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0 16:21:50

文档简介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史实;
⑵了解并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21cnjy.com
【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元朝的统治不足百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在战争中崛起的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君主。鉴于元朝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兴衰的教训,朱元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锦衣卫、八股取士又是怎么一回事?21·cn·jy·com
二、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期,政治十分腐败,宫廷权利斗争导致政局不稳,各级官员大肆刮搜民财,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上连年天灾,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多支反元的武装队伍,其中朱元璋的力量逐步壮大。www.21-cn-jy.com
[博闻] 红巾军是与元末起义反抗元朝统治的主要力量,因起义军以红巾包头和红旗为号,故被称为“红巾军”。又因为起义军多信仰民间宗教,京朝聚众焚香,也被称为“香军”。起义爆发后,红巾军迅速攻占许多地区,并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一些地方好强也趁机拥兵起事,纷纷割据称王。2·1·c·n·j·y
2.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出身于濠州(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父母等人死于文艺。为了求生,朱元璋曾出家做和尚,四处托钵行乞,后来加入红巾军。因为机智勇敢,他很快成为将领,并严明军纪,招揽人才,稳打稳扎,逐一荡平群雄,最终在各派反元势力中脱颖而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明军的一再打击下,元朝残余势力不断北陶3逃,并逐渐分裂成多个部落,有毒先后降附明朝,有的则继续从事游牧。这些游牧部落不时发兵侵扰边境地区,明朝因此开始重修长城进行防御。21·世纪*教育网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1385年,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恒与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吏勾结,大肆贪污税粮。朱元璋亲自处理此案,啥了涉案官员3万多人。“郭恒案”也成为明初最著名的大案。
[明理] 朱元璋曾说:“天下初定,百姓贫困,就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毛;新植之木,补课摇其根基。”这番话很好地说明了朱彦章为什么要推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2-1-c-n-j-y
二、明初强化皇权
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冗,明太祖只好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阅读和起草文件,并备咨询。后来明成祖朱棣在皇宫中设置内阁,挑选文臣入阁帮助处理政务,类似今天的秘书。官员走账须由宦官转呈皇帝批示,再发到内阁。内阁根据皇帝批示,草拟出处理建议,请皇帝审阅和做出决定。内阁不能罔行建议,更不能直接行事。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1)在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权利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专职皇权发展到高峰。
(2)在地方:废除元代的行省制,改设丞宣布政史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行政、司法和军事。三司地位平等,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朝廷对对地方的控制。【出处:21教育名师】
(3)设立锦衣卫,其作用是:强对官吏、百姓的监控。明太祖死后,明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这些机构合称“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可以侦察、缉捕、审讯、处死任何对黄泉构成威胁的官民,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主义政治氛围。【来源:21cnj*y.co*m】
明朝时,特务遍布各地。有一次文臣钱宰上朝回家,随口吟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归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课,明太祖对他说:“你昨天做了首好诗,不过我没有'嫌'你来迟呀,'嫌'改作'忧'字如何?”钱宰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连磕头谢罪。【版权所有:21教育】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明太祖还动辄对不合己意的大臣施以廷杖,很多大臣甚至被杖责致死。
[善思]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另一位明末学者沈起堂则认为明“亡于厂卫”。想一想,他们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罢丞相始也”:没有相权制约的皇权必然腐化,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明王朝为农民战争所灭亡。
“亡于厂卫”:正是有了东厂、西厂、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维稳工具,明朝的皇帝虽然压制起士大夫阶层、下层民众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活力的极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虽有200多年历史,但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上却无所进展甚至还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科举之弊
为了培养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充实官僚队伍,明太祖逐步建立各级学校完善教育内容,并沿用科举取士制度。
早在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就在应天建立了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儒学的学生称为监生。朱元璋直接干预国子监的学习内容,曾下令将《孟子》中触犯君权的语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多条内容删掉。21*cnjy*com
1.明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合格者将被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考试命题必须在如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范围内选取,答题格式同意使用八股文,考生答题必须遵从圣贤之意,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明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平等竞争性和开放色彩,但是靠实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www-2-1-cnjy-com
[善思]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批评明代的科举制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至郊所坑者四百历史余人也。”你知道顾炎武是将明代科举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进行比较吗?你同意顾炎武的观点吗?
