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0 16:19:56

文档简介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21教育网
(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片理历史信息的能力。www-2-1-cnjy-com
(2)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播放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突出事迹,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决心和信念。2-1-c-n-j-y
【教学重点】
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
“863”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教学难点】
1.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21*cnjy*com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我国航天技术的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摘取了一颗又一颗科学技术的明珠,它是怎样创造的呢?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四个篇章:两弹研制世界瞩目
航天技术跻身世界
杂交水稻震惊世人
高新计划缩短差距
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发展国防实力,我国的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在科技方面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进入第一篇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一篇章:两弹研制震惊世人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
候?
生: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
亡。
师:原子弹的杀伤力既然这么大,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呢?
(一)两弹研制世界瞩目
1.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生: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
师: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多次威胁中国,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为了打破西方核垄断和核讹诈。毛泽东说:“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所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
师:“两弹”的研制指的是什么呢?
2.“两弹”的含义:
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
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影响:
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师:让我们一起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视频,感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课件播放视频: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见第7张PPT。
师:1964年10月16日,是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课件展示图片:戈壁升起蘑菇云,见第8张PPT。
教师补充: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寂静的罗布泊上空出现绚目的闪光,一团巨大火球腾空而起,接着一声巨响,在空中形成有浓烟组成的一支“巨拳”,高高挥起。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呢?
4.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影响:
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表明我国核技术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核国家。
课件展示图片:氢弹爆炸成功的图片,见第9张PPT。
教师补充: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零六个月,英国用四年零七个月,我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师: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过程是怎样呢?
5.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生:(1)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2)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3)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圆满成功。
课件展示:我国地地导弹成功爆炸的图片,见第11张PPT。
教师补充: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师:“两弹”的研制成功有什么意义呢?
6.“两弹”研制成功的意义:
生: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师:“两弹”的研制成功,令世界瞩目,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过渡: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我国的航天事业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
第二篇章:航天技术跻身世界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二)航天技术
1.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1)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后还掌握了回收卫星的技术。(2)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国家。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3)1999年至200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四次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航天实验飞船;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师: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课件展示图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图片,见15张PPT。
教师补充:1970年,“东方红I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www.21-cn-jy.com
课件展示图片:“一箭多星”发射的图片,见第16张PPT。
教师补充: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科学实验卫星9号”。是中国发射的第9、10、11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宇航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课件展示图片: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1号”成功的图片,见第17张PPT。
教师补充: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1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师: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课件展示图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图片,见第18张PPT。
教师补充: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航天员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我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课件展示图片:“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图片,见第19张PPT。
教师补充: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图为聂海胜出舱一刻。
课件展示图片:“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图片,见第20张PPT。
教师补充: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采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8日17点37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议一议: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明确:①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有利于服务于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⑤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在解决民生做出贡献的人物是谁呢?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
第三篇章:杂交水稻震惊世人
师:谁最先掌握杂交水稻的培育的技术呢?
生:袁隆平。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师: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培育水稻方面就掌握了什么技术呢?
1.杂交水稻技术:
生:20世纪50年代,我国培育世界上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培育成功,大面积提高水稻产量。
师:袁隆平什么时候成功培育川杂交水稻的呢?
生: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师:后来,袁隆平有杂交水稻又有哪些创新呢?
生:袁隆平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师:杂交水稻是成功培育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
生:(1)到2000年,杂交水稻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2)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
产近3亿吨,为解决 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课件展示图片: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图片,见第24张PPT。
教师补充: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
(xiān)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读一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
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师:这是袁隆平对世界人民做出的贡献。
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学生依据课本回答。
教师明确:袁隆平为了使人民能吃上粮食,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不育植株,成功培育出籼型杂
交水稻,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所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师:我国在医学领域有哪些成就呢?
3.医学领域成就:
生: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课件展示图片: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针刺麻醉成功的图片,见第27张PPT。
教师补充:1958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中医科合作采用针灸代替药物麻醉,获得成功。
师:我国的第一次断肢再植也获得成功。
课件展示图片: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肢再植成功图片,见第28张PPT。
教师补充: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等为一名27岁的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成功地接活了一只完全断离的右手前臂。半年后,再植肢体功能已恢复良好功能。这是我国第一次断肢再植获得成功。【来源:21cnj*y.co*m】
师:我国在大面积烧伤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课件展示图片:烧伤治疗的图片,见第29张PPT。
教师补充:1958年上钢三厂青年炉长邱财康在工作中被1200℃钢水烫伤,全身烧伤面积89.3%,其中三度烧伤23%。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烧伤专科病房,率先制定出有关烧伤治疗的程序,挽救了邱财康的生命,成为我国烧伤外科发展的开端。
过渡:“863”计划指的是什么计划呢?让我们进入第四篇章。
第四篇章:高新计划缩短差距
师:什么是“863”计划呢?
