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1 08: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老王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的善良。唤起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爱心。
【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体会老王和作者一家的善良。唤起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爱心。
【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参考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这是一写人叙事的散文,学习这样的文章不妨从文章的事件入手或从人物的描写入手,可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再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
3、散文学习重在对语言的品味。语言品味须细读课文,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联系与文章有关的作者的生平经历,才能品出言中之意以及言外之意,才能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才能读出自己的深厚感悟。【学习过程】




一、走进作家作品(请把相关要点用红笔划出来)
(一)看一看
1.在中国学问渊博人格高尚的女士才被尊称为“先生”,杨绛就是其中一位,让我们多方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杨绛先生其人其文吧。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4、补充资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把生字词在课文中划出来,然后用红笔在课文上注音解释,并加以识记。



惶恐
肿胀
荒僻
取缔
降格
镶嵌
门框
滞笨
侮辱
愧怍
三、初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做好批注)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2)
文中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有何用意
(3)
课文记叙老王的工作和生活,重点详写了哪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写?




一、给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蹬(

惶(
)恐
荒僻(

塌(
)败
取缔(

骷髅(

眼翳(

滞(
)笨
攥(
)着
愧怍(

二、找出并改正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
1.老王常有失群落武的慌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2.每天清辰,老王抱着冰上三楼,带我们放入冰箱。(

3.我女儿说他是夜盲证,给他吃了大瓶的鱼杆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zhì)
荒僻(pì)
B.取谛(dì)
愧怍(zhà)
C.攥着钱(zuàn)
惶恐(huánɡ)
D.骷髅(kū
lóu)
伛(yǔ)
2、依课文,选择正确的一项。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的小胡同。
A.偏僻
B.荒僻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的小屋。
A.坍塌
B.塌败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
)了。
A.取缔
B.取消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
A.愧怍
B.惭愧
3、填空。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
___
_”,
二曰“________”。
二、阅读
乞 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②)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③)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1.“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请将它们分别填入文中标序号处。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通读全文,领会文意,然后在结尾句中的方框处各填一个词。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那儿得到了□□。
3、“我”和乞丐握手的基础是什么?
4、“这也是恩惠啊”中“这”指的是什么?
5、.结尾句有何深意?“我”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30个字)。
“我”从那位“乞丐老人”那里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
_。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11)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12)儿子仰脸看我。
(13)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14)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15)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1.阅读文章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回答:
(1)“我”“不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2.第⑨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描写。结合全文思考:这样描写老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请找出文中分别描写两位老人的目光且前后呼应的句子,回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后来,“我”为什么又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猥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