焚书坑儒;同意,明代的科举制度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
[学而时习]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 C )
A.设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锦衣卫
[温故知新] 对比现代教育,你认为明代的科举和学校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
明代的科举制度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21教育网
[集思广益] 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的利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隋唐以前,官员上朝奏事都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朝,明太祖明确规定,官员上朝必须跪着奏事。结合本课知识思考: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新授小结
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B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2)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D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21*cnjy*com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C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
2.明朝建立的时间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明初强化皇权
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三、科举之弊
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
【教学反思】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一课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37课,本课的重难点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应该注重本课各环节流畅,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新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呈上启下的方法,自然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的学习,运用多媒体,采用设疑、故事、绘图、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巩固小结和课堂检测,理清了本课的知识线索,实现了当堂内容当堂巩固,整堂课教学效果理想。
运动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属于元末农民起义原因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外族入侵 ③灾难频繁 ④对外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明朝建立的时间是( )
A.1318年
B.1368年
C.1398年
D.1421年
3.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4.下列各个王朝都城建在今天南京的是(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三国时的吴国 ④西晋 ⑤明朝
A.③④⑤
B.③⑤
C.③④
D.①②⑤
5.明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6.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
A.削藩战争
B.争夺皇位的战争
C.分裂战争
D.加强中央集权的战争
7.明成祖迁都的原因是( )
A.政治动乱
B.南方水患严重
C.外族入侵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明朝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包括( )
①四书 ②三通 ③五经 ④四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各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
A.实行削藩政策
B.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C.迁都北京
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10.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行省制
D.明朝废宰(丞)相
二、简答题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其发展趋势怎样
1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三、材料分析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枢垣记略》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曝杂记》21教育网
(1)据材料一,说明顺治年间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雍正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军机处有何特点?
1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21cnjy.com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21·cn·jy·com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A 5.C 6.B 7.D 8.C 9.C 10.C
二、简答题
11. 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本质:专制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www.21-cn-jy.com
12.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3.进步作用: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
①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2·1·c·n·j·y
②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
①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
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⑤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材料分析
14. (1)特点: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满洲贵族(议政王大臣)权势大。弊端:皇权受到限制,不利于稳定朝政;满洲贵族权势大,不利于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2)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公务。
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统治)的需要。
(3)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利于皇帝控制;军机大臣人数较多(六、七人),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参与处理机要政务,能够协助皇帝控制政权;军机处设在离皇帝办公近处,便于皇上随时召集。
15. (1)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21·世纪*教育网
(2)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www-2-1-cnjy-com
(3)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岳麓版 七年级下册第37课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导入
元朝的统治不足百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在战争中崛起的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君主。鉴于元朝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兴衰的教训,朱元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强化皇权、巩固统治?锦衣卫、八股取士又是怎么一回事?