课件展示:“863”计划。
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上迅速作出了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就是“863”计划。
(四)“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
师:“863”计划是什么情况下提出的呢?
(1)“863”计划的提出背景:
教师补充: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全球,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2·1·c·n·j·y
师:“863”计划提出的过程是怎样的?
(2)提出的建议:
生: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师:我国是怎样实施“863”计划的呢?
(3)计划的实施:
生: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863”计划,把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作为发展我国高科技的重点。21cnjy.com
课件展示图片: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的图片,见第33张PPT。
教师补充:1986年3月,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建议发
展中国自己的高技术。经过全国200多位专家全面论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诞生。1991年4月,这4位科学家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件展示图片:“863”涉及的领域,见34张PPT。
教师补充: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
新材料领域。
师:“863”计划实施的意义是什么呢?
(4)实施的意义:
生: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师: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哪些长足的发展呢?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我我国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呢?
(1)应用推广:
生: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③先后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工程”。21·世纪*教育网
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有什么影响呢?
(2)影响:
生: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②为教育提供全新的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他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当怎样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①积极影响: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让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消极影响:信息泛滥问题,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等。②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等。21*cnjy*com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成功培育的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我国的医疗技术已步于世界先进水平;“863”计划,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信息技术的推广,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师: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
练习:
1.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
A.1964年10月 B.1965年10月 C.1966年7月 D.1967年6月
答案:A
2.1970年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这段描述发射成功的情景是 ( )
A.风云1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1号     D.实验1号我国西部大开003年,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
答案:B
3.“点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导弹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预定目标飞去。不久,我国第一枚核弹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6年10月
答案:B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  )
A.钱学森  B.王大珩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 D
5.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批准这个计划的领导人是( )21·cn·jy·com
A.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江泽民
答案:C
4.布置作业
(1)列举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表现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两弹”的研制 3.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4.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5.我国核武器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
1.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航天技术 2.我国航天试验飞船的四次成功发射
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及其意义
1.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培育成功
杂交水稻技术和 2.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新培育的超级杂交
医疗技术 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
3.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
“863” 计划和计算机 1.“863” 计划的提出、实施及其结果
网路技术的应用.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四个篇章:(一)两弹研制世界瞩目 、(二)航天技术跻身世、(三)杂交水稻震惊世人、(四)高新计划缩短差距。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个篇章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问题探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足方面:教师讲的太多,学生的活动少了些,学生参与人数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我国的航天成就还不能完全掌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3张PPT)
川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情境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摘取了一颗又一颗科学技术的明珠,它是怎样创造的呢?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两弹研制世界瞩目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候?
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2.“两弹”的含义:
一、“两弹”的成功研制
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
1.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影响: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视频: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戈壁升起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寂静的罗布泊上空出现绚目的闪光,一团巨大火球腾空而起,接着一声巨响,在空中形成有浓烟组成的一支“巨拳”,高高挥起。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4.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和影响: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表明我国核技术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核国家。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零六个月,英国用四年零七个月,我国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
弹飞行试验成功。
5.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2)1966年10月,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
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3)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圆满
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9: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6.“两弹”研制成功的意义:
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第二篇章
航天技术跻身世界
二、航天技术
(1)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后还掌握了回收卫星的技术。
1.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
(2)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国家。1981年,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
(3)1999年至200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四次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航天实验飞船;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0年,“东方红I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科学实验卫星9号”。是中国发射的第9、10、11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宇航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神舟1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我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图为聂海胜出舱一刻。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采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8日17点37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①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有
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
高经济效益。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
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有利于服
务于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⑤有利于提
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三篇章
杂交水稻震惊世人
1.杂交水稻技术:
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培育世界上第一个水稻矮秆
良种培育成功,大面积提高水稻产量。
2.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
(1)到2000年,杂交水稻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二分之
一。(2)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产近3亿吨,为解决
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2)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
水稻。
(3)袁隆平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他
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xiān)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袁隆平为了使人民能吃上粮食,经历了千辛万苦
找到了不育植株,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所以被誉为“杂
交水稻之父”。
为什么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医学领域成就:
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58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中医科合作采用针灸代替药物麻醉,获得成功。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肢再植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等为一名27岁的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成功地接活了一只完全断离的右手前臂。半年后,再植肢体功能已恢复良好功能。这是我国第一次断肢再植获得成功。
陈中伟
  1958年上钢三厂青年炉长邱财康在工作中被1200℃钢水烫伤,全身烧伤面积89.3%,其中三度烧伤23%。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烧伤专科病房,率先制定出有关烧伤治疗的程序,挽救了邱财康的生命,成为我国烧伤外科发展的开端。
