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民族分化政策、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
2、了解大都商业大都市的地位、《马可 波罗行纪》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一词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谈谈对成吉思汗的看法。
2、如何看待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的高风亮节。
3、分析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与后果。
4、识读《元朝疆域图》,指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和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地区。
5、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讨论西藏和台湾问题,联系我国针对当前两大热点问题的政策,说明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根据世界地图,寻找马可 波罗陆来海去的路线,并进一步认识元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了解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作出了历史贡献。
2、通过学习,明确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3、通过了解,认识南宋以及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三百多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它所开创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也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难点: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分析
元朝统一全国,它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学习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认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原有的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统治的需要。因此,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中央集权,能够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行省制度被后来的明清所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的关系的认识。这表面上是自相矛盾的,既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元朝的统一,又要体会和学习文天祥身上体现的崇高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学生理解有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元朝统一全国:利用FLASH动画效果介绍蒙古(元)统一全国的经过。注意区分元朝建立、南宋灭亡和元朝统一的不同时间。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几个由大分裂后重新走向统一的朝代。元统一的意义在分析文天祥抗元时一并介绍。
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结合多媒体课件,简介行省制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结合元朝疆域地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指出台湾和西藏地区所在地,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关于“民族融合”,教材介绍的比较充分,不必补充过多内容,指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元朝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教师最后指出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突破方案
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的进步,而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军队抗元,表现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气节,无疑是正义的。学生该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认识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请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和运用。
另外,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薄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课本中涉及的一些理论性的问题如“蒙古政权在国内进行的统一战争和西征的战争的性质区别”、“文天祥是否是民族英雄”、“元朝社会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等问题我都准备一笔带过或者不提,因为这不但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大多数的学生也听不明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预习课文,比如,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怎样评价文天祥抗元,你怎样看待元朝的民族政策等。
2、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比如:成吉思汗、文天祥抗元、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
3、准备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4、制作课件《元朝的统一》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利用教学投影片展示图片。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欣赏德德玛的歌曲M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0课《元朝的统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学习新课:
幻灯片显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出“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2世纪,蒙古各部落与邻近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并摆脱金国的压迫和奴役,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席卷延伸至欧洲,成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空前帝国,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通行无阻的商道,使当时的人对世界有了更新的了解。
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
幻灯片显示:图片“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说一说:你能否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毛泽东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最后教师点评)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使蒙古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首先学生叙述,然后教师拿出展示幻灯片:
(1)①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②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③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2)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
(3)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统一南北朝、元朝建国。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⑷迁都大都后,元朝统治中心完全转移到中原,大都成为元朝政治,文化中心。以后,明清两代的北京,一直是国家的都城。一直持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然后教师总结:
2、元朝统一意义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⑤促进了蒙古族的汉化及向封建社会转化
幻灯片显示:
3、文天祥抗元
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教师补充点评,并展示幻灯片:
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及讨论题:“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①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②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④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幻灯片显示:
4、元朝的社会经济
⑴、元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重视发展农业。②商业繁荣,大都繁荣。③中外交往频繁。
幻灯片显示:元大都及马可·波罗图片
(2)闻名世界的元大都
元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大都作为首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内最大商业城市和闻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论从海道、运河还是从陆路都可以把大量商品运进大都。同时,来自亚、非、欧各国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中外交往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中国居住了几十年,游历了许多地方,后来他回国后把他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写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幻灯片显示: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的图表
幻灯片显示:议一议:元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这样做有什么弊端?
学生先讨论回答,然后教师总结
幻灯片显示:元时期全图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目的: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2)内容
①中央: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山西、山东、内蒙的地区,元政府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宣政院(健全中央机构,管理宗教与西藏事务)
②地方:行省制度: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台湾)。今西藏地区,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无耻的。
(3)作用
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②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民族融合
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⑴表现:①民族迁徙双项流动。汉人外迁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②汉族扩大,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汉化;③回族开始形成。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幻灯片显示:
巩固练习:
1.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在:(
)
A.1206年
B.1271年
C.1276年
D.1279年
2.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
)
A.建立蒙古政权
D.定国号为元
C灭亡金政权
D.结束南宋的统治
3.我国现在通行的省级行政制度最早出现在:(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幻灯片显示:
小结
课后作业:畅想天地
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幻灯片显示:歌曲《蒙古人》欣赏
板书设计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铁木真统一蒙古及建立政权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及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3、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元朝统一过程
2、元朝统一意义
3、文天祥抗元
4、元朝的社会经济
三、元朝民族关系
1、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2、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1)
目的(2)内容①中央:中书省②地方:行省制度(3)作用
3.民族融合
教后反思
1、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无论是在评价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等历史人物,还是在归纳描述元朝统一后的措施,均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整合资料表述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了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避免了只有部分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为观众的不足。
2、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及提高
比如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文天祥是不识时务还是民族英雄”
的小辩论题,从学生收集的资料及表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某些错误。但是他们只是刚走进中学校门的、十二三岁的孩子,所以当我们运用发展性评价体系进行评论时,不能不对他们的努力和收获感到欣慰。又比如,课前布置学生写作业:假如你是马可 波罗,请你给远方的威尼斯亲人描述一下你在元朝大都的所见所闻。学生不但要收集有关资料,而且要通力合作,思考、设计,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
在讲到行省制度时,结合我们今天的安徽省属于元朝的哪个行省。并且从分析史实中教育学生: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4、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
利用FLASH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讲“元朝统一后实行的措施”这一方面设计得不够严谨、生动。过程简单、程序化了些;还有因为有课时的原因,课外知识补充得还不够充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快尽力去解决,以便更加完善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共32张PPT)
第10课
元朝大统一
教学目标: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正确认识文天祥抗元
3、元朝对同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两宋时期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政权?
