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0 14: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和应用(20分)
1.(5分)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形容敌对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成群飞舞高声啼叫的鹤群中敏jié悠然地穿了过去,脱离战斗,飞向青天,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的彼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剽  悍
敏jié  
(2)根据横线上的词义,文段中应填入的成语是  。
(3)“鹤”字依据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旁,再查  画。
2.(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任何一样事物,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海燕》中,郑振铎看着眼前的海燕,睹物生情,把它当成了  ,抒发了如轻烟似的乡愁;《白鹅》里,丰子恺喜爱白鹅傲慢的模样,形象地称它为“  ”;而在《鹤群》中,江口涣先生则被鹤群救助伤鹤时表现出来  的精神所感动。
3.(8分)古诗文默写。
(1)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
(2)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旧年。
(3)念天地之悠悠,  !
(4)  ,塞土燕脂凝夜紫。
(5)报君黄金台上意,  。
(6)  ,小桥流水人家。
4.(4分)校园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如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结论:
年度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3
15.38
16.52
2014
13.43
21.70
2015
12.93
23.56
(2)下面是两位同学在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仿照这两句,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表达你的读书感悟。
A.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B.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感悟:  。
 
二、阅读理解(40分)
5.(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③可爱者甚蕃
④陶后鲜有闻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之隐逸者也
水陆草木之花
B.濯清涟而不妖
妇拍而呜之
C.可爱者甚蕃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无丝竹之乱耳
技止此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在《陋室铭》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而“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林疯狂”曾经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当时的新闻媒体,几乎将林书豪这个80后亚裔小子捧上天,甚至美国时代杂志亚洲区还一度将他作为封面人物。
②但林书豪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高一时,林书豪入选了校队,一年后他入选了分区年度最佳二年级生阵容,随即又两度荣膺最有价值球员。然而,虽然拥有美国国籍,但歧视和嘲讽一直在学校里伴随着林书豪。每当他走进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林书豪当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
④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自那以后,林书豪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经过不懈的努力,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交出了场均15分7助攻6篮板5抢断的华丽数据,率队取得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
⑤高中的出色表现并没有让林书豪进入他理想中的大学﹣﹣篮球名校斯坦福,他只能选择篮球并不出名的哈佛大学。
⑥进入哈佛,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
⑦林杰明又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时,林书豪才体会到这句中国成语的深刻意义。他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
⑧转变了想法的林书豪,第二个赛季出场时间飙升到31分钟,场均得分也达到12.6分。第四个赛季,林书豪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得分、助攻和抢断都是球队第一。一个身高仅有1.91米的华裔后卫成为比赛主宰,NCAA赛场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⑨林书豪征服了美国篮坛,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也成了他的拥趸者,他终于用成绩赢回尊严。虽然在这个篮球殿堂里几经波折,但父亲教给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支撑着他。
(1)请概括出文中林书豪遇到的问题,及父亲告诉他的道理。
(高中时)问题:  
道理:  
(大学时)问题:  
道理:  
(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④段中交代了林书豪在赛场上的华丽数据印证了他背后的付出。
B.文章第⑦段中林书豪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成长中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
C.第⑦段中“欲速则不达”指的是凡事是不要急于求成。
D.林书豪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3)说说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林书豪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材料简析,至少两点)
7.(11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3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A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B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
(1)请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第①段所说的“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2)选文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对下列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A.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从修辞的角度)
B.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从加点词的角度)
(3)第⑩段和第 段反复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第 段中作者提到“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野牛为什么是“强者”。
8.(2分)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情节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刚到岛上时,看到岛上一片凄凉,渺无人烟,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于是给荒岛取名“无人岛”.
B.鲁滨逊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他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根柱的四边,他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日历.
C.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鲁滨逊发现陶器经过火之后变得更加坚硬,于是他用火烧制出瓦罐瓦锅等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
D.鲁滨逊花了五个月工夫,做成了一只独木舟,用来逃离小岛,可结果却因为太大没办法挪到海边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
9.(3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鲁滨逊后来教会他哪些本领?
 
三、作文(40分)
10.(40分)写作。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少于600字。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和应用(20分)
1.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战斗继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形容敌对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成群飞舞高声啼叫的鹤群中敏jié悠然地穿了过去,脱离战斗,飞向青天,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的彼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剽 piāo 悍
敏jié 捷 
(2)根据横线上的词义,文段中应填入的成语是 寡不敌众 。
(3)“鹤”字依据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鸟 ”旁,再查 十 画。
【考点】综合读写;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成语.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第三小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如果确定自己会读或会写,直接作答即可.如果不确定,就要借助工具书,切不可随意根据感觉作答.第一个字读作piāo,第二个字写作捷.
(2)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掌握.人少谓之寡,人多谓之众.抵挡不住谓之不敌,所以这个成语是寡不敌众.
(3)人们常用的查字法有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鹤字的部首是鸟,所以要先查鸟部,然后再查十画.
答案:
(1)piāo;捷.
(2)寡不敌众.
(3)鸟;十.
【点评】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各种常用工具书使用方法,在平常的学习中,也一定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任何一样事物,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思。《海燕》中,郑振铎看着眼前的海燕,睹物生情,把它当成了 家乡的小燕子 ,抒发了如轻烟似的乡愁;《白鹅》里,丰子恺喜爱白鹅傲慢的模样,形象地称它为“ 大鸟 ”;而在《鹤群》中,江口涣先生则被鹤群救助伤鹤时表现出来 同仇敌忾,友爱互助的团队 的精神所感动。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学习时的积累.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主要主旨的把握,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海燕》中,郑振铎看着眼前的海燕,睹物生情,把它当成了家乡的小燕子,抒发了如轻烟似的乡愁;《白鹅》里,丰子恺喜爱白鹅傲慢的模样,形象地称它为“大鸟”;而在《鹤群》中,江口涣先生则被鹤群救助伤鹤时表现出来同仇敌忾,友爱互助的团队的精神所感动.
答案:家乡的小燕子
大鸟
同仇敌忾,友爱互助的团队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文章内容的把握.
 
