兵包围东京,主战派大臣
和广
大军民坚决守城,迫使金军仓皇撤退,东京保卫
战取得胜利。
3、
年,金兵从东京北撤,掳走宋徽宗、宋钦
宗,北宋灭亡,史称
。
4、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
即位,定
都
,史称南宋。
5、南宋抗金名将
的部队被人们称为岳家军。
1140年,岳家军在
大败金将兀术主力。
6、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局面形成。
辽
李纲
会宁
靖康之变
赵构
岳飞
郾城
宋金对峙
临安
完颜阿骨打
1127
有人说岳飞是民族英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岳飞是抗金名将。
纵观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战争与和平是交替存在的。但和平友好是各族友好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共同缔造的。所以,岳飞是抗金英雄。
有同学说:“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岳飞镇压过洞庭湖边的农民起义军。另外,他太忠于皇帝了,郾城大捷后,他不该退兵,应该把金兵打败,再杀掉秦桧。因此,岳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
长老在
(民族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从10世纪初——12世纪中时祖国境内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辽、西夏立,辽守战争、澶渊之盟、宋夏和战、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辽和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宋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辽和西夏、北宋的关系;如何评价檀渊之盟,宋、西夏和战?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感受了繁荣与开放的大唐风采,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同学们一起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前不久,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来中国考察,当他来到当年宋辽签订和议的澶州城下,他感慨地说:“我看到的不是当年北宋失去了多少岁币,而是后世的一派繁荣。”这位历史学家为什么如此感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段久远的历史,学习第7课。
讲授新课
契丹族与党项族
提出问题:辽、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讨论回答)
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
民族:契丹族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提问:辽、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学生回答)
辽和北宋的和战
北宋为什么北伐?结果怎样?为什么北宋的北伐会失败?
辽军发动对北宋大规模进攻的目的是什么?(掠夺、扩大地盘;战争性质)
什么是“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兵临宋朝的澶州城下,宋军誓死抵抗。辽朝萧太后趁本国大将阵亡之际与宋朝订立盟约,于1005年签订。该盟约规定:宋每年向辽缴纳白银10两、绢20万匹,双方互为兄弟之国。此后双方保持百余年的友好和平关系。
对于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有人认为北宋在战争有利的形势下,还签订和议,是无能的表现,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弊大于利,有人认为,北宋用“岁币”换和平,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利大于弊?
看待历史问题要一分为二,澶渊之盟在当时是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澶渊之盟使辽宋人民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宋和西夏和战,那么和战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
宋辽与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决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虽是兄弟之争,但也存在着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无论是哪一方,只要以掠夺为目的而发动战争,就是非正义的。辽与西夏对北宋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而北宋进行的反掠夺的正义之战。民族政权的并立
一、选择题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元
2.
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
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是(
)
A.消除了民族矛盾
B.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C.削弱了契丹势力
D.维持了相对长期的和平
7.
在北宋与辽的澶渊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8.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9.
建立西夏国的党项族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一支(
)
A.匈奴族
B.回纥族
C.契丹族
D.羌族
10.
西夏效仿中原王朝表现在(
)
①推行汉法②创造西夏文字③用汉字铸造钱币④推广汉语⑤改穿汉服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共21张PPT)
民族政权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契丹的兴起
契丹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
契丹文字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耶律阿保机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宋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元
昊
西夏建立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王陵
西夏的建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国。图为李元昊之墓。
北宋、辽、西夏建立政权的情况
东
京
澶
州
寇准
宋真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宋真宗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渊。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对于北宋来讲——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对辽来说——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主流
答案:1.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2.①辽得到了“岁币”,而对北宋来讲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对中华民族而言,澶渊之盟有积极的意义:它结束了双方多年的战争,使得边境的和平稳定维持了很长时间;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促进了民族友好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相关史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问题四:同: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异:⑴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灵活,如设立行政机构、册封民族首领、和亲等;
⑵两宋则是通过签订屈辱性合约,送岁币来换取和平。
两宋政权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与唐朝有什么异同?
辽
西夏
北宋
阿保机
上京
916年
东京
960年
契丹
1038
年
党项
兴庆
元昊
赵匡胤
汉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元昊出兵
元昊主和1004年
共同开发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地区
和
战
战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