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这里的“会子”是指(
)
A、银币
B、纸币
C、铜钱
D、商标
⑵“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
)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时期
D、隋唐时期
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呈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据此回答问题:
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方人口增加
③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政府注意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⑵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
)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朝
⑶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中原地区
D、珠江流域
⑷经济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候(
)
A、魏晋时期
B、唐中期
C、五代
D、宋朝
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朝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下列对宋朝瓷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出现类雪似银的青瓷、如冰如玉的白瓷
B、唐三彩代表了最高的成就
C、瓷器制作精美
D、青花瓷名扬海外
南宋时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是(
)
A、丝绸
B、茶叶
C、铁器
D、瓷器
两宋政府设立的市舶司的只能是(
)
A、管理城市商业贸易
B、管理船舶的生产
C、管理港口
D、管理海外贸易
我国经济重心已完成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明显超过了北方是在(
)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苏轼笔下称赞的“头尾轩昂、日行千畦、不喂草料、饥不啼”是(
)
A、曲辕犁
B、筒车
C、秧马
D、耧车
请你谈谈宋朝粮食产量跃居首位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占城稻
C、粟
D、玉米
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二、材料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2、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甲学生说: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乙学生说:不一定是好事。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人们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请回答
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⑴B
⑵B
2、⑴A
⑵C
⑶B
⑷D
3、C
4、D
5、D
6、D
7、D
8、C
9、B
10、A
11、D
二、材料题
交子
纸币轻便,便于携带;金属货币重量大,不轻便,不便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携带纸币更安全;纸的原料更容易得到。
三、问答题
他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全面。甲同学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乙同学看到了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农业的发展
学生: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这一时期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3、统治者的扶植、重视。宋真宗推广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1、为躲避战祸,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3、政府重视、扶持。
教师:下面来看一下,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农业发展的概况。
学生:A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明间流传“太湖熟,天下足”的言语。主要产地在南方。
B棉花种植,有两广、福建扩展稻了长江流域。
C茶树栽培也很广,江南的丘陵地区,新开辟了许多茶园。
板书二、手工业的兴盛
过渡: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方面: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B、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C、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
2、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板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海外贸易的兴盛:
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
巩固小结: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板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共31张PPT)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自然条件的优越
1.条件:
一、农业的发展
朝代
北方
南方
西汉
80%
20%
南宋
37%
63%
南北方人口比例
水稻
棉花
茶树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江南新辟了许多茶园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耕获图》
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动脑筋
2.表现:
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南方农业的发展概况: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二、手工业的兴盛
制瓷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纺织业:
造船业:
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思考题
1、纺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
①
丝织业:
②
棉织业: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南宋缂丝名作
《蛱蝶山茶花》
宋朝织机
宋代的手工业——纺织业
2、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著名的瓷都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宋代的手工业——制瓷业
景德镇瓷器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特点: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宋代的手工业——造船业
泉州港出土的宋代海船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发展概况: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后改名为临安)。
2、临安商业的繁荣:
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3、繁荣的海外贸易:
概况: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著名的商港:广州、泉州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纸币的出现:
①
交子的出现:
②
作用: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大宗交易的实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北宋纸币
南宋纸币
清明上河图局部
货郎图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
思考
假如你是国家的主席,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重视发展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重视对外贸易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农业
手工业
海外贸易
表现
中心
小结
(1)水稻种植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2)桑蚕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1)丝织业:官办作坊与独立的“机户”(2)棉花种植扩张至江南(3)新的制瓷中心(4)造船技术世界领先
(1)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2)设立市舶司(3)番坊与番市(4)外贸范围广: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
苏湖地区
“苏湖熟,天下足”
景德镇
广州、泉州、明州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唐代中叶—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南移的三个时期
商业繁荣
北方战乱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共3张PPT)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了开发
②
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③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④
南方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⑤
统治者采取了有利经济发展的政策
⑥
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重心南移
在两宋时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1.时间:
2.概况:(共2张PPT)
工商业的发展
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有哪些,你能归纳出来吗?
工商业的发展表现
1.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
制瓷业
采矿业
造船业
2.商业的繁荣
货币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
海外贸易的繁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