3.古诗文默写。
(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4)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土燕脂凝夜紫。
(5)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偏”易写成别字“篇”)
(2)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注意“悬”的书写)
(3)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涕”的书写)
(4)角声满天秋色里
(5)提携玉龙为君死(“携”易写成别字“谢”)
(6)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4.校园正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如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结论:
年度
人均阅读时长(每天)
纸质阅读(分钟)
手机阅读(分钟)
2013
15.38
16.52
2014
13.43
21.70
2015
12.93
23.56
(2)下面是两位同学在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仿照这两句,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表达你的读书感悟。
A.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B.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感悟: 读书就像酿蜜,只有多方采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把表格转换成文字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标题,即可得出结论.注意,一般不能出现表格中的数据.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据此可得出结论:近几年来,人均纸质阅读时间越来越短,手机阅读时间越来越长.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读书就像酿蜜,只有多方采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答案:
(1)近几年来,人均纸质阅读时间越来越短,手机阅读时间越来越长.
(2)读书就像酿蜜,只有多方采撷,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读写题目,所选题目都是常见题型,也是考试中的常考题型.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
 
二、阅读理解(40分)
5.(12分)(2016春 晋江市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③可爱者甚蕃
④陶后鲜有闻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C. 。
A.花之隐逸者也
水陆草木之花
B.濯清涟而不妖
妇拍而呜之
C.可爱者甚蕃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无丝竹之乱耳
技止此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在《陋室铭》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而“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翻译.
【分析】参考译文:
甲文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②句意为: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③句意为:可以喜爱的有很多,蕃:多.
④句意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鲜:少.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①句意为:花中的隐士,之:助词,的.②句意为: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之:助词,的.
B.①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而:表转折,却.②句意为:妇人拍打(儿子)并且轻声对着孩子哼唱,而:表并列
C.①句意为:可以喜爱的有很多,可:可以.②句意为:(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可以.
D.①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耳:耳朵.②句意为: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耳: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故选:A.C.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丝竹”:泛指音乐;“案牍”,指官府公文;“劳”,使…劳累.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之”:助词,的;“宜”,应该;“众”,多.句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答案:
(1)①这;②博学的人;③多;④少
(2)A.C.
(3)①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4)
【点评】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义: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等闲视之,置之度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或舒缓语气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焉)
  鲜:少

陶后鲜(xiǎn)有闻);新鲜,(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艳,(芳草鲜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
  【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谓语


