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习题
一、选择题
1.《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的作者是(
)
A.施耐庵
B.罗贯中
C.吴承恩
D.曹雪芹
2.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
3.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4.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5.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6、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
二、非选择题
6.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通过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
问题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北京人”遗址
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
②都江堰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
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④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建立的陵墓。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2)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
参考答案
一、DDDBCC
二、7.
(1)①经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能制造(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等);②秦国;李冰;③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
④朱元璋;
1368年;
(2)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
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共20张PPT)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走进文艺殿堂
简单谈谈明清时期四大古典小说相关知识及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或故事情节或有关绘画、京剧艺术方面的知识。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绘画
京剧
点
我
点
我
点
我
点
我
点
我
点
我
朝代
唐
宋
元
明清
文学成就
代表
(唐宋写代表人,元明清写代表人和作品)
唐宋元明清的文学成就:
诗
词
曲
小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曹雪芹
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像
《红楼梦》相关知识你知多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想一想:《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红楼梦》塑造了
哪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阅读《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段描写,回答问题: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得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过响声儿就没了!”
温
故
知
新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2.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刘姥姥进行了描写?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昆区与京剧艺术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作:《牡丹亭》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你知道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
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
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
庆、四喜、春台、和春四
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
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
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
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
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
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
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
种。
京剧的形成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京剧脸谱颜色分的不同寓意:
京剧脸谱的勾画过程
关于京剧的几大史实
当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再见!《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知道昆曲与戏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要求学生把《红楼梦》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教学重点:
了解《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了解昆曲和戏剧的特点,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难点:
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9世纪初有一句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关于《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你知道多少,关于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多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徜徉在文学的海洋。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
(一)《红楼梦》:
1、特点:
古典小说
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
社会生活
,表达人民
反抗封建统治
、追求自由幸福生活
的意愿。
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曹雪芹
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贵族官僚家庭贾府的荣辱兴衰,全面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红楼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
说一说:《红楼梦》塑造了
哪些典型的艺术形象?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明朝时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特点: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
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柔和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
中期以后: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2、京剧: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
徽调
和
汉调
为基础。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各种地方戏,
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四大徽班三庆、四春台、和春四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京剧脸谱的含义: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学到了:
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分为作品名称、作者、主要内容及价值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