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同步练习
1.在25
mL的碱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
mL刻度处,现将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出,流入量筒内,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
A.5mL
B.20mL
C.大于5mL
D.小于5mL
2.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3.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4.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5.(2011年常州高二检测)在25
℃时,用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K点代表的pH为( )
A.13
B.12
C.10
D.11
6.将V1
mL
1.0
mol·L-1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7.(2011年保定高二检测)由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8.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9.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可能有以下操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②经检查碱式滴定管不漏液,胶管中玻璃珠控制灵活后,用少量已知的NaOH溶液洗涤2~3次后再装入碱液,将液面调至刻度“0”处,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用待测盐酸润洗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盐酸溶液,放至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
④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在瓶下垫一张白纸;
⑤手捏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快速放液以使指示剂尽快变色;
⑥指示剂变色后再滴加几滴碱液,以稳定变色。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③④
10.(2011年金华高二检测)人的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g·cm-3表示,今抽一血样20.00
mL加入适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CaC2O4沉淀,将沉淀冼净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再用浓度为0.02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尽时,共消耗12.00
mL
KMnO4溶液。则该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 )
A.0.0015
g·cm-3
B.0.0012
g·cm-3
C.0.0024
g·cm-3
D.0.002
g·cm-3
11.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用20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B.用100
mL烧杯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的食盐水
C.用托盘天平称量11.7
g氯化钠晶体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1
mL溴水
E.用瓷坩埚灼烧Na、Na2O、NaOH等
F.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2.(1)实验室用标准NaOH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浓度,若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
A.碱式滴定管中装碱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盛盐酸的锥形瓶用盐酸润洗2~3次
D.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立即记下滴定管内液面所在刻度
E.滴定前平视,滴定终点时仰视滴定管刻度
(2)如图为某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1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的示意图:根据上述两图分析:①H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NaOH溶液的浓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________。
(3)现有四瓶溶液,分别是NaCl(0.1
mol/L)、HCl(0.1
mol/L)、NaOH(0.1
mol/L)和酚酞试液(0.1%),不用其他试剂把他们一一鉴别开来,实验步骤如下:
①各取溶液少许,两两混合,根据现象不同分成两组:Ⅰ组是HCl和________,Ⅱ组是NaOH和________。
②取Ⅱ组中C、D混合液,不断滴入Ⅰ组中A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③把已鉴别出的B溶液2
mL滴入3滴未知C溶液,再加入D溶液4
mL,在这整个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则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13.(1)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可以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反应如下:
KHC8H4O4+NaOH===KNaC8H4O4+H2O
准确称取0.5105
g
KHC8H4O4晶体,溶于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消耗20.00
mL
NaOH。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测定食醋的总酸度。食酸中除醋酸(CH3COOH)外,还含有少量其他有机酸。食醋的总酸度以每1000
mL食醋中含醋酸(其他酸也折算作醋酸)的质量(g)表示,通常
写作w(CH3COOH)。用移液管移取50.00
mL市售食醋,置于25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再从中量取25.00
mL,用(1)小题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碱液的体积为V(mL),请写出w(CH3COOH)的计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0.1
mol·L-1邻苯二甲酸溶液的pH大于1,取等体积的邻苯二甲酸溶液和某K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等于7,则碱与酸的浓度比值x为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编号)。
A.x>2
B.x=2
C.2>x>1
D.x=1
E.1>x>
F.x=
答案:
1.
解析:选C。滴定管最上端的刻度为0,且滴定管最下端的一部分溶液并不能通过滴定管刻度反映出来。
2.
解析:选D。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生成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因发生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应该选用在碱性范围变色的酚酞作指示剂。
3.
解析:选D。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待测液,易引起滴定误差,A错;B项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可能导致测定不准,B错;C项中,锥形瓶不需要烘干,洗净即可。D项正确。
4.解析:选C。A项中,没有吸干钠表面上的煤油,烧杯不能装满水。B项中氯化钾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D项中,分液漏斗内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能从下端管口放出。
5.
解析:选A。根据c(HCl)·V[HCl(aq)]=c(NaOH)·V[NaOH(aq)]可以计算出c(NaOH)=0.1
mol·L-1,故K点的pH=13。
6.
解析:选B。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对;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uOCu+H2O是吸热反应,D错;从表中分析当加入HCl溶液5
mL、NaOH溶液45
mL反应后温度为22
℃,故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
℃,A错;加入HCl溶液30
mL反应放热最多,应是酸碱正好中和,故c(NaOH)=1.0
mol·L-1·30
mL/20
mL=1.5
mol
·L-1,C错。
7.
