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18课 将相和(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下第18课 将相和(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4-12 18: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八课《将相和》练习
我能写词语。
hào zhào nuò yán dǎn qiè zhū wèi wán bì ɡuī zhào fù jīnɡ qǐnɡ zuì
( ) ( ) ( ) ( ) ( ) ( )
我会组词。
璧( ) 诸( ) 拒( ) 荆( )
壁( ) 绪( ) 距( ) 刑(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为所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1.(  )荆请罪
A.享有。 B.背。 C.拖欠。
2.同心(  )力
A.共同。 B.调和;和谐。 C.协助。
3.攻无不(  )
A.质量或重量单位。 B.战胜。 C.克服。
4.理(  )气壮
A.挺直。 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荆棘(jīng xíng)  强迫(qiáng qiàng) 诸位(zhū zhē)    
瑟缩(sè sù) 上卿(qīng qìng)   抵御(yù yǜ)
五、看这些句子 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顾大局,识大体。 B勇敢机智 C不畏强暴 D耿直畅快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有
点儿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 )
3.“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 )
4.“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 )
按要求写句子。
1. 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3. 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由 、 、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
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 是 的
发展, 、 的结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
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八、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
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
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当然秦王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
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 )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
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
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从文中选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4. 从这个故事中, 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廉颇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十八课《将相和》答案
我能写词语。
号召 诺言 胆怯 诸位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解析:注意“诺、荆”的书写。
我会组词。
璧玉 诸位 拒绝 荆条
石壁 情绪 距离 刑法
解析:形近字辨析。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为所填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画“√”。
1.负B 2.协 C 3.克B 4.直B
解析:课本词语积累,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jīng qiáng zhū sè qīng yù
解析:多音字、易混字音辨析。
五、看这些句子 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B C A D
解析: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因为蔺相如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2.蔺相如说他连秦王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秦王将蔺相如送回赵国。
解析:2. 第一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三人称。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 双重否定表肯定,把“不得不”去掉。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解析:从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八、阅读。
1. 因为 如果 就 所以
2.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 负荆请罪
4. 顾全大局,忍辱退让
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解析:1.课文内容的再现。
2. 反问句变肯定句。
3.可以从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4.联系节选段落,分析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