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9 23:30:52

文档简介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
1.“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诗句中涉及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明太祖
D.隋文帝
2.《步辇图》(见右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请问:图中所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唐朝使者
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
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3.藏族人民有一首民歌:“正月十五的那一天,
文成公主答应驾临西藏。
过莲花大坝时不用害怕,
一百匹骏马来迎接你。
翻越那高山时不用害怕,
百头雄劲牦牛来迎接你。
遇上了那大江时不用害怕,
一百只皮筏来迎接你。”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于(

A.唐高宗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高祖时期
D.唐玄宗时期
4.“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5.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下列语句中最能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朕独爱之如一”
C.“忆昔开元全盛日”
D.“和同为一家”
6.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7.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这位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汉藏两族人民尊敬的唐朝公主是(

A.王昭君
B.蔡文姬
C.文成公主
D.金城公主
8.“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教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9.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
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D.碑上主要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10.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
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
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务,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1.“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汉族与南诏
B.匈奴与回纥
C.彝族与突厥
D.汉族与吐蕃
12.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
13.“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它表达了“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14.阅读下面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
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1)魏征为什么说“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2)用事实说明魏征的见解是正确的。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③吐蕃统一。④文成公主入藏。⑤汉蕃“和同为一家”。⑥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2、了解主要历史人物。
能力目标
1、收集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2、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3、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4、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5、编写文成公主入藏小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6、分组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
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
3、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吐蕃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藏族的内容。
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鼓励学生讲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3、介绍布达拉宫“曲结竹普”宫室里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
教学难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
问答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56个民族”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家能说出多少个民族?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况。
历史重现: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所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并尝试概括中原王朝在与这些少数民族交往时所采取的一些手段。(主要是战争与和平)。
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则两利,战则两败;理解民族交往中互有和战,但是战争只是暂时的,和平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下面,这些图片,你能说一说是哪个民族?(逐一展示几个有关民族的图片:藏族、维吾尔族、满族、彝族、白族。)
让学生说出民族的名称。请五个学生介绍今天这五个民族的概况。(告诉大家这五个民族在我国唐朝时的称呼。)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唐朝与这五个民族的关系。
一、天可汗
唐朝边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同时,用“唐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闪烁显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
生:观察地图,并说出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吐蕃、南诏。
师:出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对比说出各少数民族大概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师:(创设情景)唐朝边疆这么多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你是唐朝皇帝,你将会怎样处理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生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  
生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生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那些对唐朝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但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师:表扬鼓励,并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与突厥交往时,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师:(课件展示问题)①“天可汗”指的是谁?②你知道“天可汗”的含义吗?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含义是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讨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生:用课文中的史实和小故事说明。
师:(总结)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所以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强调:这是一种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蕃和亲
资料:引导学生观看书本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步辇图》的图片及资料。
使学生讨论:
1、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2、松赞干布有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如果你是唐太宗或文成公主,你会答应吗?
3、你知道关于文成公主的哪些故事,请你个同学们讲一下。
4、文成公主给吐蕃带来了哪些变化?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分四组讨论,派一名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吐蕃人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人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建立起以逻些为都城的政权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太宗求亲,唐太宗为了汉藏的友好发展,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给藏族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新的物种等,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发展。
教师: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们之后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唐蕃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解: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使得汉藏两族关系进一步密切;唐蕃会盟碑也是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象征。
三、南诏与渤海
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
主要民族
少数民族与唐朝的交流情况
吐蕃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
回纥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展示“回纥贵族”“渤海石灯塔”“千寻塔”图片,通过对这三幅图的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唐朝时期,由于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唐朝民族关系,你是如何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的?
生:谈体会认识。
教师总结:在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密切的民族关系,巩固了唐朝政权,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作业布置】
书本P26“温故知新”“问题探究”
板书设计: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
天可汗
“天可汗”含义
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
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关系新发展
南诏与渤海
南诏
渤海
回纥
教学反思:(共33张PPT)
请同学们猜猜这些少数民族的族名,它们在唐朝是何称呼?
东突厥:蒙古族
回纥:维吾尔族
吐蕃:藏族
南诏:彝族、白族
靺鞨:满族
第4课
天下和同为一家
维吾尔族
蒙古族
满族
藏族
南诏
彝族、白族
蒙古族
唐朝初期,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的东突厥兴起,他们不断骚扰唐朝所辖境地。突厥的侵扰构成了唐北方、西北方的最大边患。阅读教材,看一看唐太宗是如何处理突厥与唐朝的关系呢?
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以前
贵中华,贱夷狄
唐朝
一视同仁
现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开明的民族政策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天可汗”: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一、“天可汗”:
1、唐太宗对东突厥的开明政策:
(1)战争:扫平东突厥。
(2)册封东突厥贵族首领。
(3)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唐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1、吐蕃生活在哪里?是哪一族的祖先?出现了哪位杰出的首领?有哪些贡献?
2、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
3、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4、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意义?
读读教材P23-24,说说:
二、唐蕃和亲(青藏高原)
1、松赞干布:
基本统一吐蕃各部,定都逻些(luó
xiē),建筑布达拉宫;
密切与唐朝的关系,广泛吸收先进文化;
对吐蕃进行社会改革,促进青藏高原的发展。
2、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
仰慕中原文化
唐太宗
禄东赞
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
“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步辇图》题记
1.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
(约623-680)在吐蕃生活近40年
(2)请结合P24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
———
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
____
佛学
医学
农业
手工业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意义:
对加强唐蕃友好、促进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吗?
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
尺带珠丹为什么自称是唐朝皇帝的舅宿亲?
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什么意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2、唐蕃友好关系的新发展: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
唐玄宗时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唐蕃会盟碑
皮逻阁
云南王
点苍山会盟
南诏
“请全部部落归附汉朝(唐朝)”“永无离贰”
崇圣寺三塔
三、南诏与渤海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zhào)
南诏统一六诏
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送渤海王子归国
疆里虽重海,
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故国,
佳句在中华。
—温庭筠
渤海石灯塔
渤海遗留的著名佛教石雕艺术品
靺鞨后裔——满族
南诏后裔——彝族、白族
彝族
白族
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回鹘衣装回鹘马”
维吾尔族
成功体验:
1、族名:
蒙古族
(1)东突厥:
(2)回纥:
(3)吐蕃:
(4)南诏:
维吾尔族
藏族
彝族、白族
成功体验:
2、地名:
(1)逻些:
(2)太和:
(3)漠南:
3、称号:
(1)可汗:
(2)赞普:
云南大理
拉萨
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
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
藏族对君主的称呼。
总结
杰出首领
与唐关系
历史见证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册封
册封
布达拉宫、
大昭寺及门
前会盟碑等
诗句“回鹘
衣装回鹘马”等
渤海石灯塔
《送渤海王子归国》诗等
千寻塔、南诏碑等
主要少数民族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战争、设行政机关
和亲、会盟、册封
册封
和亲
会盟
唐朝为什么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非常融洽呢?
根本原因:唐朝自身的先进和强大
直接原因: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
活动与探究
动脑筋:
唐朝时为什么各少数民族愿意与唐朝和亲,或是主动归顺朝廷并接受皇帝的册封呢?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3.唐朝国力非常强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
姐妹是一家。同学们,我们要与身边的少数
民族同学友好相处,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互助互爱,和睦相处!
1、
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即拥戴唐太宗为西北各部共同的君主。
2、藏族的祖先是

3、唐太宗时期,
与吐蕃赞普
的联婚,奠定汉藏交往的基础。
4、唐玄宗时期,
上书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5、唐玄宗封南诏首领
为云南王。
唐太宗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
皮逻阁
动手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