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草船借箭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播
放视频)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电视剧《三国演义》是根据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改编的。
师: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吗?。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师:让我们一起了解《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火
烧赤壁” “空城计”,广为流传。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的相关内容改编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
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2.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师:“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草船借箭?”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户——妒、己——忌、叔——督、曼——幔、雷——擂、内——
呐。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曹”上下结构。上大下小,注意上半部分的笔画。
“延”半包围结构。注意整个字的笔画。
“援”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
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dù jì dū yán màn nà yuán nú chéng léi sī
妒 忌 都督 迟延 幔子 呐喊 支援 弓弩手 丞相 擂鼓 私自
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迟延:耽搁,拖延。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调用。
虚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三、精读领悟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共分几部分?
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一部分 (第1-2段):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只箭来为难诸葛亮。
第二部分(第3-5段):诸葛亮借箭的准备,向鲁肃借二十条船,并对周瑜保密。
第三部分(第6-9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10段):写周瑜知此真情,自叹不如。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2自然段,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
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
(2)他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他的真正目的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3)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
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
军令状。
(4)二人在对话时,各自是怎样想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心中暗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迫不及待)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试探)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威胁)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周瑜是一个步步紧逼、险恶的人。
诸葛亮(脱口而出)说:“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笑了笑)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将计就计)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胸有成竹)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态度坚决)说:“...我愿立军令状...”
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有胆有识的人。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3-5自然段,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3)从“果然”一词,你体会到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忠厚老实 顾全大局。
4.第三部分
(1)品读第6-9自然段,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
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2)思考: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
(3)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情况,是怎样布局的?为什么这样做?
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为了增大受箭面积,数量大。
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
(4)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为了撤退的方便,节省时间。
(5)“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
亮了就回去。”诸葛亮说的话对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
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象下雨一样。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6)你能复述借箭的经过吗?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回营
5.第四部分
(1)品读第10自然段,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2)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知周瑜:险恶用心 自尊自傲 嫉贤妒能
知鲁肃:忠厚守信 顾全大局
知曹操:疑心重 用兵谨慎
晓地利:顺风顺水
识天象:大雾漫天
(3)文中诸葛亮的笑很有深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他是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他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知底细,是宽厚友善的笑;
他是在笑周瑜,笑周瑜计策落空,拿他无可奈何,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了英雄
本色。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6. 学以致用:你能把这个故事编成儿歌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7.你知道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成语吗?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秘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走进那大江东去,英雄风流的年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近义词
推却(推辞) 调度(调换) 呐喊(大喊)
探听(打听) 疑惑(怀疑) 妒忌(嫉妒)
2.我会组词。
缓(缓慢) 幔(幔子) 呐(呐喊)
援(救援) 慢(快慢) 纳(纳入)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如期交箭 有计谋
知人善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
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
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引导学生根据“借”这条主线,跟课文划分段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通过对周瑜、诸葛亮人物语言、心理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形象,从而突破本文的中重点。
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里立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
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0张PPT)
人教版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 第十九课
草船借箭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罗贯中
曹雪芹
施耐庵
吴承恩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激趣导入
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
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
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
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
“桃园三义”“三顾茅庐” “火烧
赤壁” “空城计”,广为流传。
激趣导入
课文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
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
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
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
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初读感知
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初读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
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
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初读感知
都督
迟 延
呐喊
支援
幔子
dū
yán
yuán
nà
màn
妒 忌
丞相
dù jì
chéng
nú
弓弩手
私自
sī
léi
擂鼓
初读感知
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
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
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迟延
耽搁,拖延。
初读感知
疑惑
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
调用。
虚实
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
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精读感悟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共分几部分?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用十天造十万只箭来为难诸葛亮。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诸葛亮借箭的准备,
向鲁肃借二十条船,并对周瑜保密。
1-2
3-5
6-9
10
写周瑜知此真情,自叹不如。
精读感悟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
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
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
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
精读感悟
他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来?
他的真正目的设好圈套,
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
陷阱害人。
精读感悟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
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
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
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
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
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
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精读感悟
二人在对话时,各自是怎样想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精读感悟
周瑜 :“我们就要跟曹军战...”?
1
2
3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的好吗?”
明知故问
心中暗喜
迫不及待
精读感悟
4
5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试探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笑。”
威胁
周瑜是一个步步紧逼、险恶的人。
精读感悟
1
2
3
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脱口而出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笑了笑
将计就计
精读感悟
1
2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胸有成竹
诸葛亮 说:“...我愿立军状..”
态度坚决
诸葛亮是一个胸有成竹、有胆有识的人。
精读感悟
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
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精读感悟
从“果然”一词,你体会
到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忠厚老实
顾全大局
精读感悟
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
01
02
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
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精读感悟
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
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
精读感悟
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情
况,是怎样布局的?
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精读感悟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
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
为了增大受箭面积,数量大。
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为了增大受箭面积,数量大。
精读感悟
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为了撤退的方
便,节省时间。
精读感悟
朗
读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
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说的话对吗?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精读感悟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
中放箭,箭好象下雨一样。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精读感悟
你能复述借箭的经过吗?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
回营
精读感悟
草船借箭的
结果怎样?
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
机妙算,我真
比不上他! ”。
精读感悟
诸葛亮神机妙算
表现在哪里?
1
2
3
4
5
知周瑜:险恶用心 自尊自傲 嫉贤妒能
知鲁肃:忠厚守信 顾全大局
知曹操:疑心重 用兵谨慎
晓地利:顺风顺水
识天象:大雾漫天
精读感悟
文中诸葛亮的笑很有深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他是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
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他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
不知底细,是宽厚友善的笑;
他是在笑周瑜,笑周瑜计策落空,拿他无可奈
何,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了英雄本色。
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
看出他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精读感悟
你能把这个故事
编成儿歌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精读感悟
你知道有关诸葛亮
的歇后语和成语吗?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秘莫测
诸葛亮三气瑜
— 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课堂总结
希望同学们走进那大江东去,英雄风
流的年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1.我会写近义词。
推却( ) 调度( ) 呐喊( )
探听( ) 疑惑( ) 妒忌( )
课堂练习
调换
推辞
试听
疑虑
呼吁
嫉妒
2.我会组词。
缓( ) 幔( ) 呐( )
援( ) 慢( ) 纳( )
课堂练习
石壁
拒绝
诸位
璧玉
距离
情绪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如期交箭 有计谋
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