蒙
古
的
兴
起
蒙
古
蒙古帐幕车
蒙古族长期以来生活在蒙古高原上,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
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一﹑12世纪时期的蒙古:分裂
战争
二
宋金对峙时,蒙古族在金背后悄然崛起。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大汗国正式成立。
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古代蒙古骑兵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
蒙古
(地跨欧亚)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2、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1、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
元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元朝的建立
攻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死,但蒙古军已占有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为-----------------奠定了基础
1234年,蒙古军与-------联手,消灭了金,转而攻打----,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定都------。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1279年南宋流亡政府灭亡,元统一全国。
文天祥
文天祥祠
3、文天祥抗元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知道文天祥抗元的哪些故事呢
?
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他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思考:
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
有人说文天祥组织军队奋起抗元,英勇牺牲,他是值得敬佩和同情的英雄,也有人说文天祥抗元阻碍了元朝的统一,应该予以否认?同学们如何评价文天祥抗元呢?
1、文天祥抗元是对蒙古贵族掠夺人口、土地的虐杀政策的反抗,维护南宋人民利益,是正义的。
2、文天祥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显示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你知道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吗?
一、经济
改革蒙古旧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大都不仅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也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商业大都市。
《马可·
波罗行迹》
二、中外交往
元朝的对外扩张,提高了元的影响力,使元的对外关系有所拓展。
《马可·
波罗行迹》
见证了大都的繁荣
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城市
元大都平面
复原图
民族分化政策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级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级
色目人
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和来华的中亚,东欧人
第三等级
汉人
原金朝统治下的女真,契丹和汉族人
第四等级
南人
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三、元的民族政策
探究:
民族分化政策的目的:维护特权,强化统治。
后果:加深民族矛盾,激起农民起义,使元朝统治走向崩溃。
行省制简介:
行省制,是对秦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
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所收取的财赋行省必须执行上供中央与地方留用七三分成的悬殊比例规定,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
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
行省主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行事,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而不会走向中央的对立面。
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西藏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藏从此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管理大都及周围地区
管理地方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思考:元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1
.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性的大一统。
2
.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3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
.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
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结束了五代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
③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小结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大汗国
1206年
文天祥
抗元英雄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
统一全国
1279年
民族大融合
回族形成
巩固统治措施:经济、对外交流、政治
(民族政策、行省制度
、
设宣政院、设澎湖巡检司
练习题
1、成吉思汗的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下列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
①辽
②西夏
③北宋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
A、岳飞
B
、文天祥
C、于谦
D、戚继光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秦朝
B、唐朝
C、隋朝
D、元朝
5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评价成吉思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根据课内外的历史知识,讲讲你对这段词义的理解。这段词义是只针对成吉思汗,还是针对整个蒙古国和元朝的历史?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对蒙古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汉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他灭金、灭西夏,为忽必烈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又是在马背上度过战斗的一生,确实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蒙古大汗国在西征的过程中,基本也是如此,所以,不久即被当地各族所推翻。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情况不同,元朝吸收了汉族经济政治措施,使社会经济有所回复和发展;设立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使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大统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铁木真被蒙古族尊称为
A、大汗
B、皇帝
C、国王
D、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的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3、元朝都城大都在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开封
D、洛阳
4、下列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
①辽
②西夏
③北宋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文天祥
C、于谦
D、戚继光
6、元朝的中书省是
A、征收赋税的机构
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
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
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秦朝
B、唐朝
C、隋朝
D、元朝
8、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以前,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的性质
10、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二、识图题
看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历史人物是谁?
2、如何评价这一人物?
三、简答题
简述元朝巩固政治统治的几项措施?
四、列举题
列举出中国古代史上四次统一的时间、朝代。
五、活动与探究
想一想,元朝的建立及其统一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文天祥被俘后却不肯降元,有人认为这是他的迂腐、、不识时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
一、1、D
2、B
3、A
4、C
5、B
6、D
7、D
8、A
9、C
10、C
二、1、成吉思汗
2、他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由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还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280年,西晋结束三国,统一全国。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1279年,元朝实现全国统一。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