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
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
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 杨维桢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造门纳履无虚日
纳履:穿鞋,借指辞别。
B.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
纂叙:撰写。
C.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蹈海:跳海
D.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
胄监:监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C.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5分)
(2)
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8.词中所写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描写简要说明。(5分)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xī)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③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gāng)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④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斧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
⑤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则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碳,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
⑥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
⑦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⑧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兵家事不#from
阅读答案__秋风桐槐说项羽来自学优网http://21世纪教育网/ end#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chěng)状。
⑨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
⑩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
⑾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有删改)
(1).下列词语中的“疾”与第④段“狂呼疾喊”之“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疾驰 B、疾恶如仇
C、奋笔疾书
D、疾风暴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
做法。
B、第⑧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
C、第⑨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D、作者认为司马迁和青桐古槐一样,都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
、本文以“秋风桐槐说项羽”为题目,请结合第④-⑧段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项羽”的?(6分)
(4)、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5)易中天对项羽曾有“项羽死得壮烈,死的英雄”“项羽的死是高贵的”“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等评价,结合上面的文章以及自己的所知,谈谈自己对项羽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3分)
A、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
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1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是(
)
(3分)
A、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B、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C、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先生远道而来,为现场的观众朗诵了鲁迅先生在厦大执教期间写下的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庆祝厦门大学建校89年。
D、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夏衍尽自己最大努力,搜集素材,完成了《包身工》这部划时代的作品。
14、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②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③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④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A.②④①③
B.③①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15、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5分)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
16、下面的一幅对联,打乱了顺序,请你将其整理为一幅较为工整的对联。(6分)
康桥河边
旷世伟人
多情游子
橘子洲头
作别西天云彩
书写壮志豪情
上联:
下联: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起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伞,第三个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家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带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就问第三个旅行者怎么回事.
第三个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凭借的优势."……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
下联:
1.B这是秦的文教政策。
2.D因果倒置
3.D“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
4.D.(胄监:即国子监。亦指国子监的生员。A.纳履:穿鞋,借指辞别。B.纂叙:撰写。D.蹈海:跳海)
5.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6.B.(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因果关系;
“不调”指与人合不来。以至于十年不能与有矛盾的人和好。)
7.(1)
(杨维桢)详细复信给张士诚,反复讲述顺应时势、违背时势,成功和失败的理论,张士诚没有采用。(“复”“反覆”“告”“用”各占1分,句顺1分)
(2)
因维桢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太祖)派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5分)
(“以”
“老文学”
“币”
“诣”
各占1分,句顺1分)
杨维桢传阅读答案翻译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母亲李氏,梦见月亮上的金钱坠入怀中,遂生下杨维桢。小时候,一日能记诵书数千言。父亲杨宏,建楼于邀崖山中,绕楼种梅一百棵,聚集书籍几万卷,去掉梯子,让他在楼上诵读了五年,因而自号邀崖。孟双麦室四年进士及第,代理丢盒尹,改任钱清场盐司令。狷介刚直,与人多违忤,十年没有调职。适逢辽、金、苤三史修成,杨维桢写了篇一千余言的《正统辩》,总裁官欧阳元功读罢赞叹道:“百年之后,公论将定于此了。”将推荐他而没有实现,转任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提升任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任,适逢兵乱,避乱于直春山’再转徙到钱塘。张士诚多次招请他,不上任,便派他的弟弟张士信咨询他,于是撰作五论,写信答复张士诚,反复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张士诚不能采用他的意见。又得罪达识丞相,迁居于松江之畔,四方搢绅大夫与东南才识俊拔之士,登门拜访者每日不断。酒酣之后,笔墨纵横。有时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坐于船屋之上,吹奏铁笛,作《梅花弄》曲。有时叫侍儿唱《白雪》之辞,自己用凤琶伴奏。宾客们都蹁驩起舞,自以为是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集诸儒编纂礼乐书,因尘维桢是前朝文学老儒,便派翰林詹同备礼登门招请,杨维桢辞谢道:“哪有老妇行将就木,又再次治妆出嫁的呢 ”第二年,又派主管官员敦促,杨维桢赋《老客妇謡》一章进献给皇帝,说:“皇帝若能尽用我之所能,而不勉强我作所不能就可以,否则我惟有蹈海一死而已。”皇帝答应了他的条件,赐给安车乘坐到朝廷,留住一百一十天,编纂的叙例大略定下,就请求退休。皇帝成全他的心愿,仍让他乘安车回山隐居。史馆胄监之士设帐饯行于西门之外,宋濂赠诗给他,说:“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很尊崇他。到家后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杨维桢诗名独盛一时,号称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瓒、昆山顾瑛为诗文朋友,与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世外朋友。张厘称他的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有絶代金石之声。宋濂称赞他的论著,如同阅读茴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光四射。他的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摇荡陵厉,如鬼神设辞施文,尤其号称名家。杨维桢迁居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以及桥居松江的钱惟善互相唱和。号云松野衲。两人去世后,与杨维桢同葬于干山,人们称为三高士墓。
8、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写出“早春”,2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9、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10、(1)万类霜天竞自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瞋目
11(1)、D
(2)、B
“只具有游乐价值”错,此处描写仍是对“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的解说。
(3)、①留下许多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项羽对文化的贡献;②项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如果答“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也算对);③项
羽为后
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型和话题;④项羽成为中国人做人的价值体系中的偶像;⑤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满足了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
考。 (评分标准:每点1分)
、①与题目和开头呼应(1分),②点出青桐古槐与项羽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③卒章显志(或点明文章主旨)(1分),作者借凭
吊这两
棵古树表达了对项羽的欣赏敬仰之情(2分);④揭示了游人把这两棵古树当作项羽的象征加以礼敬,和作者评价“成为项羽故里的一脉魂”的原因(1分)。
略
12、A
13、B
(成分残缺)
14、C
(依词牌的形式可知答案)
15、示例:海,没有母亲的爱浩瀚。(或“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母亲您是大海,我们是大海里的浪花。(或“母亲您是天空,我们是天空里的云朵”;“母亲您是大树,我们是树下的小草”。)(2分)(注意句式、修辞、喻体之间的关系)
16、解析:通览对联内容,先将内容分成两类,一类与《再别康桥》有关,一类与《沁园春 长沙》有关;然后在表达通顺的前提下,将相关内容一一对应;最后按照上联仄声结束,下联平声结束的规律,定出上、下联。(2分)
答案:(上联)康桥河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橘子洲头旷世伟人书写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