新授
一、明朝的建立
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期,政治十分腐败,宫廷权利斗争导致政局不稳,各级官员大肆刮搜民财,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上连年天灾,人民无法生活下去。
博闻
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起义。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多支反元的武装队伍,其中朱元璋的力量逐步壮大。
红巾军是与元末起义反抗元朝统治的主要力量,因起义军以红巾包头和红旗为号,故被称为“红巾军”。又因为起义军多信仰民间宗教,京朝聚众焚香,也被称为“香军”。起义爆发后,红巾军迅速攻占许多地区,并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一些地方好强也趁机拥兵起事,纷纷割据称王。
新授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
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
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出身于濠州(今安徽凤阳)的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父母等人死于文艺。为了求生,朱元璋曾出家做和尚,四处托钵行乞,后来加入红巾军。因为机智勇敢,他很快成为将领,并严明军纪,招揽人才,稳打稳扎,逐一荡平群雄,最终在各派反元势力中脱颖而出。
新授
在明军的一再打击下,元朝残余势力不断北陶3逃,并逐渐分裂成多个部落,有毒先后降附明朝,有的则继续从事游牧。这些游牧部落不时发兵侵扰边境地区,明朝因此开始重修长城进行防御。
新授
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1385年,有人告发户部侍郎郭恒与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吏勾结,大肆贪污税粮。朱元璋亲自处理此案,啥了涉案官员3万多人。“郭恒案”也成为明初最著名的大案。
明理
朱元璋曾说:“天下初定,百姓贫困,就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毛;新植之木,补课摇其根基。”这番话很好地说明了朱彦章为什么要推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新授
二、明初强化皇权
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冗,明太祖只好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帮助阅读和起草文件,并备咨询。后来明成祖朱棣在皇宫中设置内阁,挑选文臣入阁帮助处理政务,类似今天的秘书。官员走账须由宦官转呈皇帝批示,再发到内阁。内阁根据皇帝批示,草拟出处理建议,请皇帝审阅和做出决定。内阁不能罔行建议,更不能直接行事。
新授
(1)在中央: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权利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专职皇权发展到高峰。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2)在地方:废除元代的行省制,改设丞宣布政史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行政、司法和军事。三司地位平等,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朝廷对对地方的控制。
新授
锦衣卫木印
(3)设立锦衣卫,其作用是:强对官吏、百姓的监控。明太祖死后,明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由宦官统领。这些机构合称“厂卫”,都由皇帝直接控制,可以侦察、缉捕、审讯、处死任何对黄泉构成威胁的官民,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主义政治氛围。
新授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明太祖还动辄对不合己意的大臣施以廷杖,很多大臣甚至被杖责致死。
明朝时,特务遍布各地。有一次文臣钱宰上朝回家,随口吟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归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课,明太祖对他说:“你昨天做了首好诗,不过我没有'嫌'你来迟呀,'嫌'改作'忧'字如何?”钱宰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连磕头谢罪。
新授
善思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曾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另一位明末学者沈起堂则认为明“亡于厂卫”。想一想,他们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罢丞相始也”:没有相权制约的皇权必然腐化,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明王朝为农民战争所灭亡。
“亡于厂卫”:正是有了东厂、西厂、锦衣卫这样高效率的维稳工具,明朝的皇帝虽然压制起士大夫阶层、下层民众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活力的极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虽有200多年历史,但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上却无所进展甚至还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新授
三、科举之弊
为了培养和选拔合适的人才充实官僚队伍,明太祖逐步建立各级学校完善教育内容,并沿用科举取士制度。
早在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就在应天建立了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儒学的学生称为监生。朱元璋直接干预国子监的学习内容,曾下令将《孟子》中触犯君权的语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多条内容删掉。
新授
明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合格者将被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考试命题必须在如家经典“四书五经”的范围内选取,答题格式同意使用八股文,考生答题必须遵从圣贤之意,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科举考试功名阶级示意图
新授
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明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平等竞争性和开放色彩,但是靠实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明仇英《观榜图》局部
新授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批评明代的科举制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至郊所坑者四百历史余人也。”你知道顾炎武是将明代科举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进行比较吗?你同意顾炎武的观点吗?
善思
焚书坑儒;
同意,明代的科举制度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
新授
学而时习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明太祖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 )
A.设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锦衣卫
C
新授
对比现代教育,你认为明代的科举和学校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
温故知新
明代的科举制度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健康发展。
新授
集思广益
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的利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隋唐以前,官员上朝奏事都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朝,明太祖明确规定,官员上朝必须跪着奏事。结合本课知识思考:中国古代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新授小结
新授小结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
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1.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练习
B
2.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习
D
3.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练习
C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
2.明朝建立的时间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明初强化皇权
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三、科举之弊
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