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0 15: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野驴和家驴
野驴看见家驴舒适地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就走了过去,夸奖他身强力壮,还享受美味的食物。后来,野驴又看见家驴驮着沉重的货物,驴夫还跟在后面用棍棒边打边赶,野驴说:“我现在不再觉得你幸福了,我看得出,不遭受那百般痛苦是得不到那一点点享受的。” 这是说,人们不必去羡慕那付出沉重代价所得到的利益。 在很多寓言故事中,驴最初的形象是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但自从柳宗元写了《黔之驴》之后,它就变成了蠢驴,这一形象被世人笑了一千多年.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黔之驴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所以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学习目标1、读: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译: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梳:梳理出文言基础知识。
4、析: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分析文中语言的准确传神,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知识。
5、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自学指导1:
1、逐字逐句地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
2、读顺句子,标出停顿,及有疑问处。
3、准备下面的范读比赛。 自 读 范 读
要求:
1、读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听者听清语句间停顿,纠正字音。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
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
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 计 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
其肉,乃去。
1正音比赛。
黔 好事者 窥 骇
遁 噬 狎
跳踉 憫然 ? 船载qián hào kuī hài dùn shì xiáliángyìn hǎnzài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整齐有力。
齐读2遍 美读 快读2遍要求:大声快速读,读出节奏。注意力集中,不念错音。要求:饱含感情,语调抑扬顿挫。黔之驴第二课时自学指导2:
利用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划出重点词句并掌握其解释。并能试着背下来。有疑问时可以求助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译想一想: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地名人名要保留
译:单音译成双音词
调:语序颠倒要调整
增:省略内容要增补
删:重复内容可删掉者: ……的人
船载以入:“船载之以入”的省略句。
船:用船,名作状, “以” 相当于“而”。
则:却。
放之山下:“放之于山下”的省略句。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庞然:巨大的样子。
以为神:“以之为神”的省略句。
以为:把……当做
窥:偷看
稍:渐渐
近:靠近
然:……的样子
蔽:隐蔽、躲藏。
莫:不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骇:害怕
远遁:逃到远
以为:认为
且:将要。
甚:特别。
然:但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者:句尾语气助词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益:逐渐。
习:熟悉、习惯。
终:终究、始终。
搏:击,扑。
益:更加。
倚:靠近。
冲:冲击。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不胜:禁不住、不堪。
蹄:用蹄子踢。名词做动词。
计:盘算
之:指上文所说的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止:只仅
因:于是
断:咬断
尽:动词,吃尽。
乃:才
去:离开“止”通“只”,只,仅。通假字技止此耳。一、古今异义
  1. 稍,
  2. 因,
  3. 去,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新知归纳、巩固(把……当作)(认为)二、一词多义①以为且噬己也②然往来视之( ……的样子 )( 然而,但 )(助词,的)(代词,它,指驴)(代词,这种情况或这件事)③三、词类活用船载以入稍出近之蹄之尽其肉用船(名词作状语)接近(形容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四、翻译句子3、以为且噬己也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2、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爱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到黔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已。 渐渐又靠近一些,态度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一下它。(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课后作业1、做好自己的文言文学习卡片。
2、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黔之驴第三课时缘起:惧识吃虎 戏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1、理清文章思路。结果:经过:乃去。
齐读课文,想想对故事中的两个形象,你更喜欢谁?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形象的?深入探究,理解寓意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文章生动描绘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2.虎认识驴的心理过程,用原文回答3.从文中找出描写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心理动作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以为神
2、莫相知3、以为且噬己也
4、觉无异能者
5、终不敢搏6、技止此耳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远遁
往来视之
又近出前后
机智勇敢
谨慎小心
观察仔细
狡猾敏捷蹄之庞然大物一鸣形体声音绝招表面现象本质特征大而无能,虚张声势,外强中干。黔驴之“技”4、找出文中描写驴的语句。 请你用精练的语言给这篇文章加一个结尾,点明寓意。提示我来写寓意你可以站在虎哥这边,传授经验;
也可以站在驴弟这边,总结教训。1、老虎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能贸然斗争,要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了敌人的详细资料时,再攻其要害,方能胜券在握。2、驴子角度: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生存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要有自知之明,面对强敌要沉着应付,以智求得生机。3、好事者角度:影射为某些官僚主义者不顾实情,贸然引进,致使人才被荒废扼杀。其它角度:要坚持不放弃
要知己知彼
不要虚荣和卖弄
要正确估计对手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
庞然大物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用完了。
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课内积累1、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本文深刻含义。
(1)解读《三戒》序言,把握本文深刻含义:
【原文】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1〕,而乘物以逞〔2〕,或依势以干非其类〔3〕,出技以怒强〔4〕,窃时以肆暴〔5〕,然卒迨于祸〔6〕。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注释】〔1〕推己之本,审察自己的实际能力。推,推求。〔2〕乘物以逞:依靠别的东西来逞强。
〔3〕干:触犯。〔4〕怒:激怒。〔5〕窃时:趁机。肆暴:放肆地做坏事。〔6〕迨〔dài代)及,遭到。【译文】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解:这一组三篇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写。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可见是警戒世人之作。文前的小序,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对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无德无能、仗势逞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这在当时很有针对性和普遍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