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海洋开拓和海疆危机【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河北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海洋开拓和海疆危机【教学设计+课件+同步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09 23:23:09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对外关系
导入新课
郑和的远洋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目
的众说纷纭,一
说宣扬大明威德,
《明史·郑和传》
中记载:“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一说
寻找建文帝,《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探究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宝船
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时间:1405-1433年。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读材料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4—1433
7次
1492—1504
4次
人数
27800
1500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长24.5米宽6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雄无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对吗?请说明理由。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客观
主观
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日本倭寇
1.简短介绍倭寇情况。
9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戚继光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5.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抗倭形势图
台州九捷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1661年
背景: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南部和北部地区,侵犯沿海一带,激起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
结果:荷兰殖民者在投降书上签字。
课堂小结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交往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力日渐衰落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
随堂训练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
A
B
C
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海洋开拓与海疆危机》同步练习
1.
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了________管辖东北地区(

A.安西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D.北庭都护府
2.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是(

A.寇准抗辽
B.文天祥抗元
C.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3.
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造船技术高超
D.指南针用于航海
4.
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作者是(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
5.
郑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他的杰出贡献是(

A.先后七次出使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D.领导了对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并取得胜利
6.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7.
郑和能够实现七下西洋的壮举,与哪一科技成就分不开(

A.火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印刷术
8.
下列在中外友好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中,不包括(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蔡伦
9.
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0.
下列关于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为扫清倭寇作出重大贡献
B.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C.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1.
南宋“岳家军”和明朝“戚家军”最相似的方面(

A.抗击蒙古军队
B.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C.肃清倭寇
D.抗击金军
12.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3.
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为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鉴真东渡
②张骞通西域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 波罗来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4.
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15.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给皇帝购买外国的奇珍异宝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发展对外贸易
D.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6.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7.
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来自(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
18.
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项叙述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包括(

①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②郑和与东非当地的国王交谈
③郑和船队的人与印度土著居民在交易货物
④郑和与欧洲的居民在交易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
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首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折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请回答:
(1)
文中的“贼”、“倭”指什么?
(2)文中的抗倭将领指的是谁?
(3)他率领军队首先荡平了何地的倭寇?有何战绩?
(4)你如何评价他?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
①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壮举?
②此事件的起止时间各是哪一年?
③当时正处在哪个朝代?
④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一:戚继光率领的抗倭军队,不是来自明王朝的职业政府军,而是直接从浙江一带内地招募的志愿兵,戚继光在训练时对士兵说:“你们当兵之日,虽刮风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三分银。这银分毫都是你地方百姓交上来的,在家你们哪个不是耕种田地的百姓?你思量在家种田纳税的艰难苦楚,即当体会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劳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再不杀贼保障他们,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上天也会假手于人杀你!”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①明政府为什么派戚继光抗击倭寇?
②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③你认为他的哪些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郑和下西洋介绍
公元1405年,在第一个航海到达非洲最南端的迪亚士、第一个开通从欧洲到印度新航线的达伽马,甚至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都还未出生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一个出生低微的太监,带领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写就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最灿烂的的一页。继两汉万里黄沙的丝绸之路、盛唐天朝上国的远交近抚、两宋文人骚客的百花齐放、元代气势恢宏的金戈铁马,明代,中国的形象得到拓展,声望传递四海。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写道:“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际,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知道非洲东岸辽阔的海岸线,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的生平
如果用今天查户口的方式,郑和的生平应该是这样写的。郑和,性别:男;出生于公元1371年;民族:回族;曾用名:马和;小名三宝,也可作三保;籍贯: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中国明代著名外交家、航海家、宦官。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冬,明朝大军进攻云南时,马和刚满十岁,明朝军队中一个叫做蓝玉的副统帅把马和掠走到了南京,在南京,马和接受了屈辱的手术,行宫刑变成了太监,此后马和进入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府中当差,人生际遇至此发生变化。
在燕王府当差的日子里,马和深得朱棣的信任。靖难之役中,马和更是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为朱棣立下战功,一跃成为朱棣身前的红人,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为了纪念和褒奖马和在郑州的战功,朱棣在亲笔书写一“郑”字,赐于马和,从此,马和改姓,成为现今众所周知的郑和[1]。郑和有勇有谋,知兵善战。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为表彰和鼓励郑和及其航海事业,朱棣的孙子,宣宗朱瞻基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二)郑和七下西洋的概况
据《明史 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亲自率领由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和士兵组成的远洋船队,浩浩荡荡地从苏州刘家河[②]出发,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访问了爪哇、左法儿、真腊、天方、苏门答腊、古里、暹罗、阿丹、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地处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麦加等地,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和东非国家的沟通和联系。郑和及其船队先后共七次远下西洋,最后一次,在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于七月六日抵达南京。《海洋开拓和海疆危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郑和下西洋。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软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法学法
讨论法
材料阅读法
教具学具
史料
挂图
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教师应充分利用《郑和下西洋路线》计算机课件等,明确地讲解出“西洋”的历史范围。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薏,但愿海波平”
1)这是戚继光的话,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2)主要事迹是:1561年在台州抗倭
(先明确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戚家军抗倭形势》挂图(或投影、计算机课件等),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出示有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明确了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为正确认识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以及更好地评价抗倭斗争的性质做好了铺垫。)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
6)作业:
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戚继光南征倭寇事迹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台州之战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福建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兴化之战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而福建总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军合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于是刘显等复兴兴化。朝廷以戚继光先前横屿大战录前后战功以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代替俞大猷为总兵。
仙游之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不少人都坠于悬崖摔死。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杀败倭寇并将吴平招降让吴平驻扎在梅岭。但不久之后吴平纠合被明军击败的流散倭寇一万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马溪、泊浦澳登陆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继光即刻率军前来围剿吴平得知后放弃之前据守的梅岭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郑成功事迹
潮州之役
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建虏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于永历二年时就已随李成栋反清,但其曾经袭击施琅、郑鸿逵的部队,也曾经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成功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郑军为难,与郑成功之间素有嫌隙。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郝尚久部队不敌郑军,只好退守潮州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建虏亦再次攻入广东,使得郝尚久在潮州处于背腹受敌的情形,一气之下便向清军投降,引清军进入潮州城,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围困潮州城长达三个月,除了久战不克、士气低落,亦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永历五年(1651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郑成功,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漳州、海澄之战
永历六年(1652年)一月,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永历六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永历七年(1653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