”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6.(12分)(2016春 晋江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林疯狂”曾经是个响当当的品牌,当时的新闻媒体,几乎将林书豪这个80后亚裔小子捧上天,甚至美国时代杂志亚洲区还一度将他作为封面人物。
②但林书豪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高一时,林书豪入选了校队,一年后他入选了分区年度最佳二年级生阵容,随即又两度荣膺最有价值球员。然而,虽然拥有美国国籍,但歧视和嘲讽一直在学校里伴随着林书豪。每当他走进球场的时候,就会有人不屑地说:“快回去吧,中国人,这里是篮球场,没你的事!”林书豪当时的身高只有1.60米,在一群身材高大的美国学生中就像个“小不点”,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
④面对受委屈的儿子,父亲林杰明告诉他:“即便有些人对你品头论足,你也必须保持冷静,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自那以后,林书豪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经过不懈的努力,高中最后一个赛季,他交出了场均15分7助攻6篮板5抢断的华丽数据,率队取得32胜1负的惊人战绩,并最终在加州二级联赛成功夺冠。
⑤高中的出色表现并没有让林书豪进入他理想中的大学﹣﹣篮球名校斯坦福,他只能选择篮球并不出名的哈佛大学。
⑥进入哈佛,林书豪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花在篮球上。但第一个赛季,林书豪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
⑦林杰明又教育儿子:“不要急于求成,你首先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是你首要的职责。”“欲速则不达”,此时,林书豪才体会到这句中国成语的深刻意义。他开始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这样学习与打球二者相得益彰。
⑧转变了想法的林书豪,第二个赛季出场时间飙升到31分钟,场均得分也达到12.6分。第四个赛季,林书豪已经成为绝对主力,得分、助攻和抢断都是球队第一。一个身高仅有1.91米的华裔后卫成为比赛主宰,NCAA赛场上似乎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⑨林书豪征服了美国篮坛,那些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人也成了他的拥趸者,他终于用成绩赢回尊严。虽然在这个篮球殿堂里几经波折,但父亲教给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支撑着他。
(1)请概括出文中林书豪遇到的问题,及父亲告诉他的道理。
(高中时)问题: 个子矮,别人的不屑让他自卑 
道理: 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大学时)问题: 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 
道理: 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2)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 D 
A.文章第④段中交代了林书豪在赛场上的华丽数据印证了他背后的付出。
B.文章第⑦段中林书豪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成长中合理分配时间的重要性。
C.第⑦段中“欲速则不达”指的是凡事是不要急于求成。
D.林书豪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3)说说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林书豪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材料简析,至少两点)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内容主旨;句段分析.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林书豪高中时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大学合理分配学习与训练时间,该学习时,一定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学习累了再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最终成就了响当当的“林疯狂”,表现了林书豪刻苦努力,善于听取意见,吸取教训的好习惯.
【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根据提示词可以在文章找到高中时问题:个子矮,别人的不屑让他自卑.
道理: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大学时)问题: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道理: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D项“林书豪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努力,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文章林书豪听取父亲的告诫取得成就.
故选:D
(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结构:承上启下;内容:为下文林书豪到篮球并不出名的哈佛大学做铺垫.
(4)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林书豪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表现了他的刻苦努力;从林书豪听取父亲的告诫看出他善于听取意见,吸取教训.
答案
(1)高中时问题:个子矮,他自卑.
道理:反击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现,只要你赢下比赛,人们自然会尊重你.(大学时)问题:平均出场时间只有18分钟,场均4.8分,表现一般.道理:不要急于求成,首先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2)D
(3)结构:承上启下;内容:为下文林书豪到篮球并不出名的哈佛大学做铺垫.
(4)林书豪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表现了他的刻苦努力;从林书豪听取父亲的告诫看出他善于听取意见,吸取教训.
【点评】段落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7.(11分)(2016春 晋江市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8分23秒的震撼
①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②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③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3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④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⑤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⑥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⑦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A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⑧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B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⑨如血的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⑩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
(1)请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第①段所说的“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2)选文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对下列两个句子进行赏析
A.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从修辞的角度)
B.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从加点词的角度)
(3)第⑩段和第 段反复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4)第 段中作者提到“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野牛为什么是“强者”。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内容主旨;句段分析.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小牛的尾巴,被群狮与巨鳄争夺撕扯,但是众野牛用了短短的8分23秒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奇特的画面让我意识到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行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团体的力量.
【解答】(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总结概括即可.通过下文“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可以明确: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小牛的尾巴,被群狮与巨鳄争夺撕扯.
(2)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注意比喻拟人一定要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分析表达效果.(3)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众野牛在面对雄狮时的气势的雄壮.B运用“疾冲”猛力一挑”等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野牛在面对雄狮时的勇猛威武.
(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8分23秒”反复出现,结合上文“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可以看出,作者强调“8分23秒”是因为这个词语强烈地表现了牛狮之战完全推翻了“我”最初认为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一般规律.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示例一: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是取决于体魄的强壮与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示例二: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示例三: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行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答案
(1)小牛被一只狮子扑进河里,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一条巨鳄牢牢咬住小牛的尾巴,被群狮与巨鳄争夺撕扯.
(2)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众野牛在面对雄狮时的气势的雄壮.
B运用“疾冲”“猛力一挑”等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野牛在面对雄狮时的勇猛威武.
(3)这一词语强烈地表现了牛狮之战完全推翻了“我”最初认为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一般规律.
(4)示例一: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是取决于体魄的强壮与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示例二: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示例三: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行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点评】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8.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情节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刚到岛上时,看到岛上一片凄凉,渺无人烟,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于是给荒岛取名“无人岛”.
B.鲁滨逊把柱子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立在他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在这根柱的四边,他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日历.
C.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鲁滨逊发现陶器经过火之后变得更加坚硬,于是他用火烧制出瓦罐瓦锅等炊器,使自己吃上了面包.
D.鲁滨逊花了五个月工夫,做成了一只独木舟,用来逃离小岛,可结果却因为太大没办法挪到海边而不得不把它丢弃了.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有关故事情节.
【解答】鲁滨逊刚到岛上时,看到岛上一片凄凉,渺无人烟,感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于是给荒岛取名“绝望岛”,不是无人岛.
答案:A.
【点评】《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鲁滨逊后来教会他哪些本领?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解答】从文段看,“他”是被鲁滨逊救下来的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后来教会了星期五打猎、说英语、打谷做面包、讲解《圣经》等.
答案:星期五,打猎、说英语、打谷做面包等.
【点评】《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遭遇灾难,先被海盗攻击,再到种植园,最后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三、作文(40分)
10.(40分)(2013 江西)写作。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少于600字。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略
【解答】略
【点评】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