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综合测试题(四)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综合测试题(四)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11 14: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综合测试题(四)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国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造成周围大气中放射性碘—131严重超标,为防止放
射性碘对甲状腺造成损害,专家建议食用碘盐。对碘盐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
)
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B.幼儿时期缺碘会患侏儒症
C.内陆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碘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要经常食用碘盐
2.下列各组疾病中,均由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呆小症和巨人症
C.夜盲症和侏儒症
D.佝偻病和糖尿病
3.甲状腺不同于唾液腺、汗腺的特点是(
)
①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体表或管腔内
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里
③分泌物是激素
④分泌物微量
⑤分泌物大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
D.②③
4.蓝天明澈,波光云影。周日小兵同学和家人一起外出垂钓,当小兵的鱼钩第一次被鱼咬住时,小兵非常激动,不由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由于人体(
)
A.神经调节的结果
B.激素调节的结果
C.神经、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血液循环系统调节的结果
5.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力度。醉驾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
6.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
B.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
C.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8.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有(
)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
以上各项都参与
9.图中①②③④⑤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
A.神经元
B.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系统
10.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听到别人说“神九”上天激动不已
C.寒冷使人打哆嗦
D.遇到强光闭眼
11.人的身体各部分能协调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脑和脊髓组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B.“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C.膝跳反射受大脑的控制
D.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12.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
)
A.1
B.2
C.3
D.4
13.星期天中午,小李一家去电影院观看《冰河世纪4》,他们刚走进电影院和寻找自己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14.下图中甲、乙表示两种异常眼的成像路径,丙、丁表示矫正视力需佩戴的镜片。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需佩戴丙矫正
B.甲是近视眼,需佩戴丁矫正
C.乙是近视眼,需佩戴丙矫正
D.乙是近视眼,需佩戴丁矫正
15.鼓膜的振动是通过什么结构传到内耳的(
)
A.外耳道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咽鼓管
16.你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
)
A.眼
B.口
C.耳
D.脚
17.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和听力的是(
)
A.为了锻炼听力,使用随身听时音量要大一些
B.放鞭炮时要用手捂住耳朵
C.耳内常有分泌物,要用尖锐的工具清理干净
D.耳内分泌物能够杀死小动物,因此如果昆虫钻进耳朵,不用管它
18.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使用;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19.当你发现有人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时,最好的措施是(
)
A.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继续这么做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将这些人抓住,送往公安局惩处
D.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
20.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人们私自挖掘冬虫夏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其直接后果是(
)
A.污染水体
B.污染土壤
C.危害药农的生命与健康
D.破坏植被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21.(8分)张大爷患有糖尿病。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糖尿病病因、治疗等问题:
(1)胰岛位于________上,它分泌的胰岛素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________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由此可知,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针对张大爷的病情,医生建议他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________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3)平时张大爷的手偶然碰到刺会立即缩回,而注射时虽感到疼痛手却不缩回。从神经调节方式看,前者属于________反射,后者属于________反射。注射时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
22.(10分)如图为人的缩手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或火的刺激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_(填字母)内。
(2)由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_________,其中1叫做_________。
(3)当手受到针或火的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_
(填字母)。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_________。
23.(8分)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这节实验课上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
(1)一开始,老师要交代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你的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_________;具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
(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单,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_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3)当发现酒精里的叶片变成黄白色时,你可以准确地用镊子夹起小烧杯,放在实验台上。你的上述动作之所以能够协调准确,是因为有神经系统中_________的调节作用。
24.(9分)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
]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_________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
]_________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
]_________受到损伤。
(3)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_________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
(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_________功能正常。
25.(12分)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镉污染像幽灵一样渗透在我市马家河镇。近几年来有十几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经化验发现,原因为镉中毒。
国务院批准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企业的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今年在湘江流域开展了“同心系湘江,共护母亲河”活动,旨在关注湘江重金属污染,努力将湘江建设成为“中国莱茵河”,带动湘江流域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1)根据所学知识,你推断资料中的村民所患的是_________病。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在马家河镇流域范围内,有许多的工厂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到河水中,河水颜色发黑,并散发出刺鼻的恶臭味。该小组同学决定探究污染的河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小组准备了生长状况相同的20只小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两个水缸中,其中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_________。将A、B两个水缸放置在适宜的条件下,用相同的饵料喂食蝌蚪,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
(3)请你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可以做哪些有益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3分)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碘的合成及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缺碘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碘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要经常食用碘盐才能保证碘的含量。幼儿时期缺碘易患呆小症,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等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等严重后果。
