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填空题
A: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_____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他就是_______。
2.626年,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__。
3.唐太宗吸取_____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__,他被成为唐太宗的一面_________。任命善于谋略的_________,敢于决断的________,人称________。
4.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
(1)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___________,减省刑罚;②增加______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___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③严格考查___________。
(2)在经济上,减轻___________,鼓励___________。
(3)先后击败___________,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B.女皇帝武则天
1.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___________,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___________,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___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她得统治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开元盛世
1.______是武则天的孙子。他任用宰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___________;注重___________,编修经籍。他统治前期,年号为___________,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7.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人物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姚崇D.魏征
8.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因为她()
A.是唐高宗的皇后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三、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唐太宗采纳了那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A: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
李渊
长安
唐高祖
2.李世民
贞观
唐太宗
3.隋朝速亡
魏征
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4.(1)三省六部法律科举考试科目进士官吏的政绩
(2)人民的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东、西突厥
B.1.武则天周殿试减轻人民负担开元盛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开元盛世
唐玄宗
姚崇
宋璟
税制
文教
开元
开元盛世
二、填空题
1.A2.D3.D4.A
5.C6.D
7.D
8.B
三、材料题
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他采纳的政策和措施有:善于用人和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刑法;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视文化教育,发展科举;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共27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是如何建立的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2.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你对此有何看法
3.唐太宗为什么要”轻徭薄赋” 主要措施有哪些 起到什么作用
4.唐太宗为什么能”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表现在哪些地方 你能说出他用人纳谏的故事吗
5.唐太宗如何加强中央的权力的 有什么作用
6.科举制什么时候创立的 唐代科举常设的科目和考试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它的实施有何作用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
1.
唐朝的建立
时 间:
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
改年号为“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什么是“贞观之治”
政治较为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民族关系相对和睦
对外交往频繁
科技文化繁荣
长
孙
无
忌
你知道哪些唐太宗用人纳谏的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秦叔宝
杜
如
晦
李
靖
程
咬
金
贞观之治--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你知道唐太宗关于”三镜”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贞观之治--加强中央权力
措施
沿用三省六部制
增加宰相人数
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皇帝
中书省(起草政令)
尚书省(行政实施)
门下省(负责审核)
吏部
户部
刑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三省六部示意图
贞观之治---完善科举制度
1.常设科目
2.考试内容
明经科 进士科
明经科:
儒家经典
进士科:
诗赋
政论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
原因:
贞观之治---轻徭薄赋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唐初经济凋敝
吸取隋亡教训
为什么会“贞观之治”的局面
比较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动脑筋题
小结
李渊建立唐朝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
知人善任
重视纳谏
加强中央权力
完善科举制度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执政过程。
2、在位措施。
3、如何评价她。
1、执政过程
本是(
)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
唐高宗
周
2、在位措施及作用。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3、如何评价。
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唯一
小结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女皇武则天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年在位。前期年号“开元”。
三、开元盛世
姚崇
宋璟
主要措施
任用贤臣,重视吏治
政治上:
经济上:
发展生产,崇尚节俭
唐玄宗即位以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的努力
开元之治
前代的基础
唐太宗、武则天
劳动人民的创造
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
社会秩序的安定
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
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善于用人
重视吏治
发展农业
戒奢从简
都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过程与方法: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
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初步感知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史实,感受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学生列举唐朝建立史实。
2、教师补充一些细节,激发学生兴趣。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唐政权建立后,只占据关中一隅。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重新统一中国,要进行激烈的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学生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关于“贞观之治”,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首先讲述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接着提出问题: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总结归纳。政治上,一是唐太宗善于用人,名相房玄龄、杜如晦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谏的名臣魏征。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中央设国子学、太学,地方州县也设学校,科举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接受隋亡的教训。)
女皇帝武则天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武则天。
简介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以“曌”字为名。
学生归纳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列举,教师补充总结: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过渡: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简介唐玄宗。
列举“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极力主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营造,重奖进谏之臣;宋璟主张放宽赋税、减轻刑罚、选拔人才、官吏称职。唐玄宗对他们重用为相,致使政治清明。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上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过渡: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共4张PPT)
表现: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1、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判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2、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秦叔宝
杜
如
晦
李
靖
程
咬
金
魏征出身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士。他喜欢读书,用心钻研古籍,学识非常丰富。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后来,他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
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心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分
房玄龄
公胡南
公個程
G
壶景拳
公麻壯
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此三镜以防已
过。今魏征殂逝,
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共15张PPT)
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的发展
1.农业经济繁荣,出现新的生产工具
2.手工业发达
3.商业繁荣
犁耕图
曲辕犁及各部名称图
绢
锦
锦
青瓷
白瓷
手工业兴盛
商业繁荣
繁华的长安西市
韩愈的《出门》诗云:
“长安百万家,
出门无所之”。
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
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
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A
宋
崇
张九龄
经济必繁荣
底
曲辕犁各部名称图
a3翻
★筒车
V.
Avr
州WM业业
ttl,
tla
l
vn/
up
翻车
返
经济的繁荣
唐朝手工业分布
感那
破(唐三彩)
长安
益州
成都
瓷
纸
丝织
商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