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综合测试题(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它是(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章华同学的饮食习惯不好,常吃肉类食品,不吃蔬菜和水果,结果导致他的牙龈经常出血,原因是该同学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经消化能够直接被吸收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维生素、无机盐
D.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
4.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缺少哪种物质引起的(
)
A.锌
B.铁
C.铜
D.钙
5.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可以分泌胆汁
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6.如图曲线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这种物质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7.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无机盐
③淀粉
④脂肪
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③①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8.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能分泌胆汁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食品安全成为近期公众聚焦的问题,它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是几种对食品生产和制作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能使食品“色、香、味”
俱全,可任意加入添加剂
B.用瘦肉精喂猪,能增加猪的瘦肉,可满足人们的需求
C.用少量乙烯利催熟剂催熟香蕉等水果,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D.在奶粉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可提高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
10.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过少量的A型血和少量的B型血,因此,你推测他最可能是哪种血型(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11.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2.今年3月,我市
7名教师赴疆支教。他们刚到高海拔地区时,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13.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下面哪项(
)
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
14.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A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献血站无偿献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型血液中含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B.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一般终生不变
C.一次献血200毫升一般不会影响健康
D.给病人输血时应遵循输同型血为原则
15.如图是某人用标准血清进行血型鉴定时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左侧是用A型血清与此人血液的反应,右侧是用B型血清与此人的反应。请问此人的血型是(
)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16.如图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17.在震区会有很多人受伤。若发现伤员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可判断这是_______血管出血;若因出血过多而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遵循的输血原则是_______
(
)
A.动脉、输同型血
B.动脉、输同型异型血皆可
C.静脉、输同型血
D.静脉、输同型异型血皆可
18.下列有关人体内瓣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静脉内有静脉瓣
B.动脉内有动脉瓣
C.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D.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1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体循环的途径正确的是(
)
A.④→⑩→⑨→⑧→①
B.③→⑤→⑥→⑦→②
C.②→④→⑩→⑨→⑧→①→③
D.①→③→⑤→⑥→⑦→②→④
20.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部,至少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21.(6分)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更可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克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23
500焦,1克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31
800焦,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22.(10分)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是因为[
]_______
分泌的_______在口腔内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
(2)[
]胰腺作为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______________等物质。
(3)[
]_______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能对______________进行物理性消化,故肝炎病人不宜多吃油腻食物。
(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
]_______进行,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23.(12分)空军总医院成功地为来自新疆的51名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通过“心蕾工程”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上述材料及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1、2小题均填代号)
(1)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_____和______两个腔。
(2)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由_______血管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在右心房与_______之间产生封堵作用。
(3)实施手术前,为防止意外发生,要做好输血的准备。经验血,某患病儿童的血型为AB型,输血时该儿童应优先接受_______型的血液,紧急情况下还可以考虑接受少量的_______型血。
24.(9分)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_______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2)A表示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血液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
(3)B表示_______的过程,其中[2]中的血液进入[
]_______,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血液最终由[
]_______返回心脏。
25.(8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四腔中,[
]_______的壁最厚。
(2)血液流经[6]后,_______物质明显增多,______________减少。
(3)经过[1]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患者d处输药液,应在_______处扎胶皮管(填c或e);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_。
26.(15分)如图表示消化液消化食物的某一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是向A、B内各注入2毫升浆糊,各滴入2滴碘液所呈现的状态。这时浆糊呈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图二的操作后,摇匀并放入37
℃温水中,产生图三现象。试问:A内的浆糊呈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B内的浆糊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将A、B放入37
℃的温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属于糖类,糖类属于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属于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维生素能够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各类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肉类食品中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禾谷类植物的种皮中含有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该同学牙龈经常出血,说明他患了坏血病,是由于挑食造成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
3.【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的六类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可直接被吸收;糖类、脂肪、蛋白质需经消化变为简单的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4.【解析】选D。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作用。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是作用却很大,缺乏无机盐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铜的无机盐会出现少白头等症状;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