第四篇章
高新计划缩短差距
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上迅速作出了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这就是“863”计划。
1.“863”计划:
四、“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
(3)计划的实施:
(2)提出的建议:
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863”计划,把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作为发展我国高科技的重点。
(1)提出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全球,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1986年3月,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名上书中共中央,建议发展中国自己的高技术。经过全国200多位专家全面论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纲要》即“863计划”诞生。1991年4月,这4位科学家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
王大珩
王淦昌
杨嘉墀
陈芳允
生物工程
航天技术
信息技术
激光技术
自动化技术
能源技术
海洋技术
新材料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顺应信息化的潮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③先后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工程”。
(4)实施的意义: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1)应用推广:
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影响:
①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②为教育提供全新的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当怎样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1.积极影响:信息技术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让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消极影响:信息泛滥问题,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等。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
不沉溺虚拟时空等。
“两弹”的研制
航天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和
医疗技术
“863” 计划和
计算机网路技术
的应用
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我国核武器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
1.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2. 我国航天试验飞船的四次成功发射
3.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及其意义
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培育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新培育的超级杂交
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
3.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技术
“863” 计划的提出、实施及其结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知识整合
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袁隆平成功培育的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我国的医疗技术已步于世界先进水平;“863”计划,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信息技术的推广,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总结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
A.1964年10月 B.1965年10月
C.1966年7月 D.1967年6月
2.1970年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这段描述发射成功的情景是 ( ) A.风云1号   B.东方红1号     
C.神舟1号     D.实验1号我国西部大开
A
练习
B
3.“点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导弹载着核弹头,向千里之外的预定目标飞去。不久,我国第一枚核弹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6年10月
B
练习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  )
A.钱学森 B.王大珩 C.邓稼先 D.袁隆平
5.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批准这个计划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江泽民
练习
D
C
1. 列举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表现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 )
A.1957年 B.1961年 C.1964年 D.1971年
2.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其主要的意义有( )
A.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B.极大的提高了军事实力,可以向国外反华势力进行炫耀
C.有了充当“国际警察”的资本,可以随意干涉别国内政
D.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最好了准备
3.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 )
A.第四个 B.第五个 C.第六个 D.第三个
4.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 2·1·c·n·j·y
A.43年  B.40年  C.37年   D.27
5.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返回式卫星 D.原子弹、导弹、返回式卫星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乘坐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航天员是 ( )
A.景海鹏 B.杨利伟 C.翟志刚 D.聂海胜
7.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学家首创的成就是( )
A.两弹一星 B.一箭多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载人航天飞行
8.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对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选项是( )2-1-c-n-j-y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③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产近3亿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986年11月,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0.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 ③我国首次载人飞船飞行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源:21cnj*y.co*m】
A.③②④①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
1. 农业科学家 ① 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第一代 ② ,他被誉为“   ③ ”。
2.1986年3月,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为“ ④ ”。
三、材料题
1.材料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www-2-1-cnjy-com
材料二 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余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我国为什么要实施“863计划”?
(3)依据材料二,它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4)通过以上材料,我们认识到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着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21*cnjy*com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故选C。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的识记能力。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我国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的相关知识,需考虑全面。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我国载人飞船圆满成功的识记能力。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2013年—1970年=43年,故选A。【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间的识记能力,需仔细审题。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中的原子弹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为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两弹一星识记能力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首次乘坐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航天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绕地球飞行14圈。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我国是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AC两项是乘坐“神舟六号”的航天员;D项是乘坐“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审题时需仔细审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成就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科技成就。ABD三项不是我国首创的科技成就,应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20多年来,为我国粮食增产近3亿吨,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此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袁隆平所做贡献的识记知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当即批示:“此事易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批准实施“863”计划的领导人识记能力。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的时间是1966年;②项的时间是1973年;③项的时间是2003年;④项的时间是1964年。由此分析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②③。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几个时间需仔细甄别。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袁隆平;②籼型杂交水稻;③杂交水稻之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是我国科学家首创的科技成就;袁隆平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他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袁隆平所做贡献的识记能力。
2.④“863”计划。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863”计划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就是“863”计划。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对“863”计划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东方红一号。
(2)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
(3)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4)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从此,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据此可回答标志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 21教育网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实施“863”计划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全球,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这就是“863”计划实施的原因。21cnjy.com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实施“863”计划成果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863计划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本题考查的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为开放性题目,答得合情合理即可。作为中学生,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小制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善于质疑、小发明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863”计划涉及的高科技领域的知识。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