解析:选C。Ba(OH)2、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由等体积、等pH的溶液中,所含n(OH-)相等,由H++OH-===H2O,可知二者消耗同一盐酸的体积相等,即V1=V2;由于NH3·H2O为弱碱,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NH3·H2O??OH-+NH,故与Ba(OH)2、NaOH等pH、等体积的溶液中,n(NH3·H2O)>n(OH-),所以与同一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大。
8.
解析:选D。A选项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A正确。B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B正确。C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弱电解质溶液变成强电解质溶液,因此导电能力增强,C正确。D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即便醋酸完全反应,醋酸钠还是有微弱的水解,醋酸的浓度不可能为0,D错误。
9.
解析:选C。解此类题必须熟悉滴定操作的要求。在第①步操作中用水洗涤滴定管后,立即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是错误的,因这样操作会使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变稀,使滴定用的NaOH溶液的量加大,致使待测盐酸的浓度偏高。正确操作是用少量碱液润洗滴定管2~3次,再装碱液。进行滴定时,开始滴加标准液的速率可快些,但不能过快形成水流柱。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放慢滴定速率,一滴一滴,甚至半滴滴入,当滴入一滴碱液,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橙色,停放半分钟颜色也不再变化时,即达到滴定终点。故⑤⑥操作也错误。
10.
解析:选B。根据关系式5Ca2+~5CaC2O4~5H2C2O4~2MnO可计算出n(Ca2+):
n(Ca2+)==6×10-4
mol
20
mL血液中Ca2+的浓度为:
=1.2×10-3
g·cm-3。
11.
解析:选用量筒时,应选择与所要量取的液体体积最接近的量筒为最好,A不正确;B中烧杯的容积太小;D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能用碱式滴定管来量取溴水,因为溴水氧化性较强,可腐蚀橡胶管,二是滴定管的准确度是0.01
mL而不是0.1
mL,故应是25.10
mL;在高温下Na2O、NaOH等物质可以与瓷坩埚中的成分SiO2反应而腐蚀坩埚,故E也不正确。
答案:CF
12.
解析:(1)由c待=,其中r标、r待分别为标准酸或碱的元数、待测酸或碱的元数。决定c待大小的因素在于V标的误差,A中未用标准碱液润洗,使V标增大,c待偏高;B中由于气泡存在使V标增大;C中由于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使V标增大;D中颜色变红,立即停止,由于混合不均匀,V标偏小;E中仰视终点刻度,使V标增大,故只有D符合。(2)由图中,未滴定时,pH=1,说明盐酸中H+浓度为0.1
mol/L,即盐酸浓度为0.1
mol/L,而加入20
mL
NaOH溶液可以中和10
mL
0.1
mol/L盐酸,说明NaOH溶液浓度为0.05
mol/L,n(NaOH)=0.05
mol/L×0.02
L=0.001
mol。(3)相互两两混合后,酚酞遇NaOH变红为Ⅱ组,Ⅰ组为NaCl和HCl。Ⅱ组中混合液若加入Ⅰ组中HCl,则红色消失,而加入Ⅰ组中的A无现象,说明A是NaCl,则B是HCl。如果B(HCl)加入C(若为酚酞)无现象,再加入D(为NaOH)则出现红色,如无变化,则C为NaOH,D为酚酞试液。
答案:(1)D
(2)①0.1
mol·
L-1 0.05
mol·L-1 ②0.001
(3)①NaCl 酚酞 ②NaCl HCl ③NaOH 酚酞
13.
解析:本题分三个设问,第(1)小题要求由质量、摩尔质量以及体积分别求出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中和反应中酸、碱物质的量关系式求得碱的浓度。第(2)小题在上题求得c(NaOH)的基础上,同样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求得食醋稀释后CH3COOH的物质的量,经换算后求得w(CH3COOH)的表示式。与(1)题相比要经过换算以及正确理解w(CH3COOH)的含义,难度略有上升。第(3)小题要求学生能迅速接受并理解试题给出的两个信息,据此作出判断。①由第(1)小题得知,KHC8H4O4可以进一步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且其溶液中加入酚酞显无色说明KHC8H4O4溶液显酸性;②0.1
mol·L-1邻苯二甲酸溶液的pH大于1,说明这种酸是弱酸,既然是弱酸,当它完全中和后生成的正盐溶液呈弱碱性,所以,邻苯二甲酸和KOH溶液混合后,若pH=7,说明邻苯二甲酸的第一步中和反应(生成KHC8H4O4)已完全,即>1,但第二步中的反应(KHC8H4O4→K2C8H4O4)尚不完全,即<2。现在酸和碱的体积相等,所以在1与2之间,即2>x>1。故(3)选C。
(1)c(NaOH)=
=0.1250
mol·L-1
(2)w(CH3COOH)
=×1000
mL
=×1000
mL
=1.500V
g。
答案:(1)0.1250
mol·L-1 (2)见解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