5.【解析】选B。图中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等成分,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图中②为肝脏,肝脏能分泌胆汁,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6.【解析】选A。本题考查淀粉在消化道中消化的特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消化特点是: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消化的部位只有小肠,三种物质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由图中曲线可知,该物质从口腔开始减少,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所以该物质为淀粉。
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先后顺序。淀粉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口腔和小肠;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场所是胃和小肠;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内进行。无机盐和维生素在人体消化道内不用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8.【解析】选A。本题考查肝脏的功能。由图可知,甲是肝脏,乙是小肠,丙是胃,丁是胰腺。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胃分泌胃液,胰腺分泌胰液,小肠分泌肠液。
9.【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食品安全。在所列选项中,除C选项用少量乙烯利催熟剂催熟香蕉等水果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正确外,其他三项都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输血知识。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以输少量异型血: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A型血或B型血。
1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组成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含水量占90%以上,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的废物等;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但含水少;白细胞的作用是防御疾病;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高原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氧的含量较低,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以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血常规化验及各类血细胞的功能。正常人体的血液中,各类血细胞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当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时,容易患贫血;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体内的病菌增多,人体会产生大量的白细胞,去吞噬消灭病菌,以保证人体的健康,故患急性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多。
1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血型与输血。人类的红细胞中有A、B两种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A型血的人红细胞中具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15.【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体血型鉴定。分析图示,加入A型血清的一侧发生了凝集反应,加入B型血清的一侧没有发生凝集反应。在A型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与含B凝集原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在B型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该人的血液与B型血清不凝集,说明该人的红细胞中不含A凝集原。因此该人的红细胞中只含有B凝集原,是B型血。
16.【解析】选C。图中①为静脉、②为动脉、③为毛细血管。人体的血液由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由毛细血管流入静脉。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血管的判断和输血原则。从伤员流出的血呈暗红色,流出速度较慢,可判断这是静脉血管出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8.【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瓣膜的结构和作用。静脉内有静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是在心室与动脉之间,而不是在动脉血管中;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瓣膜的作用是控制血流方向,防止血液倒流。
19.【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路线与血液的变化。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在全身的毛细血管网处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再依次经过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至少两次经过心脏。
21.【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1)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明显要高于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
(2)科学实验中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要想实验的数据误差更小、结果更科学,可以用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处理数据。
(3)给出的种子实际释放能量的数据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装置的不够严密或操作不当而使实验得出的能量远远小于种子实际释放的能量。例如: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数据时出现称重和读数的误差;装置本身也吸热;种子燃烧不够充分;种子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过程中,没选择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的底部等。
答案:(1)核桃仁含能量高于花生仁
(2)取平均值
(3)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重、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燃烧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底部等。(答出三条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图中1是唾液腺,2是食道,3是肝脏,4是胃,5是胰腺,6是大肠,7是小肠。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流入口腔后可以将一小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使馒头越嚼越感觉到甜,没被分解的淀粉和被分解后的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并被小肠吸收。
(2)胰腺可以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作为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
(3)肝脏可以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胆汁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油腻食物含脂肪多,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油腻食物的消化。
(4)小肠很长,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绒毛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1)[1]唾液腺
唾液
(2)[5]
糖类、脂肪、蛋白质
(3)[3]肝脏
脂肪
(4)[7]小肠
2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心脏和输血的知识。(1)心脏的四个腔中,左侧的B左心房和C左心室内流动脉血,右侧的E右心房和F右心室内流静脉血。(2)进入大腿静脉中的物质由G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E右心房,封堵E右心房和B左心房之间的隔膜缺损。(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AB型血为万能的受血者,即AB型血可以接受少量其他血型的血。
答案:(1)B
C
(2)G
B
(3)AB
A型、B型、O
24.【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血液循环。图A表示的是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房中的血液流入心室;图B表示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的过程,其中[2]是指左心室,它与主动脉相通,所以[2]的血液会流入主动脉,再由主动脉运输到全身各级动脉,再到各器官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最后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
答案:(1)肌肉
(2)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由心房流入心室
(3)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1]主动脉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上、下腔静脉
25.【解析】解读图示可获取以下主要信息:
(1)左心室输送血液距离远,阻力大,所以壁厚;
(2)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明显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3)血液流经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4)要在d处扎针输液,由于血液方向是由c→d→e,所以应在e处扎胶皮管。
答案:(1)[4]左心室
(2)营养
氧气
(3)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e
[2]右心房
26.【解析】实验中A是对照组,B是实验组,变量是唾液。试管内溶液是否变蓝,关键看试管内是否存在淀粉。需注意的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非葡萄糖。
答案:(1)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
(2)蓝
清水不能使淀粉分解
褪色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3)保持消化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