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世华章【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盛世华章【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9 23:17:15

文档简介

第3课
盛世华章:诗歌、乐舞与社会生活
一、填空题:
1.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


2.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沙漠艺术宝库和艺术馆”是

3.敦煌壁画形象逼真、人物惟妙惟肖,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是

4.相传著名乐舞《霓裳羽衣舞》是由
创作的。
二、单选题:
1.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
2.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
①②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3..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三、改错题:
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2.唐代流传到今的诗接近2300余首。
3.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是杜牧。
4.具有想象丰富,雄奇飘逸,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等诗歌特点的诗人是杜甫。
5.唐代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有些唐朝皇帝就是乐舞高手。
6.唐代著名的石窟艺术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共41张PPT)
第3课
盛世华章:诗歌、乐舞与社会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循环进行,每个同学都可代表本组参赛,但必须背出题目、作者、内容,背不出来的小组自动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小组为胜。
加油!
你能猜出以下画中有什么诗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提示:王维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否繁荣,最直接就是表现在其数量上。
清朝编纂的《全唐诗》收录诗人就有两千两百余人,诗有四万八千多首,而这只不过是唐诗的一
部分,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
诗歌繁荣的面貌。
想一想
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P16)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唐诗数量之多,名家之众,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都超过了它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其中,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是:




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他“一生好入名山游”,青年时即离开家乡漫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为文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到两年,李白便因得罪权贵,离开了朝廷,继续漫游各地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的色彩,例如豪饮、剑术和球技,他可谓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701—76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蜀道难》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你能根据以上名句说一说李白的诗歌特点吗?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年轻时即以诗文出名,也先后长期漫游。后十年旅居长安,科举不第,只能靠朋友接济。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不得不带着全家加入流浪的队伍,并一度被叛军抓到长安。在长安,他看到了国破家亡的惨境,饱偿了战乱的苦楚。安史之乱结束后,连绵不断的藩镇战争仍逼得他只能到处漂泊,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永远停止了歌唱。


(712~770)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你能体会出杜甫的诗歌特点吗?
为什么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有这么大的差异?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且家庭也比较富有。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不仅经历了科举的挫折,而且饱受了战乱之苦,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惨景。
李白与杜甫的身世经历不同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唐·白居易)


朝代
代表作|地位
作品特点


(701-762)