2.【解析】选A。本题考查激素异常引起的病症。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引起的,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此,全是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项是A。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唾液腺、汗腺属于外分泌腺,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其明显特点是:其分泌物激素在人体内很微量,而且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里。
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肾上腺是内分泌腺,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因此这一调节过程叫做激素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发挥作用,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小脑的功能。小脑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使动作协调。酒后驾车,由于酒精麻醉了小脑,导致动作不协调,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6.【解析】选D。本题考查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④是神经末梢;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才能构成;神经冲动既能由轴突传导,也能由树突传导。
7.【解析】选C。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葵花是植物,不具有神经系统,葵花向太阳生长是应激性而不能叫反射;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易患侏儒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谈虎色变是通过语言中枢的反射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故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作用。在盲人“阅读”盲文时,需要躯体运动中枢支配手指的活动,需要躯体感觉中枢感受盲文的刺激,需要语言中枢来理解盲文的含义。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10.【解析】选B。人类除了具有非条件反射和对具体事物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外,还能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产生反射。寒冷使人打哆嗦属于非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遇到强光闭眼,属于对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听到别人说“神九”上天激动不已是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人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谈虎色变”的反射受语言中枢的控制,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所以此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但也受激素的调节。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从而形成视觉。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瞳孔的作用是调节进入光线的多少,刚走进电影院时,光线由强变弱,瞳孔放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人眼中的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较近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较远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1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路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矫正视力需佩戴的镜片。只有当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时,人眼才能看到清晰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大,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小,造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5.【解析】选B。人的听觉感受器是耳蜗,位于内耳,连接内耳和鼓膜的结构是听小骨,听小骨能够把鼓膜的振动传到耳蜗。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体听觉的形成。人体的听觉器官是耳,听觉感受器是内耳的耳蜗。
17.【解析】选B。本题考查耳和听力的保护。使用随身听如果音量太大,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用尖锐的工具挖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如果有昆虫钻入耳朵,要让耳对着光源,让昆虫循光爬出,必要时应求助于医生。
18.【解析】选A。本题考查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应该是设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只有选项A能达到此目的。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保护的实例。保护生态环境应该从自我做起,去动物园时不要投喂食物;拒绝食用野生动物;遇到别人正在伤害野生动物时也不要冲动,应该冷静下来,向当地的公安局(或动物保护协会)举报;积极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私自滥采冬虫夏草等野生药材,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破坏植被,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21.【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1)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中的许多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胰腺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这种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张大爷患有糖尿病,其体内的血糖浓度高于0.1%,图中B曲线代表的血糖浓度在0.1%左右,代表正常人,A曲线代表的血糖浓度高于0.1%,代表糖尿病患者,
所以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A。
(3)糖尿病患者常用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4)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张大爷在注射时虽感到疼痛手却不缩回,这种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痛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答案:(1)胰腺
毛细
体液
(2)[A]

(3)非条件
条件
大脑皮层
22.【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功能及反射的类型。由图可知,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反射弧;A是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大脑皮层,痛觉在这里形成;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由大脑的高级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答案:(1)A
(2)反射弧
感受器
(3)D
条件反射
23.【解析】本题考查听觉、视觉的形成及反射的特点。
(1)此小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其内有听觉感受器。
(2)此小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过程。眼睛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3)此小题考查的是小脑的作用,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的作用。
答案:(1)鼓膜
耳蜗
(2)晶状体
(3)小脑
24.【解析】本题联系实际结合图片考查眼、耳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1)从听觉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2)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瞳孔,经晶状体和玻璃体的调节作用,最后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是为了避免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视网膜受到损伤;(3)肾上腺是内分泌腺,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因此这一调节过程叫做激素调节。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传导功能正常。
答案:(1)[6]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A]瞳孔
[D]视网膜
(3)肾上腺
(4)反射、传导
25.【解析】本题主要联系相关资料和实验探究考查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几位村民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关节疼痛等症状,所患的是痛痛病,是由镉污染引起的。实验探究强调设计对照实验,A、B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水质,所以A组中盛有洁净的、未被污染的河水,B组中盛有被污染的河水,其他条件都相同。若A、B组的蝌蚪都正常生长,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若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面对环境污染,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痛痛
(2)被污染的河水
(3)①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②A组蝌蚪正常生长,B组蝌蚪死亡(或畸形、发育迟缓、发育过快),说明污染的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要求写明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4)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合理即可)
26.【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及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探究实验要求设计对照实验,保持惟一变量,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本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因此,除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两个缸中应该加入同样水质的水。为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多放一些蝌蚪。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形成对照,设计对照实验。由于A缸中加入了甲状腺激素,故蝌蚪发育加快,提前发育成小青蛙。从而得出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生长发育的作用。
答案:(1)第一处是第①步,应该在两缸中加同样水质的水;第二处是第②步,加入1只蝌蚪太少,应加入相同数量的蝌蚪若干只
(2)形成对照
(3)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发育快(或A缸中的蝌蚪先发育成小青蛙,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较长)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