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下第1课 隋的兴亡 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4-12 00:0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北朝:南朝:宋、齐、梁、陈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1隋589第1课 隋的兴亡 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2.隋的统一时间:
人物:
都城:建立方式:
年号:581年杨坚(隋文帝)长安外戚夺权开皇589年时间:
人物:
意义: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
隋文帝者。”
----赵翼(清)隋文帝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同一。客观上主观上隋统
一的条件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1.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开发。2.民族大融合。3.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4.南方陈朝统治腐败。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3.隋朝初年统治(2)开创科举制。(1)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①背景:
②目的:
③创立:
④特点:
⑤影响:隋代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科举制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克服前代选官制度的弊端。隋朝 隋炀帝。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4.隋的富庶材料1: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材料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材料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 开皇年间,隋帝国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5.隋的疆域二、贯通南北的动脉——隋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创时的皇帝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2.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隋炀帝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为了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3.已有的河道和人工运河。 4.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开凿目的)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二长:二千多公里三点:三个支撑点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 永通邗江六年:用6年时间修成,经6省2.大运河的开凿及概况考考你 假如你是隋朝时杭州的一个读书人,要去洛阳赶考,最好的方式是? 材料:各段河道的水位、水流、水量等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季节还会发生很大变化,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 说明: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富有创造力……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1.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补充)
课本P6第二段:
2.大运河通航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3.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4.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大运河通航的影响(一)隋朝的灭亡1.灭亡的原因:
2.灭亡的时间: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大兴土木乘龙舟出游隋朝暴政618年(二)唐朝的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618年李渊,即唐高祖长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三、隋的覆亡材料一:
《汴[biàn]河直进船》
唐·李敬芳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材料二: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是否认同两诗对“此河” 的评价? 重点:评价隋朝开通大运河大运河弊端大大运河的修建有功也有过,过在当代,利在千秋。原则:全面、客观、抓主流(1)两则材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评价比较全面。大运河的开凿总的来说是有功也有过。
(2)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3)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是暴政之一,加速隋朝灭亡。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时间:581年2.地点:长安、洛阳、涿郡(北京)、余杭3.人物: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4.事件:隋建立、隋统一、隋科举制、隋大运河、隋灭亡、唐建立589年618年