(712-770)
白居易(772-846)
盛唐
由盛转衰
中唐
《秦中吟》
《新乐府》
《赋得故草原送别》
“诗圣”,“三吏”,“三别”,
《春望》,诗史
“诗仙”《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赞美祖国河山。豪迈奔放,昂扬进取,想象丰富。
—浪漫主义
反映现实黑暗,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现实主义
反映现实生活。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现实主义
思考:
你认为造成他们诗歌艺
术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什么?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唐朝的强大昌盛自然深深影响了诗人的性格。(诗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仕途不顺,亲眼看见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人民的悲惨,经历了“安史之乱”,诗歌风格自然是沉郁悲怆的。(诗圣)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国力渐衰,自身也仕途不顺,因而他的诗歌更多的是讽喻社会,同情人民,反映现实。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秦王破阵乐》是唐时著名歌舞大曲,原是唐初军歌,
主要是歌颂唐太宗的英勇战绩。唐太宗亲自为此曲设计秦
王破阵乐舞,并流传到了国外。
衣食住行时尚
饆饠
唐代面食
(新疆吐鲁番出土)
虢国夫人游春图
戴帷帽骑马的女俑
唐朝仕女
唐朝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衣裙上有瑰丽的花纹,裙子以红色最为流行。富家女子用精美的丝织品做衣料。
盛装舞步
游春图(局部)
戴帷帽骑马的女俑
这就是唐人时尚
1.饮:茶在唐代风靡全国,成为生活必需品。
2.食:胡食流入中原。
3.衣:胡服成为穿衣时尚。
4.行: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唐朝长安人流行穿
耶!
唐代花式糕点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馕
nang
特点
热闹非凡的唐长安
敦煌莫高窟
面对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你有何感想?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只有不到1万件留在国内。现在大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
敦煌莫高窟保存的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一半以上患有被称之为壁画中的“癌症”──酥碱病。自从石窟壁画公开展出后,由于壁画长时间的受到空气粉尘和游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腐蚀以及一些游客有意无意间的人为破坏,加速壁画颜料变色和壁画起壳、起酥。莫高窟的壁画正处于濒临灭绝的险境。
──摘自《文汇报》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来保护它吗?
唐的社会风貌是“博大宏放,建功立业”的
进取
唐的社会风貌是“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
包容
唐的社会风貌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
创新
这种精神风貌属于唐,更属于今天的中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今天当你伫立在赵州桥头、大雁塔下,当你航行于大运河中、流连于华清池畔,当你从龙门走向敦煌、从法门寺走向崇圣寺或开元寺,当你瞻仰唐蕃会盟碑、注目昭陵六骏,或者吟诵李杜歌诗、韩柳华章时,你是否会意识到,中华文明镌刻在我们民族伟大历史上的印痕是多么清新、明朗,即使在千余年之后,它依然使人们感觉到那个飞动和创新的时代;你或许还会体会到,这文明的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和诱人,它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无愧于它的延续、再生而又注入当今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明。
梦回唐朝第3课
盛世华章:诗歌乐舞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以李白、杜甫等唐代伟大诗人的诗歌及诗句为例,了解唐代诗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中泥塑造像和壁画的了解,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伟大的艺术宝库。
3.通过观看唐朝乐舞的视频,感受唐朝乐舞的艺术魅力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
学习难点
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插图《飞天》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
讲授新课
一、唐诗
环节一:热身赛
1.竞赛竞猜活动。
2.画中有诗竞猜,以个人为单位竞猜。
通过刚才的活动,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唐诗,但是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仅是冰山上的一角,仅《全唐诗》中留下姓名的诗人就有二千三百多人和诗作近五万首。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说:我认为一切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唐诗如此繁荣呢?
环节二:想一想
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唐朝诗歌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有名的是李白和杜甫。
环节三:走近李白杜甫
李白诗歌特点: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思考:为什么杜甫的诗歌风格特点与李白的有如此大差异?(身世不同,经历不同)
教师总结:在强盛的唐朝,不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诗歌,还有歌有舞。
二、大唐乐舞
环节一:图片展示,简要概括舞蹈历史
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到唐朝,传统舞蹈艺术达到了高峰。
环节二:欣赏教师下载的视频《唐朝乐舞》
注意教材中介绍了哪几段乐舞,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乐舞?(《霓裳羽衣舞》“胡旋舞”;还有剑器舞、《秦王破阵乐》)
讲到《霓裳羽衣舞》时,可提问: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认为当时谁跳的最好?(杨贵妃)
环节三:模仿秀
展示图片,模拟动作。
三、四时节庆与民众生活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唐朝人的衣食住行。
衣:唐朝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流行于民间的还有经过翻新与改造的幞头,贵贱通用,类似今天“马甲”的“半臂”;中原地区的双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新疆,为边疆人们所喜爱。
食:饮茶;胡食;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等食品在边疆地区也很流行。
住: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达贵官人们大造豪宅,但不允许任何人建造俯视别人院落的楼阁;普通百姓的房屋不能随意装饰。
行: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有情趣。唐代妇女像男子一样,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娱乐活动。
四、敦煌艺术
环节一;观看《敦煌艺术》
思考:面对莫高窟丰富的艺术宝藏,你有何的感想?
环节二:流失的文物:观看视频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物约5万余件,只有不到1万件留在国内。
现在大部分都收藏在外国的博物馆中。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应向这些国家索回敦煌文物?为什么?
(言之有理即可。敦煌文物是一个整体,我们期待着流失的敦煌文物能够早日“回家”!)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归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作业布置】
书本P20-21“温故知新”与“问题探究”
板书设计:
第3课
盛世华章:诗歌乐舞与社会生活
唐诗
唐诗繁荣的原因
代表:李白、杜甫
大唐乐舞
简介
代表:《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
四时节庆与民众生活
节日
民众生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