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兴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2.清朝前期,下列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高产作物是( )
A.甘薯 B.棉花 C.玉米 D.双季稻
3.清朝前期,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市场的城市是( )
A.南京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
A.农民贫阻,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民族资本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C.政府限制商品买卖
D.统治者控制专卖权,阻碍生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
A.奖励垦荒屯田
B.严禁土地兼并
C.重视兴修水利
D.多次减免租税
2.清朝前期已经成为商品的经济作物是( )
A.棉花 B.甘蔗 C.粟 D.烟草
3.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
A.云南的采矿业
B.四川的制盐业
C.台湾的制糖业
D.北京的采煤业
三、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二、1.ACD 2.ABD 3.ABCD
三、1.40%
3.6
2.顺治 云南 南京 广州
四、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第19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2.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织图》图)《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为什么讲述清朝的经济课本使用南宋时期的农耕画作呢?因为这几百年年我国的农耕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的前期经济发展的概况。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多媒体出示图片,回答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看图,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多媒体出示问题: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二)商业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盛世滋生图》局部)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目标导学三
人口的增长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根据材料一,讨论工清朝人口增长
提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3.(多媒体出示问题:人口增长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学生分组讨论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答案提示:
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消极: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清代,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清朝前期的兴盛
农村和城镇集市的繁荣
人口增长—利于生产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共20张PPT)
清朝前期的兴盛
相关史事
清代纺织图
知识拓展
同学们,再见!
∠盛世澈生图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
(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性
(2)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顺治帝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
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其一,宣布垦荒归己,由政府发给
垦荒者印信执照,明确产权,
并且保护垦荒者的土地所有权
顺治六年四月,明确宣布:“无主荒田,
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
有主荒田,令原主开垦,官给牛、种。
后又作了补充规定:“如有主荒田,
原主不能开垦,地方官另行招人耕种,
给予印照,永远承业,原主不得妄争”
顺治十四年,又宣布将“永远承业”
改为“永为己业”。
相关史事
淸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
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
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
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
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
谚语。
,政
量a
清朝开荒执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水利兴修方面,治理大河,修建水利工程
(3)粮食种植方面,改进技术、品种,粮食产
量大幅度提高;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清朝耕织图
清朝治水图
-N0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u扩“
清代纺织图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粉彩
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商业
(1)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2)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北京、扬州等)
(3)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
四大名镇之景德镇
1/4
景德镇:它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
融虫,合为一体的旅游城市,有独特的瓷文
化和悠久的制瓷历史,高岭(瑶里)风景区是
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至今全市仍拥有
30多处陶瓷文化遗址,如至今还保留着古矿
洞、古街、古码头、古碑和古亭,风景幽
雅,独具一格,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
地及世界制瓷粘土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村;国
内外迄今罕见、烧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集古
制作坊、窑场、明清典型世俗建筑于
体,将千百年来手工制瓷的全过程重新展现
在人们眼前。可以说四大古镇里,它是唯一
集陶、生态、红色、古镇于一身的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