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娃巴尔达圆舞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通过欣赏,感受和体验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喜爱圆舞曲这种艺术形式。
(二)
聆听《斯娃巴尔达圆舞曲》,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从音乐中辨认出圆舞曲音乐。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别这首乐曲的不同情绪、风格。了解圆舞曲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 导
入:
1、背景介绍
是舞剧名作《葛蓓莉娅》中的选曲。作者德利勃,被称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据说它最早是一首钢琴曲,后开经轻歌剧《蝙蝠》作为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举行首次演出。同年3月1日又在维也纳剧院公演。
2
作者介绍
法国歌剧、芭蕾舞剧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管风琴家。
雷奥·德利勃德利布出生於圣日尔曼迪瓦尔(即今日萨尔特省拉夫赖士),父亲是一个邮差,在他年幼时已过身;母亲则是业馀的音乐演奏家,而祖父亦曾当过歌剧歌手,因此德利布自少便从家人中接触音乐。1847年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阿道夫·亚当学习作曲,当时也学习声乐和键盘。毕业后先后在国家歌剧院(Thé tre
Lyrique)、巴黎歌剧院(Paris
Opéra)、圣皮埃尔德夏尤教堂(Saint-Pierre-de-Chaillot)等担任合唱指挥、伴奏或风琴演奏手。1871年与莱昂蒂内(Léontine
Estelle
Denain)结婚。
德利布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和舞台剧有关,他先后共完成了超过20出的歌剧和轻歌剧和三出芭蕾舞剧,他亦有创作艺术歌曲等作品,但室乐、管弦乐作品则近乎欠奉。
他的作品与法国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旋律流畅优美,管弦乐配器清澈秀丽,是雅俗共赏的精品,在各国颇为著名。他的舞剧音乐对欧洲芭蕾舞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柴可夫斯基等的舞剧音乐都深受其影响。此外,他还写有三十多首浪漫曲、歌曲以及一些合唱曲。
(二)作品欣赏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这首乐曲的风格,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乐曲的背景、理解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三)相关知识的学习
圆舞曲又叫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慢三拍子农民舞曲“连德勒”。18世纪~19世纪、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交响曲作品中出现了这种舞曲,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速度不断加快、和声色彩进一步丰富、19世纪初、圆舞曲还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偏爱与推崇,得以同高雅的小步舞曲分庭抗礼,进而赢得大众欢迎进入浪漫音乐时期以后,著名作曲家竞相创作圆舞曲,推动了圆舞曲的发展。近代圆舞曲可分为维也纳式和法国式两种主要类型。前者通过三拍子中第二拍稍早出现的处理,突出韵律动感;后者则由三拍子(3/8或3/4拍)转为六拍子(6/8拍),并伴以不断加快的演奏速度,把音乐推向高潮。圆舞曲的用途和表现内内容都比较广泛。可用于交际场合伴舞(多为维也纳式),也可用于歌剧、舞剧音乐,还常常以独立的器乐和声乐圆舞曲形式演奏或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