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连续班)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连续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11 10:2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2区)
高一
年级
生物(连读班)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①血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径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右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6.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A.①→②    B.③→④
C.②→①
D.④→③
7.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
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
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
D.能使尿量增加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而起作用
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9.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10.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C.⑤、⑥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
11.婴幼儿期分泌过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12.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1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右图的哪个区受损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④区
15.汶川大地震后,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B.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C.胰高血糖素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
D.胰高血糖素减少,抗利尿激素增多
16.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17.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18.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19.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②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0.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21.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2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3.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4.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
25.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2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人体稳态的形成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C.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28.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29.(2014·上海六校联考)下图显示一个传出神经元。该神经元在X位置受到刺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冲动会达到效应器
B.冲动会达到脑部
C.冲动会达到Y处的感受器
D.在Z处会有神经递质释放
30.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②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分泌减少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小题,共40分)
1.(8分)右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1、2、3、4、5为五个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画神经元有______个,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
(结构)实现的,而且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
。两个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依靠
(化学物质)完成的。
2.(6分)右图是某同学血糖浓度和甲、乙两种调节血糖浓度相关的激素相对浓度的变化图,据图回答:
(1)
甲激素是____________;乙激素是________,是由_______细胞分泌的。
(2)甲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甲激素的作用结果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甲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_______。
3.(11分)下图突触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上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③]的名称是____
____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
]_________。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4.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
都属于细胞外液,请在下列方框中分别填写其名称:
SHAPE
\
MERGEFORMAT
(2)用箭头表示出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字母即可)。
(3)以上a、b、c合称___________,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
(4)长时间行走后,脚底会磨起“水泡”,刺破水泡,流出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6)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2区)
高一
年级

物(连读班)答案
第一卷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A
B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B
C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C
A
C
D
B
A
B
第二卷非选择题
1.(8分)(1)
3

[
3
]__神经中枢______
(2)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3)突触
单方向的
神经递质
2.(12分)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抑制 反馈调节
3.(8分)(1)树突膜或胞体膜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兴奋或抑制
(4)轴突(突触小体)

4.(12分)(1)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2)
(3)
细胞外液
内环境
(4)
组织液
(5)
自由扩散

6


(6)
血浆蛋白质含量较多.组织液几乎没有蛋白质
(2分)










a
b
c

页,共


页,共


页,共


页,共


页,共


页,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